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缨子: 陪妻参加同学会之荒原火种 2 | 散文

 北疆文艺 2023-11-06 发布于黑龙江

陪妻参加同学会之荒原火种(2)

 文/缨子

我们一行乘车到了农垦城,按图索骥找到爱人此次同学会的食宿地点——牡丹江农垦管理局党校,可能是组织者特意这么安排的吧,农垦党校所在地恰巧就是当年爱人她们念书的学校旧址,只不过是当年的平房现在已被几栋楼房取而代之了。完成了报到住宿手续,住进党校招待所后已经快到中午12点了,于是我们一些先到的同学和家属就到党校餐厅用餐。中午餐虽然安排的是自助餐,但伙食却很不错,主食各种面食和炒米饭,副食的样式就更多了。爱人和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一边吃饭一边叙旧话新,有道不完的同学情,都觉相见恨晚,岁月不饶人,转眼就是近五十年过去了,当年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翩翩少年,不经意间便已成鹤发翁妪。
吃罢午餐,我和爱人回到招待所房间休息了一会儿。下午,爱人又和陆续赶到的同学叙旧畅谈,我一个人没啥事,就准备出去走走。想起来时坐在车上,远远看到农垦城的北山山顶上,有一个看来是新建不久的像火炬一样的建筑,不知是什么。于是,出于好奇,我便朝着那座山所在的方向走去,想到山上看看那究竟是一个什么建筑。因为爱人家原来在八一农大,我曾经陪爱人来过几次,所以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那时候这座山上是没有这个建筑物的。
农垦城的路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好了,穿过农垦城,踏上水泥或青石铺砌的山间小路,也就二十来分钟,我就来到了这座山的山脚下。因这座山坐落在农垦城的北部,原来叫北山;又因其地处裴德,又称裴德峰,为纪念八一农垦大学的创立者王震将军,此山现已改名叫“将军峰”了。山虽不高正面却很陡,好在从山脚下一直到山顶都是青石垒砌约三米宽的登山路,为游人安全,山路两旁都安上了铁管护栏。正是三伏天,下午两点多钟,又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我几乎是一步一喘、汗流浃背一点一点儿地往山上挪,等攀到山顶,我一下子就瘫坐在了山上栅栏的石砌底座上。过后,我写了一首《攀裴德峰》诗,记录当时登山的情形:裴德峰立在眼前,直上直下陡又险。拾级而上莫问高,一步一喘一身汗。酷暑难挡攀登者,无限风光在峰峦。千难万险若等闲,驻足山巅笑开颜。
置身山峰,从正面俯视山下,高楼林立、道路纵横、错落有致的裴德农垦城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再往远处看,还能看到那座此地的标志性建筑——水塔,这座水塔在我的记忆中印象太深了,当年坐公共汽车来八一农大,只要眼帘中一出现水塔,我就知道目的地马上就到了,心情特别高兴。再往西北方向望去,就是湖面宽阔、烟波浩渺、波光潋滟的青年水库(现已更名“将军湖”)了。再往东看,农垦城边处也有一座小型水库,这也是后来才建的,当年来八一农大时,并没注意这附近还有这么一座水库。
这时,我收回目光,仔细端详着眼前这座火炬般的建筑,探究它来历出处。在山下远望,“火炬”并不是那么大,现在来到跟前,才发现它好高好大,原来这是火种形状的纪念碑,碑的正面“火炬”下方,雕刻着四个红包大字:荒原火种。大字下面又雕刻着八行小楷字:“一九五五年,王震将军在第一个铁道兵军垦农场八五O农场,亲手点燃了第一把荒火,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序幕,一声号令十万官兵向荒原进军,并组建了一大批八字头的铁道兵军垦农场。同时也点燃了北大荒的文化之火,在这片土地上,垦区的第一所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这里创建、垦区的第一张报纸——《农垦报》在这里创刊、垦区的第一个文工团——铁道兵农垦局文工团在这里组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传承红色军垦文化跨步新时代!”落款是:中国北大荒文化之都——牡丹江垦区。这座“荒原火种”雕塑,落成于2022年十月,基座长约5米、宽4米,象征1954王震将军组织开拓筹备工作。造型整体长度约15.56米,象征1956年牡丹江垦区成立,主体造型高度15米,象征15个农场紧密连接、团结一致。三面铸铜浮雕面积20平方米,寓意在这片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20万农垦人。“它像一把荒火,熊熊燃烧在这片黑土地上;它像一座丰碑,记下了那些留在这片土地的先辈们;它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在新征程上勇往直前!”雕塑基座东侧,红字雕刻着十六字北大荒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
其实,我的岳父岳母就是当年开垦北大荒的一分子。岳父老家是江苏沛县,汉高祖刘邦起兵的地方。他出身很苦,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当兵后,他在部队入了党,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一个师里的电台台长,曾多次参加战斗,可谓是九死一生。回国后本来可以留在部队继续做他的报务工作,可是当他听到部队动员官兵转业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号召时,就主动报了名。1958年和战友一起来到了当时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宝密桥农场,投入到开垦北大荒的建设洪流中。后来他又辗转来到8511农场的九连、十二连,先后担任连长、指导员,带领他的连队战士,和所有垦荒战士一道,以奋不顾身、忍辱负重、坚忍不拔、乐于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开垦建设着北大荒,用聪明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将北大荒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扣人心弦、催人奋进、令人荡气回肠的壮丽画卷。上世纪60年代有一部老电影《老兵新传》,反映的就是当年父辈们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创业情景。是的,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是垦荒战士与大自然、与亘古荒原展开的一场空前绝后、艰苦卓绝的特殊战斗。与由我省著名作家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岁月》改编的26集电视连续剧《破天荒》所表现的情节何其相似,我的岳母也正是一位山东支边女青年,怀着一腔赤诚,和我的父辈们一道为这片土地流血流汗,奉献了美好的青春。也许是由于过度的劳累使身体严重透支吧,使岳父积劳成疾,1989年圣诞节那天,我的岳父带着对北大荒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带着对亲人的依依牵挂,匆匆走完了他仅有55 年的人生旅程。
至此,我终于揭开了这个“荒原火种”雕塑的谜底,我为当年那些敢于冲破禁区、向困难进军挑战、用血汗和智慧把北大荒建成北大仓的我的父辈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世世代代生活战斗在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的北大荒人感到无上荣耀!
(盛泰公司退休干部:韦 勇)
 
延伸阅读:
缨子: 冻白菜的记忆 | 散文
缨子:那个用竹篓把我背到东北来的人走了 | 散文
缨子:我订的第一份报纸 | 随笔
缨子: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 诗歌

     缨子:   我第一次醉酒 | 散文

     缨子: 春天,从这路走起 | 散文

     缨子: 峨眉天下秀 | 游记

      缨子:想起童年当羊倌 | 散文

    缨子: 走过冬季 | 随笔

     缨子: 游五大连池 | 诗歌

      缨子:    一次难忘的野外笔会 | 诗歌

    缨子:   旅顺口有个白玉塔 | 游记

     缨子:   我陪父亲四次手术 | 清明哀思

    缨子 :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 散文

    缨子 : 我当班级读报员 | 散文

缨子 : 母亲,节日快乐 | 散文




作者简介

      韦勇,笔名缨子,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企业高级政工师,退休前在一家企业宣传部门工作。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特写、杂文、随笔等各类作品二千余篇(首),并有多篇作品获奖。现为黑龙江煤矿作家协会、双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



北疆文艺简介:  一本手机杂志,一部生活笔记。我知道,打开一本书很难,但你需要关注《北疆文艺》。《北疆文艺》关注现实,尊重读者,支持原创,关注文学发展潮流、关注身边的世态人心,是了解文学世界的一个小窗,是身边饮食男女的一方舞台。互动交流,总有一篇文字会让你怦然心动!总有一个故事会让你泪流满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