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合《黄帝内经》谈谈胃痛的原理与治疗

 信步于有涯之生 2023-11-07 发布于广西

毛主席说,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民兵武器要修理好,天上掉下来的,地下冒出来的,怎样对付,要有些办法。

这话说的多么好呀,现在的各种病,我们人民中医怎样对付,要有办法,这就要求我们人民中医,苦修、深耕《黄帝内经》理论,然后掌握治病本领,等靠要的思想不可有。

图片

《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葳,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

这段经文中的,升、降、出、入四个字,是我们人体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胃则是其中降与入的,主要执行器官,只要有疾病,能够影响到这两个功能,就会伤害到胃,也就会发生与胃有关的疾病。胃痛非常常见,下面详细谈一下。

今天我和大家谈谈,胃病中最主要的症状--胃痛。

民间的说法--十人九胃,这个胃是对于与胃有关的病症的泛指,因为胃病的狭义上的概念,其实是非常小的,但是与胃痛有关的问题,确是一个巨大的疾病群。

我曾经说过--我们中医,因为以《黄帝内经》的理论为根本依据,所以,不论什么病,都要搞明白致病原因,发病机理,病发后的各种变化,以及最后的结果等,发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但凡有一个环节不明白,就不是真的认识病,更不要说研究病了。

治疗时,相应的环节,就开出相应的方药,能够达到什么变化与效果,都要心中有数。患者服用药物以后,真的达到了我说的效果,就客观上证明了,我们的诊断是正确的、治疗也是到位的,患者就能认可、信任我们的中医理论,就能坚定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付诸行动,与疾病的斗争就能取得全面胜利。胃痛也是不例外的。

别人怎么说胃痛的,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给出胃痛的概念,胃痛是感受外邪,或者饮食不节,导致胃气不降、胃失所养、胃络阻滞、不通则痛的胃部疼痛症状。

解释一下:感受外邪--这是胃疼的主要病因。

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讲: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帝曰:天气之变,何如?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

通过学习这两段经文,我们知道“胃脘当心而痛”来源于外邪入侵,再联系我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疾病皆为外来侵入者的理论,可知,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可能会在“木郁之发”和“厥阴司天、风淫所胜”这样的一个年月里,发生胃脘当心而痛,从此这个人的胃痛,就算开始发生了。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讲:阴气者,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讲: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大家应该有感觉过,我们在吃饭时,可能会出汗,甚至会出大汗,这样的出汗,乃是出于胃,吃饭过饱之汗,也就是这个过程,不但有出汗,还有个对胃过度使用的问题,再上一段的饮食自倍,也是过度用胃了,所以经文说--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也就是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饮食不节。

所以,我们一个人,经历了外邪伤害,和饮食不节的伤害以后,胃就开始功能减弱,当时,如果能得到正确高明的治疗,还好些,如果治的不好就差了,五藏六腑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了,肝木来侮而乘之、肾水反来轻而侮之,胃疼的变化,也就加重一层,在临床上表现为,容易出现溃疡之类的,黏膜实体损伤的病症了。

值得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在外邪入侵伤害,和饮食不节伤害阶段,所发生的胃痛,虽然有的表现为,难忍的剧痛,发病非常快,却是疾病的轻症的阶段,到后来,虽然表现为,隐隐作痛,或者是吃饭之后,胃部撑胀钝疼,疼痛虽然减轻一些,但是可以看出,这时的胃病,确实是加重一层的,治疗时,没有一定的驾驭疾病的能力是不行的。

当胃病疼痛进入第二个阶段,胃的功能减弱之后,就会不时发生,肝木来侮而乘之的肝气犯胃、胃气上逆,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渐渐变长,就会出现食积化热的症状,继而能导致,气血循环障碍,于是就有了胃络停滞的问题。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讲--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寒气客于下、虚火炎其上,则上热下寒,也能导致,血不得散,小络急引,经络之间,互相抵抗,而气机运行不利,所以不通则痛,这里的疼痛,比较上面的剧烈疼痛,就算会轻一些,如果,寒气久积则成痞,那么身体出现占位性的病,这里就会又产生剧痛,且痛的区域,会几何倍数的放大,令人难以忍受。

所以,胃疼的发病阶段,可以做如下的划分,第一阶段,当早年或者初次发作,胃疼时会较剧烈,而经过治疗,再发作时的、第二阶段的疼痛,成为隐隐发作的钝痛,到第三个阶段,再次发作,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这时已经是,距离恶化很近了,或者是已经出现了恶化的问题。

写了以上这些的文字,就是要告诉大家,对于胃痛,不能简单的只以胃部疾病来对待,而应该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的理论,以全身疾病的一个重要节点来看待。

正如《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中讲--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所以胃部的疾病,对于五藏的生理、病理的变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只是其中之一病机导致的胃疼,如果单单按胃疼来治疗,最多只能当时好转,而越往后的发作,治疗的效果就越差,最终的一次胃痛发作时,就不会有疗效了。

在我的临床上,见到太多这样的病友,最后到我这里,我就按整体观念给以治疗,才有所好转,如果有足够的耐心,除去病根,也不是不可能。

现实其实非常残酷,在中医临床上,你成功无论多少次,只要你最后失败一次,那么你就是失败者,所以对于胃疼的治疗,一定要以整体观念,为基本的原则,来指导临床的治疗用药,把胃疼这个局部病症,放到以心病为核心的,为病根儿的全局中,加以统筹调治。不谋全局者、不足与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与谋一时。

具体治法《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

这段经文,给我们后学者,明确指示了,胃疼在初起时,应该采取的治疗原则。从这个治疗原则,我们可以逆推,胃疼因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所致,其中的致病原理--这个病的开始,是伤了胃之粘膜,胃病起于粘膜,最后胃粘膜萎缩性胃病,胃肿瘤的话,也是上皮细胞的变化,所以,胃病终也是终于胃粘膜。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推论--所有的病的变化,都是依赖粘膜的变化……胃部疼痛,见效容易,去根就不容易了,非心肺胃同调不可。

图片

兄弟不才,生在耕读之家,虽不富裕,但我的父亲、母亲喜好藏书,早年诊务不忙,就在父亲的督促下把《黄帝内经》多读了几遍,于是有了上面这些道理---验之于临床实践,颇多收获,凡二十年,想要打出心医学理论的旗帜,让我与大家共同见证心为生之本具体到临床上的威力!心医学理论的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