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养生主》解读

 hnhksyf 2023-11-07 发布于江苏

皓首道德经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导读〕:本篇开宗明义,指出“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无为而治,涵养道德的养生方法。继而用庖丁解牛的故事,指出养生在于依乎天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就是老子说的“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用公文轩见右师的故事,提出了“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万事万物都是道的赐与。所以,“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养生就是涵养不被物质身束缚的道。秦失吊老聃的故事,指出世人都受外境束缚,“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这种种束缚“古者谓之遁天之刑”。为什么是“遁于天性之刑”?这就是庄子在《齐物论》说的“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也”。因为世人有见闻觉知,而见闻觉知是道的障碍。对应老子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因为世人以物质身为身,而基于物质身的知见都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道的障碍。对应老子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于是庄子指出,“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生灭来去都是随缘显现。这就是《齐物论》说的,“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汝皆梦也。吾谓汝梦,亦梦也”。所以,“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帝之县解”之所以悬,是因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不可见,不可捉摸。“指穷于为薪”。教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开智慧的方法,只能手指头对着柴火。“火传也”,“无尽灯者,譬如一灯传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终究只能借助有形有相的柴火,终究只是见闻觉知。“不知其尽也”,不知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跳出生死轮回,契入无形相的道。法身显现,达到老子以道为身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导读〕:本段通过对比生与知之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区别,以及“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现实困惑,提出了“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养生的应对之策,最终达到“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的养生目的。所以,庄子说的养生即是养知。这个知就是老子说的“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是见闻觉知之外的见性知,也就是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涯”,边际,极限。 “知”,不是世人认为的知识,才智。因为庄子是象老子一样的圣人 ,根据庄子自己在《逍遥游》“圣人无名”的说法,圣人连名相都没有,哪里又有名相中的知识,才智呢?根据《道德经》“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的论述,此“知”是见性知。物质身的见闻觉知是有限的,而见性知却是无限的。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随”,追随,索求。 “殆”,危险。 以有限物质身的见闻觉知追求物质身外的见性知,势必非常危险,不可能成功。因为见性知所在的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一直在循环往复。

“已而为知者”。“已”,此,如此;指上句所说的以有限物质身的名去追求物质身外无限的道。

“殆而已矣” 。“已”,停止。危险就停止了。为什么“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因为“愚者与有焉”,痴愚的人参与改善过失的情况也现实存在。

“为善无近名”。“善”,从“天道无亲,唯与善人”推测,是修道的意思。“近”,接近,这里含有贪图的意思。 “名”,名相。修道要舍弃名相。对应《道德经》“道隐无名”。也对应《逍遥游》“圣人无名”。修道就应舍弃名代表的相,以及形成相的见闻觉知。

“为恶无近刑”。“恶”与“善”相对,是“不知常,妄作凶”,不修道的意思。“刑”,刑戮。即受到“强鿄者不得其死”的惩罚。“无近刑”,即不受到道的惩罚。

“缘督以为经”。“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顺从与物质“和其光,同其尘”的道。因为道“挫其锐,解其纷”,主宰着万事万物的有为法为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经”,常。 顺从与物质“和其光,同其尘”的道,并把它作为处理万事万物的常法。“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即是“无为而治”的意思。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生”,通作“性”,“全生”,保全天性。前面有“保身”,物质身,此处“全生”是保全与物质“和其光,同其尘”和合成的物质身的道。可以护持自身,可以保全天性。

“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亲”,从字面上讲,孝养父母。实际上因为万事万物都是道与物质“和其光,同其尘”和合成的物质身,与物质身亲的是道,所以,是涵养道德的意思。“尽年”,穷尽生命。 也就是摆脱“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的轮回。据此可知道家养生说,并不是养物质身,而是涵养道德。同理,佛家《药师经》,药师佛都是表法的,都是为了引导世人涵养道德,修身养性。可以涵养道德,也可以穷尽生命。 本句对应《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páo),厨房。“庖丁”即厨师。一说“庖”指厨师,“丁”是他的名字。“为”(wèi),替,给。“文惠君”,旧说指梁惠王。“解”,剖开、分解。厨师给文惠君宰杀牛牲。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触”,接触。“依”,靠。“履”,踏、踩。“踦”(yǐ):用膝抵住。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砉(huà)然”:皮肉分离的声音。“向”,通作“响”,声响。“向然”,多种声音相互响应的样子。“奏”,进。“奏刀騞(huò)然”:以刀快速割牛的声音。“中”(zhòng),合乎;“中音”,意思是合乎音乐的节奏。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

“合于桑林之舞”。“桑林”,传说中的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意思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

“乃中经首之会”。“经首”,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会”,乐律,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嘻”(xī),“嘻”字的异体。“盖”,通作“盍”,讲作何,怎么的意思。一说为句中语气词,读如“盖”。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释”,放下。 “好”(hào),喜好。道:事物的规律。 “进”,进了一层,含有超过、胜过的意思。“乎”,于,比。“未尝见全牛也”,对着全牛,眼里没有全牛,只有道。整句意思,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神”,依世人的一般认识,指精神,心思。但是对照“官知止而神欲行”来看,这个神指道。“官”,器官,这里指眼。“知”知觉,这里指视觉。“天理”,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郤”(xì),通作“隙”,这里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导”,引导,导向。窾(kuǎn),空,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处。“因”,依,顺着。“固然”本然,原本的样子。“技”(zhī):通作“枝”,指支脉。“经”,经脉。“技经”指经络结聚的地方。“肯”,附在骨上的肉。“綮”(qǐ),骨肉连接很紧的地方。“未”,不曾。“尝”,尝试。“軱”(gū):大骨。 本句意思,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岁”,每年。“更”,更换。 “族”,众。“族庖”指一般的厨师。 “折”,断。这里指用刀砍断骨头。“发”,出,这里指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硎”(xíng),磨刀石。 本句意思,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闲(jiàn),缝,间隙;这个意义后代写作“间”。“恢恢”,宽广。“游刃”,运转的刀刃。本句意思,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族”,指骨节、筋腱聚结交错的部位。“怵(chù)然”,小心谨慎的样子。“謋”(huò),牛体分解的声音。“委”,堆积。“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善”,这里讲作摆弄、擦拭的意思。本句意思,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养生:其后省中心语,意思是“养生之道”。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文惠君从庖丁解牛的论述中,得到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庖丁解牛的应对之道是,“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为什么“动刀甚微”?因为“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也就是庖丁自己说的,“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所以,文惠君领悟到的养生之道是:无为而治,顺乎道的自然,让道作主。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