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5年,毛主席听说功德林里还有十几个顽固的国民党战犯时说:“

 不枯斋 2023-11-07 发布于辽宁
1975年,毛主席听说功德林里还有十几个顽固的国民党战犯时说:“关这么久了,再顽固分子也剩一把骨头了,他们老了,做不了恶了,”说完这句话,他轻轻地摆摆手,说了句:“都放了吧,请他们吃顿肉,给点生活费,想去哪里都行。”


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大多已经逃亡到了台湾,但仍有一小部分顽固分子藏匿在大陆各地,意图破坏新政权。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从1959年开始,分批特赦了这些曾与共产党作战的国民党战犯,让他们重获自由。


1959年,中共中央做出第一批特赦战犯的决定,当时还关押在各地监狱中的,有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的日伪军暗通款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和共产党激战过的老兵,也有一些误入歧途的青年。


他们经过改造教育,态度有所转变,于是获得第一次释放机会,在释放前,公安部门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登记,确认人数后,先后有50多人重见天日。


此后每隔几年,中共中央都会公布一次特赦令,陆续有两三百名战犯获释。


1972年,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曾经向毛主席建议可以考虑再次释放一批老弱病残的战犯回家,以慰藉晚年,毛主席表示赞同,但也提醒处理时要慎重,不能因为同情就纵容犯罪分子。


1973年底,80多岁的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突然提出,还有一批战犯已经被关押25年,不应该再关下去,可以考虑全部释放。


这一建议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会后有人建议,还是需要仔细甄别,但毛主席坚持所有人一视同仁对待。


1975年初,华国锋任公安部部长,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公安部门展开最后一次全面审核,这次共有293名国民党战犯被批准释放。


审核过程严谨细致,有几名态度极其恶劣的战犯最终未通过,3月19日,华国锋亲自来到战犯管理所,宣读了释放命令,还废除了“战犯”这个称呼,他们一律称呼“同志”。


获释那天,天空飘着细雪,这群苍老的男人站在积雪的院子里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等待这一刻,已经过了大半辈子,监狱的门在他们面前缓缓打开,铁门与心门的双重束缚,终于在这一刻解开。


按照毛主席的要求,公安部门为每人准备了新衣服,还发给了路费生活费,他们可以选择回家乡居住,也可以留在城里定居,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工作,大部分人选择回到家乡,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留在城市的,有限提供适合的工作,2人想返回台湾未果后。也得到妥善安置。


这次大规模释放战犯的举措,震惊了国内外公众,一时间,“宽容”、“开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对于这个决定,总理周恩来表示充分肯定,他说,共产党从来不缺乏宽广的胸襟,国家要发展壮大,就不能长期积怨报复,而需要化解仇恨,相互理解。


毛主席和中共中央的这一行动,无疑向台湾方面发出了强烈的和解信号,两岸长期对立局面似乎出现了一线曙光,台湾当局也逐渐意识到,与大陆继续对抗不会带来好结果,也许可以试试两岸人民重建互信的新路径。


当年与共产党血战的老兵,重获自由后,也许能够带着释放者的宽广胸怀回到农村和工厂,去感化还心存芥蒂的普通百姓,让他们释怀过往,不再盲目仇视,宽容需要从点滴做起,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才能推动社会朝着光明方向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