分享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新用户71924116 2023-11-06 发布于河南

主权是什么

人民以契约的形式来建立一个共同体,并且把他们命名为城邦或者国家,其实质是一种所有人的想象概念。为了在共同体中找到一种对所有组成人员都有利的一种方式,来驱动它的各部分,以此维系共同体的存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一种强制各种成员的力量,并且收到公意的知道,否则人民就会失去自由,没有人想要给自己一个主子。受到公意指导的强制性权力就是主权。

主权的来源

公意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政治体的出现以人们缔结契约为基础,所以政治体的存在必须要维护契约精神,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和自由。政治体就是公众和个人间达成某种协议。公众中的所有人都是自由平等的,个人是公众的一份子,所以政治体中的事项决定必须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意见。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意见构成共同体的意志,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的意志构成共同体的意志,所以公意代表的才是整个共同体的意志公意才是真正的掌权者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卢梭画像

主权在民。公意是国家的唯一引导者,主权就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个人以契约形势联合组成了共同体。在共同体中,个体就有了两种身份:对其他人而言,他是掌权者之一,对掌权者而言,他是政治体的一员。服从掌权者意味着服从自己本身。两种身份也就意味着两种意志。作为掌权者之一他代表的是公共意志,作为他自己,他代表的是他自己的意志,而公共意志源自于个人意志,是除去个人意志中私意部分的公共意志,也就是所有成员意志的最大公约数。既然公意是真正的掌权者,而公意来自所有人,来自共同体中的人民,所以代表共同体权力的主权也是来自人民,所以说主权在民。共同体要让人民能够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如果不能获得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主权的特性

主权不可转让。公意由个体意志组合,理论上而言个体意志和公意应该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人性本恶',个体意志总是偏向自私的,所以这种一致不会经常出现,如果出现,也只是一种偶然。由于个人意志偏向自私,个人意志总是想要侵占公意,用公意来满足个人意志中的私欲,如摄取公共财物、公共权力等。为了满足这些私欲,个人意志总是向同为掌权者的其他人'借用'主权意志,通过勾结、行贿等行为来获取公意,引导公意,甚至打压真正的公意,所谓'非此即彼,党同伐异',此时,公意也就成了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意志。公意也就消失了,主权也就没有了,所以个人意志是共同体公意的一员,个人意志不可转让,主权不可转让。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东林党党同伐异

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代表的是人民组成的共同体的共同意志。主权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是唯一的。一个共同体的目的就是维护人民的安全和幸福,为了维护这个目的,主权会派生出各种其他权利,如维护共同体安全的战争权、管理社会的行政权、和其他共同体交流的外交权等。公意不可分割,不会去讨论战争的公意、行政的公意、外交的公意,只要是为了维护共同体的意志,就是公意在战争上、在行政上、在外交上,所以主权不会被分割成战争上的主权、行政上的主权、外交上的主权。一切战争权、行政权、外交权等都是公意的体现和转移,都是公意的从属,只有经过公意的许可,才能转化为行动。正如王阳明所言:'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主权代表的公共意志就是根,战争权、行政权、外交权等就是枝叶,从属于根。所以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王阳明

主权权力的有限性。主权来自公意,公意来自建立契约的基础上,所以主权也建立自爱公共约定的基础上,主权的权力是不会也不能够超出公共约定的范围。公意想要成为真正的公意,就必须保持公意的'初心',即来自所有人,对所有人负责。主权来自公意,主权是公平的,对共同体中的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掌权者只能够在公约范围内对所有人提出要求,并且作为共同体的一员,他自己也必须要遵守,不能够针对某一个人去提出要求,否则就公意就发生了变质,主权也就没有了公平性。主权面对的对象只能是共同体的成员,你不可能将你的公意强加给一个不属于共同体的一员,否则就违反了人生来自由的天性,也就破坏了社会契约存在的基础。所以主权权力是有限的。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主权的维护

主权的自我维持。卢梭认为主权的自我维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将人民聚集起来,也就是在合法的集会上来表达公意,行使主权。二是'流动型的政府'。在共同体领域中,不设立首都,让政府在每个城市轮流办公,在一个不同城市分别召开集会,以此来满足不同区域的人员获取同样的权力。而主权的自我维持建立在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是热心于公共事务的。《论法的精神》里提到:'在那些人民没有参政权利的国家,人民对国家事务应有的狂热,放到了某个艺人身上',从侧面说明了优秀的共同体中人民都是热心公共事务的。对于怀疑将人民聚集参与公共事务者,卢梭说:'灵魂卑鄙者绝不相信有什么伟人,而习惯了低贱处境的奴隶则对自由报以嘲讽'。主权的自我维持就是将人民聚集起来,保障各个地区人民同样的权力并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孟德斯鸠画像

主权的其他维持。既然主权源自公意,那么主权的维护就是防止公意被篡夺。总是从公共利益出发的公意绝对不会出错,但是公意源头的人民却容易被欺骗。只有人民在被欺骗时,才会通过那些不利于他们的东西,为防止公意被篡夺必须防止人民被欺骗。当社会风气由美德转向贪婪,人们用金钱来代替一切服务,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们的心灵,蒙蔽了人民的眼睛,甚至人民因为金钱转让了自己的权利,相当于人民给自己的脖子系上了绞索。渐渐的人民习以为常,对于公共事务抱着'与我何干'的态度,公意也就不存在了,主权就不能维持了防止公意被篡夺需要防止以公意反公意。在人民还在掌握公意的过程中,公意的执行者为了扩大自身的权利,假借维护公共安全的名义,利用公意来扩大权利;或者利用人民的易骗性,引导舆论,引导公意,让人民以为这样做是为了为自己好,这样公意就会被篡夺,共同体也就由民主走向专制甚至是暴君制,主权也就荡然无存。民国时期袁世凯就是假借公意恢复帝制,篡夺了共和国的权威。

《社会契约论》:主权的来源与维护

袁世凯称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