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年届64的周作人度过了为期3年的监狱生活后,最终被释

 昵称50319000 2023-11-06 发布于北京
1949年,年届64的周作人度过了为期3年的监狱生活后,最终被释放出狱。当时年满51岁的著名画家丰子恺出于同情之心,为他提供了工作机会。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周作人并未表现出感激之情,反而诋毁了丰子恺的画作,称其“浮滑肤浅”,表示自己从不欣赏。

丰子恺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画家,曾师从李叔同,是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者。然而,周作人对于丰子恺的画作持有贬低的看法,认为它无法与大雅之堂相提并论。

这两位文化名人之间的纷争起源于1949年,之前他们并不相识。周作人是著名作家鲁迅的兄弟,早年曾在日本留学,在抗战时投靠日本人,最终因汉奸罪被判刑14年。

经过3年的狱中生活后,他获释,但生活仍然不稳定,毕竟他是文人,只能以写作为生。在监狱里,周作人坚持创作,创作了72首儿童生活主题的《儿童杂事诗》,并希望使用笔名“东郭生”出版。然而,该诗集的销售表现并不理想。为了吸引更多读者,主编唐大郎决定联系丰子恺来为其作画配图。

当时的丰子恺已经51岁,是上海文坛的著名人物,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曾受李叔同的教导,将中西绘画融合,作品富有趣味,广受好评。唐大郎希望丰子恺为《儿童杂事诗》创作插图,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尽管丰子恺之前并不认识周作人,但在了解了他的生平后,他尽管不赞同周作人过去曾为日本人效力,但仍然认为他有才华,因此愿意伸出援手。

丰子恺一共绘制了69幅插图,并与周作人的诗一起在报纸上连载,得到广泛好评。其中,有3首诗没有与插图配合,因此报纸特别注明“今日无图”或“此诗无画”,这显示了插图的重要性。由于配图获得广泛好评,《儿童杂事诗》连载于《亦报》报纸中,风头无二。

随后,这些诗和插图被编纂成一册,并为三首未有插图的诗特别聘请漫画家毕克官进行补图。不过,由于风格不太一致,报社最终决定请丰子恺的女儿风一吟来进行补充绘图。

周作人的文学才华毋庸置疑,而丰子恺的插图也别具匠心。因此,《儿童杂事诗》一经问世,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然而,奇怪的是,尽管周作人在这个合作中受益匪浅,他却未能感激丰子恺的帮助。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甚至公开批评丰子恺的插图,声称不赞同,称之为“浮滑肤浅”,并指责丰子恺不懂得“滑稽”趣味,认为他的插图只值原诗内容的十分之一。

这些言辞透露出周作人对丰子恺的偏见和歧视,尽管丰子恺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实际上,艺术和文学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果每个人都对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作品进行贬低,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枯燥乏味。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拥有广阔的胸怀,欣赏多样化的艺术。

丰子恺之所以能在他享有盛誉的时候伸出援手周作人,若是换了周作人,可能不会对陷入困境的丰子恺提供帮助。

十多年后,丰子恺被邀请翻译《源氏物语》,而周作人负责校订。当周作人获得丰子恺的翻译稿件时,发现他使用了明清章回小说的语言风格,而非文言文,因此感到愤怒。

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周作人直言:“最近看到丰氏的《源氏物语》译本,竟然如茶店说书,似乎不明白源氏是何等书籍。”

尽管周作人对丰子恺的评价是准确的,但他并未理解丰子恺之所以采用传统话本小说的格式进行翻译,是因为他明白这种方式能够吸引更多读者。这种不理解读者需求的固执态度反而显得周作人对丰子恺的误解。

值得一提的是,丰子恺翻译《源氏物语》的工作得到了杰出的赞誉,叶圣陶对其翻译的极高评价:“译笔极好,如此作品用如此文笔翻译最为适宜。”

另一位将村上春树的作品翻译到中国的翻译家林少华也赞扬了丰子恺的翻译工作。他认为,翻译最重要的是传达作品的“味道”,即原作的特点。丰子恺的翻译成功地保留了原作的特点,因此备受好评。

总之,无论是《儿童杂事诗》的插图还是《源氏物语》的翻译,周作人之所以不赞赏丰子恺,是因为他的艺术方式不符合周作人的口味。然而,世界上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每种都值得尊重,而那些身居高位的人应该更加宽容并欣赏多样化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