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11-7病理

 仙舞晨曦 2023-11-07 发布于山东

精选签名

人生有三见: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见天地,知敬畏,所以谦卑;

见众生,懂怜悯,所以宽容;

见自己,明归途,所以豁达。

2053-①结直肠浸润性复层产粘液的癌:扩大大肠癌的形态学范围

摘要

背景:侵袭性复层产粘液的癌是最近发现的具有独特特征的腺癌。首先在子宫颈中被描述,但此后在阴茎、肛门和前列腺中也报道了类似的肿瘤。在胃肠道中,上皮分层现象具有有趣的胚胎学形态发生。胃肠粘膜始于新生柱状上皮,随后形成图案以赋予局部特定功能。然而,在疾病状态下,正常的结构模式会被异常分化破坏。鉴于这一背景和肿瘤细胞的表型可塑性,我们有兴趣确定结直肠是否发生浸润性复层产粘液的癌。

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包括我们机构在2年期间(2021年1月-2022年12月)纳入的所有584例结直肠癌病例。病例分析,以确定哪些符合标准的浸润性复层粘液生产癌。

结果:有9例结直肠浸润性复层产粘液的癌,1例为单纯型,8例为混合型。它们表现出典型的结肠直肠(CK20 +,CDX2 +,CK7-)免疫染色特征,但是基于各种形态学标准,它们可以与常规的NOS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腺癌、髓样腺癌、杯状细胞腺癌和未分化癌相区别。大约一半的病例是MLH1/PMS2缺陷和BRAF和/或PIK3CA突变,这与高突变表型一致。

结论:结直肠浸润性复层产粘液的癌似乎是一种真正的实体,最好在早期阶段识别。这似乎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发展,它演变成一种倾向于印戒细胞的粘液腺癌。总之,对这种肿瘤的研究,特别是在其早期阶段,为进一步了解大肠癌的生物学和进展提供了有用的线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这种肿瘤。

图1。a是病例1(纯ISMC)的显微照片,显示了中心的肿瘤(pT1期)、右侧的管状腺瘤和两侧的正常粘膜。(H & E;原始放大倍数× 0.6)。b低倍镜显示肿瘤的分叶状边缘向左中央推进。(H & E;原始放大倍数× 2)。c肿瘤呈小梁状,周围有栅栏。有复层上皮细胞,其胞质内粘蛋白含量不一。间质显示淋巴浆细胞浸润(H & E;原始放大倍数× 20)。d小梁更详细的细胞学特征。周围细胞具有圆形泡状细胞核和两性细胞质(粘蛋白贫乏)。中央有更多含粘蛋白的细胞。(H & E;原始放大倍数× 40).

图2 a分层细胞显示出一种网状的树状结构,周围是原始细胞。含粘蛋白的复层细胞具有透明或灰蓝色的细胞质(H & E;原始放大倍数× 20)。b高倍镜显示含有复层粘蛋白的细胞呈交错状排列。左侧可见一些良性结肠粘膜腺体。肿瘤出芽处于光谱的低端。(H & E;原始放大倍数× 40)。c这是一个富含粘蛋白的区域,是细胞分解和粘蛋白外渗的中心。这种病灶标志着粘蛋白成分的开始。((Mucicarmine;原始放大倍数× 40)。d.p53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纯ISMC中的野生型模式。(原始放大倍数× 40)

图3.a为病例2(混合型ISMC ),显示了与病例1相似的构型,即具有宽波浪状基底的轻微外生性肿瘤。它大部分被固有肌层所控制,但一些小病灶设法穿过(pT3期)。(H & E;原始放大倍数× 0.4)。b病例2突出了肿瘤的浸润前沿。它仍然有一个推进的边缘,但几组肿瘤细胞正在脱落,并开始渗透到下面的固有肌层。注意肌壁中央部分淋巴血管侵犯的小病灶。(H & E;原始放大倍数× 20)。c.分层细胞显示出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H & E;原始放大倍数× 20)。d.三维视野显示粘液背景下印戒细胞占优势。(H & E;原始放大倍数× 20)。

图4.a粘液腺癌,显示与细胞外粘蛋白池相关的常规恶性结肠腺泡的一些轮廓。(H & E;原始放大倍数× 40)。b髓样癌表现为多角形细胞群,具有泡状核、突出的核仁和丰富的细胞质,呈弥散或巢状排列。(H & E;原始放大倍数× 40)。c .印戒细胞癌显示以失黏附细胞为主,伴有明显的胞质内粘蛋白和向一侧移位的新月形核。(H & E;原始放大倍数× 40)。d杯状细胞腺癌(1级)由小的轮廓清晰的杯状细胞巢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杯状细胞群内有分散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其他区域显示Paneth细胞分化。(H & E;原始放大倍数× 40)。

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 of colorectal cancer: expanding the morphological scope of colorectal cancer
Finn Morgan AudeAnd others. diagnostic pathology. 2023.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粘液的癌(ISMC ): 59例临床病理和分子分析,特别强调组织发生和潜在治疗靶点

摘要

目标:本研究旨在更好地描述浸润性复层产粘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和分子特征,这是一种不常见的宫颈腺癌侵袭性亚型。

方法和结果:我们招募了59名ISMC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n = 56)和靶向下一代测序(n = 17)。我们的病例包括29个纯型和30个混合型ISMC。5例患者在6-32个月(中位:13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并在16-55个月(中位:16个月)死亡。纯型和混合型ISMC在总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 > 0.05),除了纯型肿瘤较大(P = 0.009)。与普通型EAC (n = 217)相比,ISMsC更常与大肿瘤(P = 0.003)、晚期FIGO分期(P = 0.017)、淋巴结转移(P = 0.022)、Silva型(P < 0.001)、总体生存率差和短期肿瘤复发相关。在82.1% (46/56)的ISMC中观察到SOX2表达,显著高于p63表达(P < 0.001),而在3.6% (2/56)的病例中存在SOX17阳性。PD-L1在56例ISMC中有41例阳性(73.21%)(综合阳性评分:范围:1-92,中位数:22)。三名ISMC患者(17.65%)有PIK3CA突变,而每名患者(5.88%)分别携带一个ERBB2,TP53,STK11和PTEN突变。

结论:我们的结论是,ISMC在临床上比通常类型的EAC更具侵袭性。ISMC可能来源于具有双向分化的宫颈储备细胞。PD-L1过度表达和分子特征增加了一部分ISMC患者受益于抗PD-L1免疫疗法和其他靶向治疗(如mTOR抑制剂和T-DM1)的可能性。

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 (ISMC) of the cervix: a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of 59 case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histogenesi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Yeli Yao et al. Histopathology. 2023.

2054-如果这些幻灯片是你仅有的信息,你的鉴别诊断是什么?这看起来像甲状腺乳头状癌吗?


另外一个病例,也是乳头状的。这也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吗?

最后一个病例,更密集的乳头状结构,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发现。这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吗?

所以这三个病例都来自肾脏,也是没有其他癌症病史的年轻患者。所有三个病例都被适当地染色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其中两个显示BRAF突变(类似PTC)。

PRCC乳头被覆假复层上皮,胞质嗜酸,核仁明显,罕见钙化及乳头轴心泡沫巨噬细胞。

2055-这种胃浆细胞样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是λ限制性的,损害粘膜肌层。


2056-当肾脏肿瘤看起来不是常见典型实体时,考虑TFE3(或TFEB)易位肿瘤总是好的。在这种情况下,TFE3易位得到了证实。

Xp11.2 易位/TFE3 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

①1991 年 Tomlinson 等首次报道了 1 例发生于17 个月幼儿肾脏的 Xp11.2 易位肾细胞癌。随着对Xp11.2 易位肾细胞癌的深入研究,目前临床上对其认识更加深入。2016 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新分类将该肿瘤归入MITF 家 族 易 位 相 关 性 肾 细 胞 癌 。 该 肿 瘤 因Xp11.2 平衡易位发生 TFE3 基因融合,导致 TFE3蛋白在肿瘤中异常过表达。促使 TFE3 基因发生易位的机制十分复杂,有研究者认为与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蛋 白 激 酶 B(protein kinase B,PKB,又 称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中 P70S6K 的异常激活相关。

②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 TFE3 发生融合的基因至少有 8 种,明确位点的基因有 5 种,分别是PRCC-TFE3 融合基因 t(X;1)(p11.2;q21)、ASPLTFE3 融合基因 t(X;17)(p11.2;q25)、CLTC-TFE3融合基因 t(X;17)(p11.2;q23)、PSF-TFE3 融合基因 t(X;1)(p11.2;p34)以及 NONO-TFE3 融合基因inv(X)(p11.2;q12),其中以 ASPL-TFE3 及 PRCCTFE3基因融合最常见。

③TFE3 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占儿童肾脏肿瘤的 33%,女性发病多见(男女比例约为 1∶4)。临床多表现为血尿、腹痛、腰痛,或可触及腹部包块。肿瘤大体上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肿块,切面呈棕褐色,局灶可见出血、坏死及钙化,可有假包膜。

④组织形态学上,肿瘤细胞透明形成乳头状结构,常伴有由嗜酸性颗粒胞质的肿瘤细胞组成的巢状结构。

-其中 ASPL-TFE3基因融合性肾细胞癌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丰富,可见大量透明变形的结节及砂粒体。

-而 PRCCTFE3基因融合性肾细胞癌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质较少,砂粒体及透明变性少见,多为实性巢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 TFE3 于细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

⑤Gaillot-Durand 等认为在低倍镜下,﹥80%的肿瘤细胞的细胞核 TFE3 呈强阳性表达具有诊断意义。

⑥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中还可以表达CD10、P504S 及 RCC,局 灶 表 达 EMA 及 AE1/AE3。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 K(cathepsin K,CathK)可在60%的TFE3相关性肾细胞癌中表达,CathK可被认为是其特异的标志物,TFE3联合Cath-K检测可提高 TFE3 相关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准确率。

⑦当 TFE3 免疫组化表达强度及细胞量不足以诊断TFE3 相关性肾细胞癌时,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有无 TFE3 基因融合或分离更具有诊断意义。

⑧鉴别诊断:

一:遗传性平滑肌瘤-肾细胞癌综合征相关性肾细胞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见于年轻人,无性别差异,以嗜酸性乳头状结构为主,特征性表达 2SC,伴 FH 表达缺失,不表达 TFE3;

二: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常发生于成年人,肿瘤细胞透明、嗜酸性,呈巢状、腺泡状排列,表达 CA9、PAX-8、CD10、RCC,不表达 TFE3;

三:乳头状肾细胞癌,老年人多发,男性多见,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嗜酸性或嗜碱性,构成管状、乳头状结构,乳头有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表达P504S、CK7、CD10、RCC,不表达TFE3。


2057-①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脂溢性角化病中的Top flight假浸润

这个手指血管球瘤有点不典型(退化性核异型性),但它是良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