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怕歪,老怕摔”预防跌倒,需要做些什么?

 hercules028 2023-11-08 发布于四川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非自然死亡的首位伤害原因。

跌倒常伴随骨折、颅脑损伤等,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来自美国的一项数据显示,约有40%-60%的心血管患者都有跌倒风险。

为了使跌倒相关的损伤最小化,必须对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了解、评估、管理和干预。

跌倒看似是一种意外事件,但事实上背后还有很多可预防和干预的因素。

衰老引起的肌肉力量不够,平衡能力不好,关节松弛、疼痛,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虚弱,视线不良、眩晕、步态不正确、神经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异常以及环境因素都会增加跌倒发生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和心血管疾病相关,例如一些心血管药物导致的晕厥、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也可能导致跌倒的发生。

如何判断跌倒风险高还是低?

评估跌倒的风险高还是低,可以通过三个关键的问题来评估:

1.“您在过去1年里跌倒过吗”

2.“您在站立或行走时是否感觉不稳”

3.“您是否会担心跌倒”

如果在过去1年中没有跌倒过或仅有1次跌倒史,但不严重,没有步态问题或者平衡问题,那么基本属于跌倒的低风险人群

👉了解预防跌倒的知识并坚持锻炼,每年进行1次跌倒评估即可。

如果有1次非严重跌倒史,并存在步态和(或)平衡问题的,列为跌倒的中风险人群。

👉这类老年人除接受健康教育和锻炼外,还需要针对力量和平衡进行自主锻炼或理疗师干预。

如果有跌倒史并存在下列情况:

有外伤需医疗(含手术)救治;

1年内跌倒≥2次;

倒地≥1h无法独立起身;

被认为衰弱或被怀疑经历过短暂意识丧失。

列为跌倒的高风险人群。

👉针对这类老年人需进行多因素跌倒风险评估(包括步态和平衡功能、药物评估、认知评估、对跌倒的担忧、心血管评估、眩晕和前庭功能障碍评估,视力和听力评估,尿路症状和尿失禁,疼痛评估,环境评估,抑郁评估和营养评估),并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

如何预防跌倒?

起床记住3个“30秒”

早晨是摔倒的高峰期,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血压、血糖等指标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这个时候,如果太着急的话,很有可能会跌倒。因此早起,要记住3个“30秒”。

01

平躺30秒

睡醒后,人体由抑制状态转入兴奋状态需要一个过程,睡醒之后先不着急起身下床,睁大眼睛,看看天花板,让自己完全清醒,伸伸懒腰平躺 30秒;

02

坐位30秒

慢慢起身,床上静坐 30秒,此时可以抬抬胳膊、耸耸肩,然后将双脚移至床沿;

03

站立30秒

慢慢起身站立,三思 30秒。此时如果头脑清晰,反应正常,无不适感觉,就可以开始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定期体检,及时干预

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积极控制和管理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

如果有贫血、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肌少症等易导致跌倒的相关疾病,要积极治疗。

了解自己服用的药物是否会导致头晕、嗜睡等副作用,这类药物应尽量选择在睡觉之前服用,或者服药之后减少活动,以降低跌倒风险。

坚持运动

对于低风险的老年人,推荐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或每周75-150分钟高强度体力活动。

针对特定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平衡和抗阻运动训练;中风后的老年人的运动方案应以改善平衡、力量和行走能力为主。髋部骨折老年人的运动方案应注重以渐进性改善站立、平衡、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能力为目的,并从住院期间开始实施,在社区继续进行。

环境干预

确保家中地面平整,过道宽敞明亮,在卫生间和厨房区域做好适老化改造,有条件的可以安装扶手,铺设防滑垫。

着装干预

老年人的穿衣讲究轻便,舒适,穿脱方便,裤子最好选松紧带的,不可过大、过长。鞋子选择舒适及安全性高的,鞋底要防滑有弹性。

发生跌倒怎么办?

如果不慎发生摔倒,双手撑地要相对于臀部着地或一侧身体着地的伤害更小,因为用手撑地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跌倒后,不要慌张,也不要着急起身,先自行判断有无受伤,受伤部位、程度,能否自行站起等。如伤势不重,自我判断可以自己站起,首先应先将身体变为俯卧位,利用身边的支撑物慢~慢~起身,不要盲目突然站起,以免加重伤情。

起身后先休息片刻,部分恢复体力后再寻求救援或治疗。

如果跌倒后无法站起来怎么办?

可以大声呼喊、打电话,敲打房门、地板、管道等物品发出声音求助,但要注意保持体力。

在等待救助期间,可以用垫子、衣物、床单等保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