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少阳胆经穴位​(43)侠溪

 奇奇中医堂 2023-11-07 发布于北京

(43)侠溪

【名词释义】

侠通“夹”,溪即沟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夹缝间,如处沟溪,故名侠溪。

侠,通挟、夹。溪,同溪,有山涧、小川之义。穴属胆经之荥穴,居足背第4、第5趾间的趾缝端之凹陷中,如谷侠两旁,形似溪涧,故名侠溪。

【定位】足小趾次指歧骨间,本节前陷中。足少阳所溜为荥水。胆虚则补之。

标准定位:侠溪穴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坐位,在足背部第4、第5趾之间连接处的缝纹头处即是侠溪穴。

  

  

  

  



【功效】清热熄风、消肿止痛。

1、侠溪穴具有平肝熄风,消肿止痛的功效。

2、侠溪穴为胆经之荥穴,“荥主身热”,故可主治热病、乳痈、肝胆风热上扰所致的头面五官病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等。

3、侠溪穴有疏肝清热之功。治胸满、颔肿、耳聋、目眩、伤寒、热病、汗不出等症,须酌予攻补也。

【主治】主胸胁支满,寒热伤寒,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

1、侠溪穴主治头胸、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颌痛,外眦红肿,迎风流泪,耳鸣耳聋,颊肿,腋下肿,胸胁痛,瘰疬,乳痈,气喘,咳逆,疟疾,偏风,狂疾,足背红肿,五趾拘急,趾隙湿烂,足心发热,四肢浮肿,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眩晕,胸胁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现代又用侠溪穴治疗偏头痛,高血压,咯血,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下肢麻痹,胁肋痛,寒热,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坐骨神经痛,脑卒中,腋淋巴结炎,咳血等。

2、侠溪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颊肿;胸胁疼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热病,乳痈。

3、侠溪穴主治胁肋痛,寒热,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外眦痛,颊颔肿,足背肿痛,足趾痉挛;以及高血压,乳腺炎等。

4、侠溪穴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热病、胁肋疼痛、乳痈。

5、现代又多用侠溪穴治疗偏头痛、高血压、咯血、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下肢麻痹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偏头痛;循环系统疾病:脑卒中,高血压;其它:耳鸣,耳聋,腋淋巴结炎,咳血,乳腺炎。

【刺灸法】《素注》针三分,留三呼,灸三壮。

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

灸法:可灸。艾炷灸3壮;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按摩】

1、头痛目眩、耳呜时,可按揉侠溪穴来缓冲。

2、经常按揉侠溪穴,可以导热下行、清热熄风、降血压。

【穴位配伍】

1、侠溪配太阳、率谷、风池,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少阳头痛。

2、侠溪配率谷、太阳、风池、外关、足临泣,治少阳头痛。

3、侠溪配支沟、阳陵泉,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胸胁痛。

4、侠溪配支沟、外关、期门、章门、阳陵泉,治胸胁痛。

5、侠溪侠溪配听宫、翳风,有清热通经,活络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

6、侠溪配耳门、听官、听会、翳风、外关,治耳鸣、耳聋。

【相关论述】

1、《针灸甲乙经》:膝外廉痛,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痛,头眩,两颔痛,寒逆泣出,耳鸣聋,多汗,目痒,胸中痛,不可反侧,痛无常处,侠溪主之。胸胁支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狂疾,侠溪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主少腹坚痛,月水不通。主乳肿痈溃。主疟,足痛。主胸中寒,如风状,头眩,两颊痛。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胁支满,寒热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

4、《针灸大成》:主胸胁支满,寒热伤寒,热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目眩,颊颔肿,耳聋,胸中痛不可转侧,痛无常处。

【附注】侠溪是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荥穴,五行属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