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掉以轻心的桡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都整理好了!

 银缕一瞬 2023-11-0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桡动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获取动脉血样或进行动脉导管插管等治疗操作。虽然这是一项常规操作,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以下是有关桡动脉穿刺后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处理原则预防措施的详细描述。

桡动脉穿刺后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 桡动脉痉挛及闭塞( RAO ):

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约为 5% - 10%。可经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常见于女性、糖尿病和吸烟患者;穿刺预麻醉不充分,多次反复穿刺,置管粗暴,导管及鞘管硬度大等。

  • 穿刺点及前臂血肿

穿刺点周围及前臂的血肿可能会导致神经或血管的压迫,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常见于反复穿刺导致桡动脉损伤;导丝或导管进入细小分支,或穿破动脉;部分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不当,穿刺点渗血进入皮下;术者操纵导管、导丝粗暴,导致桡动脉损伤甚至撕裂;先天性桡动脉细小或发育不良的患者。

  • 骨筋膜室综合征

经桡动脉穿刺的严重并发症。

  • 假性动脉瘤

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大约在0.09%,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其他并发症:动静脉瘘等。

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以下是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 桡动脉痉挛及闭塞( RAO ):

绝大多数桡动脉闭塞为无症状性,也有少部分表现为手部缺血的症状,如疼痛、感觉麻木及活动受限等。

  • 出血及血肿

穿刺点处出现渗血;穿刺点周围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 骨筋膜室综合征

前臂持续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手指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皮肤表面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缺血性肌痉挛。

  • 假性动脉瘤

可表现为穿刺点附近的凸起肿块,可有搏动性伴有/或局部红斑。

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处理桡动脉穿刺后的并发症应遵循以下原则:

  • 桡动脉痉挛及闭塞:

❶ 选择适合管径的导管鞘及相关器械;

❷ 足量抗凝:推荐使用 2000~5000 U 的普通肝素。对于多次穿刺、较长时间留置导管(>12 h)、 血管纤细(<1.6 mm)等RAO高危患者,术后短期使用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片 10 mg/d,7 d)可能进一步降低 RAO 的发生。

❸ 通畅性压迫:采用通畅压迫的方法能够减少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发生。通畅压迫的定义为:在压迫止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桡动脉的前向血流。

❹ 减少桡动脉压迫时间;

❺ 使用扩血管药物。

  • 出血及血肿:

对于轻度出血,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压力在数分钟内自行止血。对于较小的血肿,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通过保持局部休息、应用冷敷等方法缓解症状。对于较大的血肿或有明显症状的血肿,可能需要进行引流或手术处理。

  • 骨筋膜室综合征:

勤观察、早诊断、早治疗,松解加压止血带,前臂皮肤切口减压;停用抗凝药;甘露醇脱水,硫酸镁持续冷敷;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及时进行局部清创、局部抗生素药物治疗,并监测感染的进展情况。积极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钾症、肾衰、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 假性动脉瘤:

如局部压迫失败,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假性动脉瘤注射凝血酶。绝大部分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经非外科方式治愈,如非外科方式治疗失败,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

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为预防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❶ 一般处理:

穿刺点周围充分麻醉,应用扩血管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及维拉帕米等。

❷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使用合适的器械包括:

  • 动脉鞘管长、管径小、表面亲水;

  • 导丝:超滑、头端塑形;

  • 导管:5F或4F导管,减少导管交换。

❸ 术者的动作要轻柔,确保导丝先行,透视下送导管;遇到阻力时,应立即停止前送,可行血管造影;术后正确压迫止血,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绷带包扎。

❹ 严格操作规范:

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培训和训练,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和操作方法。

❺ 观察穿刺点:

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注意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征象,及时处理。

图片


参考文献:

Zhan L, Wang Q, Jian M, et al. Complications of radial artery cannulation: An updated review. Critical care (London, England). 2019;23(1):352. doi:10.1186/s13054-019-2622-5

Tavakol K, Punnam SR, Doddamani S, et al. Radial artery access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3;61(23):2346-2355. doi:10.1016/j.jacc.2013.01.061
Lookstein RA, Funaki B, Rimon U, et al. 2017 SIR Practice Parameter for Transarterial Arterial Embolization/Chemoemboliz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 JVIR. 2017;28(11):1529-1547.e3. doi:10.1016/j.jvir.2017.07.0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