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的大与小

 家有学子 2023-11-07 发布于甘肃
       大与小的对立统一,构成书法艺术的又一辩证法则。古代书法家有许多探讨。王羲之就曾说:“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笔势论十二章 ·视形章第三》) 相传为欧阳询作的 《三十六法》(《佩文斋书画》注云: “诸本都附欧阳询后,今考篇中有高宗书法、东坡先生及学欧书者等语,必非唐人所撰,故附于宋代之末。”)其中有“小成大”、“小大成形”、“小大、大小”、“左小右大”等项都是讨论书法中大与小的艺术处理的。

       书法史上还留下张旭与颜真卿问答书法中 “大”与“小”方面的记录:
       张旭问: “称谓大小,子知之乎?”
       颜真卿答: “尝闻教授,岂不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乎?”
       张长史曰: “然,子言颇皆近之矣。工若精勤,悉当妙笔。” (见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唐代书家徐浩 《论书》中也说到: “小促令大,大蹙令小。”
       书家们认为大字,即笔画多的字,写起来自然要大些,但必须促之使小;而小字,即笔画少的字,写起来自然要小,必须展之使大,这样上下各字相称,个个匀整如算子,就是所谓 “称”。这种说法遭到米芾的批评,他在《海岳名言》中说:“教颜 '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他还评云:“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书,不一伦。”大小一伦,只重匀称,状如算子,官府衙门抄写文件便是如此,此称为 “吏楷”。行书贵有大小错落之致,徐浩书 《朱巨川告身》大小匀整,稍近俗,少逸气,故米芾作如是评。他还批评柳公权写的 “国清寺” “大小不相称,尽费筋骨”。(《海岳名言》)米芾之言,包含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于前人书艺的敏锐的鉴察。米芾的《海岳名言》是研究书艺中 “大与小”辩证法的珍贵资料,值得作一剖视。
       (1)米芾说:“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米芾看到篆籀结体大小的奥秘,各随字形大小,生机活泼,情趣盎然,各各自足。观赏商周的金文便是这样字形大小错落,各随其结构繁简,自然茂美。因此他不同意“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认为 “非古也”。米芾此言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沙孟海说: “隶书碑版,多有一定格子,字形大的,要促之使小,字形小的,要展之使大,就不是古法。我们同意各体书原则上要 '各随字形大小’,但并非反对隶书。写隶书一般多用格子,字样却不妨有大有小,有扁有长。试看汉碑无不如此。但如果过于展促,就会形成算子。” (见沙孟海 《海岳名言注》)
       (2)米芾认为: “盖字自有大小相称。且如写 '太一之殿’ 作四窠分,岂可将 '一’ 字肥满一窠,以对 '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大小不展促也。”他认为,一行字有大有小,笔画多的自然要大些,笔画少的自然要小些,如此配合,即所谓相称,大小不展促。而张旭教颜真卿的话,是笔画不问多少,个个字要写得同样大小,才算相称,那就是庸俗之谈。
       (3)米芾提出:“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沙孟海在其《海岳名言注》解释道: “此言看似与上文米老批评张旭教颜真卿'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矛盾,其实不然,前者是指一幅中的字,要使大小个个一样,状如算子,所以米老非之。”此是指写大字运笔结体要与写小字一样从容,写小字运笔结体要与写大字一样体势备全,完全是两件事。——这是“大字和小字的相互对立统一。《艺舟双楫》中也分析过:小字如大字,'以言用法之备,取势之远耳’;大字如小字,'以形容其雍容俯仰,不为空阔所震慑耳’。”若以此去寻觅古代书苑中的典范,那么《黄庭》为小字如大字,旷荡处直任万马奔腾,而藩篱完固,有率然之势。大字如小字者,则有 《鹤铭》如意指挥,《经石峪》顿挫安详,斯足当之。
       (4)米芾在“大与小”上的书法艺术实践,值得我们借鉴。他说: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其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这是得之心,应之手,小字行书如大字,而求自然古雅。他又说: “余尝书 '天庆之观’,'天’、'之’字皆四笔,'庆’、'观’字多画在下,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虽真有飞动之势也。”这是他各按其字笔画多少有机配合,每字皆活动圆备,各各自足,挂起来却能字与字之间顾盼飞动,好似大小一样。米芾很自负,他说: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体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沙孟海评云: “米老题榜,最著名者安徽盱眙 '第一山’三大字摩崖石刻,陕西盩厔,福建晋江,浙江杭州、临海、瑞安皆有摹刻,确实气度雍容,运笔如小字。浙江丽水还有 '南明山’三大字,新昌有摹刻,亦皆隽妙,好似小字放大。其他处所,想尚有之。即此两题,已可见米老自负,名不虚传。” ( 《海岳名言注释》)
       《海岳名言》在 “大与小”这一问题上既有破,又有立;既有理论阐述,又有自己实践心得,可见米芾于两者的辩证关系考察既深,运用纯熟。
       另外,刘熙载在《艺概》中提出书法中章法之大与小的问题,丰富了以前论述,提供了新的视角: “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他从字之大小,引申至章法之大小,这是创见。章法中一字及数字则为小,一行及数行,乃至一幅及数幅则为大。然而,无论大及小,其道一也,其妙一也,即是求其顾盼映带、相互避形、彼此呼应,从而神采出焉,粲然盈楮。这是一种大小齐一。从另一方面说,一字字积聚而至数字,由一行行积至数行乃至全幅,由少而至于多,由小而至大,能辩证驾驭,则是一种艺术的小大之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