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烦恼是怎样生起?

 CHENYUMEN 2023-11-07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内观禅修手册》第四章:

毗婆舍那观察方法和经典对照

(二)觉知六门的方法

烦恼是怎样生起?

这部「应被区分而了知经(Pariññeyya sutta)」也告诉我们如下含义。“如果当'看’的时候觉知一次,以一个法为代表了知其生起和消灭、无常特性等的时候,同时能成就'区分而了知在每次看的瞬间所包含的五法的事情’。也成就'不会生起对这些法认为常、乐、我等执着而烦恼的事情’”。

更详细地说明的话,与看见相关联而生起烦恼是因为当'看’的时候以分明的某种法为原因而生起。并不是因不分明或不明确的某一个法而生起。比如对一个人生起喜欢或讨厌,是因为曾经见过此人所以才生起,或因为对这个人有所传闻所以才生起。假如从来没有见过这个人、也没有经过传闻而了解这个人、连这个人的存在都不知道的话,那么对这个人会不会生起喜欢或讨厌呢?不会的!为什么?因为这个人在自己内心中并不分明或明确。同样,假设对某种形色未曾见过、也不是现在能看得见、也没有'即将能看见’的想法,比如自己未曾去过的国家、从来不了解的某国的某村庄、天上的某世界、在这个宇宙某处的某女性、男性等形色,对那些形色会不会生起贪、嗔等烦恼呢?答案是肯定不会生起!为什么?因为那些形色在自己的心中并不明确。


「应被区分而了知经」

Cakkhuṃ, bhikkhave, pariññeyyaṃ; rūpā pariññeyyā; cakkhuviññāṇaṃ pariññeyyaṃ; cakkhusamphasso pariññeyyo; yamidaṃ cakkhusamphassapaccayā uppajjati vedayitaṃ sukhaṃ vā dukkhavā adukkhamasukhavā, tampi pariññeyya

Ps.23

解释:

比丘们!眼以生起、消灭、无常的特性等应该被区分而了知pariññeyyaṃ。色也应该被区分而了知。眼识也应该被区分而了知。眼触也应该被区分而了知。以眼触因缘生起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也应该被区分而了知。

这部「应被熟悉的经(Abhiññeyya sutta)」、「应被区分而了知经(Pariññeyya sutta)」对六门都以同样的方式开示——“sotaabhiññeyya saddā abhiññeyyā(耳应该被了知,声音应该被了知)”等已掌握经典知识的人如此详细了解。因此剩下的部分没有再进行说明。

其他链接:

基本观察方法

为什么看的时候只是以“看、看”而觉知?

为什么'近因’并不是直接观察的对象?

修内观时只觉知特性中的一个,不能同时觉知多个

当'看’的时候能觉知到的五法

觉知六门与三受

通过听闻或思考而得知的智慧并不是毗婆舍那智慧

观六门时每次只观察一个法

观察六门时如何体验'无常、苦、无我’?

我们应该如何来了悟究竟义的无我?

为什么不能观察出世间法?

特相、作用、现起、近因等四种鉴别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含笔记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