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感拾遗】第2辑

 敏而好奇 2023-11-06 发布于浙江

专注高效学习,深度思考,自我成长


决定把一些发布在其他网站的灵感碎片也陆续搬到公众号上来,包括个人的思考、金句的摘录和一些琐碎小事的分享。此为第2辑,上1辑见文底。

01

最近在精简信息源。

其中的一条规则是,当某个信息源读到的东西都是你知道的,阅读过程中的快感主要来源于对自己已有认知的验证而非获得新知识的兴奋,就是该取关的时候了。

*注:很荣幸关于这个观点后来被Light写进了他和少楠《笔记的方法》里,感谢flomo团队带我玩


02

人百分之九十的烦恼,都来自于太把自己当回事,总觉得别人应如何对我、这个世界应如何对我,如果没有这样就会大失所望生出负面的情绪来。

这正是情绪构建论的核心观点——当自己的境遇与自己大脑的预测不同,情绪随之而生。

其实荒谬哲学本质就是承认概率,而作为庞大分母之中小小的一个个体,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是稀松平常。而我们能把握的也应该去努力把握的,唯有自己要如何处理这些境遇。

把对别人的期待转变成对自己的要求,而别人如何就随他去,不失为自在人生的一个法门。


03

“如果你怕产生怀疑、怕彻底研究一件事,这表示你不太相信这件事会经得起严密的检查,因此你的信心便没有理性的基础。”

👆这句话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的,一个佛教徒。这也是他折服我的最初起源(之一)。

04

死理性派真无趣。

每次看到那种很文艺很浪漫的“因为XXX所以XXX”的句子,我的第一反应都是:二者有因果关系吗?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单一归因了吧?

哼。无趣。🤨

05

这几天研究小红书的内容和调性,有一种从半空中被狠狠拽到地面上了的感觉——你可别说你喜欢研究人类了,你从来不曾了解过大多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焦点。

明明就是个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只喜欢研究少数样本的一个狭隘的人而已,而对于大多数人群,始终保持着居高临下和隔岸观火的疏离,还有自以为是。

06

汉语普通话中,如果有两个上声(三声)字连续,那么前一个上声字进行变调为阳平(二声)。如:“雨伞”、“领导”、“展览”等。

以前从没注意过。有趣。


07

愿意表达感谢的、愿意承认错误的、诚恳表达歉意的人,是善良真诚又勇敢的人。这三者有什么共同点吗?当然有,他们都敢于承认和悦纳自己的不足,都不沉迷于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08

有些人用战术上的勤奋逃避战略上的懒惰,而更多人是用战术上的懒惰掩饰战略上的不作为。

09

关于知识卡片常见的几个误区:

1.知识卡片的重点不是质量要高,而是数量要多;

2.所有增加写卡片的摩擦的动作都不需要。不加标签、不命名、不分类;

3.是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一定不要给别人看;

4.不要花时间整理卡片,但可以时时翻阅,其中迸发的灵感直接输出文章。

仔细想想,其实写高质量卡片、整理卡片的操作本质还是一个“屯屯鼠”的操作,无非是仓库打理得光鲜一点的屯屯鼠。而卡片真正的价值在于记录的这个动作本身。只要记录下来就会有印象,就会成为你的营养。

让智识自然生长。

10

读书的乐趣有一半来源于读前序。

11

小时候一直不能理解“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觉得原意好冷漠。

现在想想也许不是不让管,只是要分清优先级——雪都堵门口了你还管别人瓦上的霜干啥?!

结构化拖延是吧?为了不干正事可以把所有非正事做掉是吧?

12

熊逸干过一件我觉得特别有趣的事情——他喜欢变换笔名,并为每一个笔名做不同的人设——男女老少都有,再让他们沾亲带故,每个人去写不同的题材。

比如《纸上卧游记》这本书作者程雨城的人设是:“年近三十,男,单身,不合时宜,人生输家,愤青,有一点文艺趣味,嘴巴刻薄。”

可惜后来他火了之后就把这本书用熊逸的名字认领了。

13

小我炽盛的人想要不伤害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哪怕他的本意并非如此。

或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自我与他人的空间的总量是恒定的。当一个人给了自己太多位置,就会自然而然挤占体恤他人的同理心。

14

“只要你在做你想做的,就不是浪费时间。”

纳瓦尔这句话看着好像不太对似的,但作为一个随心而动的心学信徒,这句话就是至上真理。

15

拒绝负面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拒绝“我现在应该有负面情绪”的念头,不产生情绪,但用行动认真对待让自己产生这个念头的原因。

16

纳瓦尔宝典读完,我认为他最珍贵最有建设意义的思想是「做你自己」。基于这条可以延伸出他整个思想体系。

比如财富体系核心是特殊知识,特殊知识是什么?是找到专属于你、你天生就比其他人擅长的那个技能,去专精深研,将其产品化,最终获得财富自由。

那么幸福体系呢?仍旧是做你自己。这样一方面做起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暗含了自我认同的前提。

这一整套逻辑自洽且完整,perfect。

17

苏打绿《白日出没的月球》念白里这句“是你浪费在我身上的时间,使我变得如此珍贵”出处似乎是《小王子》里的这句: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It is the time you have wastered for your rose that make her so important)。

18

在我的定义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是有趣的充分必要条件。

19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在直子去世后独自旅行的情节,几乎成为了一种锚点一样的存在,每当有作品出现类似情节的时候就会引起我内心强烈的共振和满足,觉得异常浪漫。

刚好最近看的《索拉里斯星》和《漂流少年》都是类似的结局。就凭这点我就愿意把这两部作品推荐给所有人。

顺带一提,《挪威的森林》中“春天的小熊”也是我心目中可爱的意象第一名,如果我对谁用了这个描述,那我一定是真的很喜欢对方了。

明明对这部作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没想到它竟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审美,可能是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处在最多愁善感的年纪的缘故吧。

20

为什么人们喜欢阴谋论?

因为阴谋论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戏剧化。相信阴谋论,可以让人们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自己已经掌握事实真相的成就感。

同理,天朝的崩溃作者茅海建曾经提到,中国传统史学有一种“忠奸模式”。

这种忠奸模式之所以千百年来被人民大众甚至史学家深信不疑,也是因为这种简单归因的方式,更符合认知浅薄的人的直觉,也更符合认知偷懒的人的惰性。

21

我们不可以将患者的被动单方面地诠释为TA缺乏动力、TA抵抗治疗、TA没有信心。很多时候,患者的被动是因为TA缺乏知识和技能。

——心理学辨证行为疗法(DBT)创始人Marsha Linehan博士

22

一个非常主观的观察——新版“男主外女主内”:男性更热衷于向外征服世界;女性更热衷于向内悦纳自己。

23

之前读丽莎·费德曼·巴瑞特的《情绪》,里面提到,掌握的形容情绪的词汇越多,构建情绪的能力就越高,就越能更好地调整行为,适应环境。

最近读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里面再次提到,要想对他人的判断和决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就要有更丰富的词汇。

论掌握丰富的词汇的重要性。

24

对于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花多点时间做重大决定。在你的早期生活中,基本上有三个真正重大的决定:你生活在哪里,和谁在一起,以及你做什么。

——纳瓦尔

25

理解不同于认同。认同基于价值判断,而理解很多时候需要悬置判断。后者更加难得与可贵。

26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我心目中什么位置呢?

这么说吧,我看了这么多年书,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再没有过任何方法论层面的东西更新进来了(基本市面上有点名气的成长类书籍我都看过)。

直到今年年初才加了个Dalio《原则》这本书里的这一条,极度透明。原则这本书其实早就看过,但当时机缘未到没领会到极度透明的妙处,对心学有了一定体悟之后才意识到极度透明是一条完全可以比肩大七的行动指南。

没错,我的行动层面的指导方针就八条,大七独占七条。原则那条还是主要应用于企业,我基于心学的启发应用到个人的。

27

诉诸负面情绪与负面判断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一种逃避责任的深层动机。

随便举两个例子:

“我生气了”/“我心情不好”:我现在有负面情绪,所以我不做事或者做不好事是理所应当的;

“这个人是个傻逼”:否定与其共事的可能性,出了问题都是对方的错。

产生负面情绪与负面判断是正常的很难完全避免,但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将其悬置,着眼于事,而不是让其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

28

前几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之一是,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体现在ta消费了什么(包括实体消费也包括娱乐消遣),而是体现在ta创造了什么。

这句话可以说是我袪魅消费主义、追求自我实现的起点。

29

什么叫意识形态暴力?意识形态暴力不是表现在有人去暴力你,是你自己把自己暴力了。

——戴锦华

30

如果你无法接受别人对你示好不是出自对你的兴趣,而是为了让你给予回馈,那么你也不应该勉强自己对不感兴趣的人示好,用以换取对方的回报。

谁缺了谁都能一样生活,不如自由一点,自我认同度更高,人生也能更加幸福。

日更Day08 END

近期文章

【灵感拾遗】第1辑

书评|神仙职场生存指南

看见(强烈推荐)

让运动成为一种爱好

日更的意义

人生的不确定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