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魏碑文,是“少有生趣”,还是胜在“气度庄严”?

 子夏书坊 2023-11-08 发布于江西

图片

对曹魏碑文的评价,向来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曹魏碑文胜在结体严整,用笔方劲,丝毫不减汉隶古朴淳厚之风;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与之前的汉代,之后的晋代碑文相比,曹魏的碑文显得“少有生趣”。曹魏碑文究竟如何?空谈无益。今日,游於塵外将带您一窥曹魏碑文的面貌。

受禅表碑与上尊号碑

图片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一般来说专为刻碑而作,而文字记载的内容则丰富多样。我们首先看到的受禅表碑和上尊号碑,就都和魏文帝曹丕的登基一事相关。上尊号碑(又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劝进碑),与受禅表碑所刻时间、地点均相同,现存河南临颍南繁城镇汉献帝庙中。

曹丕代汉称帝,是汉魏之际发生在许都的一起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从此正式开始。而这两通碑刻,正是汉魏政权交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图片

▲受禅表碑

莫棠藏传世最早拓本

我们先来看受禅表碑。受禅表碑于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刻立,高322厘米,横102厘米,厚28厘米,字数1078字,呈圭形,上有穿。受禅表碑为石灰岩质,碑文隶书22行,满行49字。此碑无书者姓名,唐刘禹锡说是王朗撰文,梁鹄书丹,钟繇镌刻,世谓之“三绝”。

图片
图片

▲受禅表碑

莫棠藏传世最早拓本

曹丕要代汉立魏,这件事虽然在当时基本已是定局,但为了政权的合法性,以及“合乎道义”,曹丕当然要假意推脱一番。受禅表碑上记载,

“皇帝谦退,让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

于是大臣们当然明白曹丕的意思,纷纷劝说说:

“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群臣不可以无主,万机不可以无统。”

这时候,曹丕“回思迁虑”,开始准备接受这一提议,于是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今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才有了碑上接着记载的:

“改元正始,开皇纲,禅帝载,殊徽征,革器械。修废宫,班瑞,节同律量衡。更姓改物,勒崇垂鸿,创(残缺)作则,永保天禄,传之罔极。”

图片

▲受禅表碑

莫棠藏传世最早拓本

上尊号碑,同样也是在曹丕受禅结束后立,其上也有“不得不禅,奉天时也;不敢不受,畏天命也”这样“假惺惺”的、实则是政治手段的文字记载。此碑上不书立石年月,32行,每行49字。

图片
图片

▲上尊号碑

金农藏明初拓残本 传世最早

从书法的角度来赏析,这两块碑体现出曹魏时期的碑文书法的一大特点,即字体反映为从隶书到楷书的演变。这两块碑文的结构方严整肃,用笔刚健斩截,意气雄伟排宕,且不失汉碑之骨气洞达、探穆渊雅的大家风范。清孙矿评《受禅表》和《上尊号碑》云:“二碑余皆有之,虽磨刓甚,然字犹半可识,真斩钉截铁手也。……率更正书险折法,多从此变出。”杨守敬《学书迩言》亦谓上尊号与受禅表梁碑曰:“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

图片

▲上尊号碑

金农藏明初拓残本 传世最早

正始石经

图片

正始石经,和前三块碑上所刻的碑文相比,又有特殊之处,这就和“石经”本身的特殊性有关。石经,是指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的儒家或佛家经籍,内容上自然只能是儒、佛经典。

图片
图片

▲正始石经

于右任藏初拓未断本

如今,有文字可考的儒家石经已非常少,只有寥寥其中。其中,正始石经非常重要,因为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文字刻成,又称三体石经——因此,它对于我们研究书法演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片

▲正始石经

于右任藏初拓未断本

曹魏在洛阳立国后,太学再度繁荣起来。曹芳继承皇位后(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决心整理熹平石经碑石,并刻经石作为补充。于是就有了正始石经。据费声骞《古代碑帖鉴赏》,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书写者有卫觊、邯郸淳、嵇康诸说,但无定论。刻本笔法与结构都很规正,常为初学者取作范本。但因其为刻石,字形较小,笔意有失真处。须临写各体需要有一定经验,才能真正领悟。

图片
图片

▲正始石经

于右任藏初拓未断本

天发神谶碑

图片
图片

▲天发神谶碑

龚心钊藏乾隆拓本

为了更好地认识曹魏碑文,我们还可以通过同一时代的吴国碑文对比,反观曹魏碑文的风貌。说到三国时期的吴国碑文,一定离不开的就是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三国吴天玺元年刻。石旧在江苏省南京市天禧寺,后移筹思亭,又移尊经阁、县学。石呈圆幢形.环而刻之。宋时原石断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称三段碑、三击碑。后有宋胡宗师、石豫亨、明耿定向题跋三则。清嘉庆十八年毁于火。

图片
图片

▲天发神谶碑

龚心钊藏乾隆拓本

何谓“天发神谶”呢?字面意义上来讲,指的是上天旨意的显示。当时的皇帝孙皓,即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并非一位开明、政治优秀的君主。公元264年,三国吴孙皓继帝位,由于他残暴昏庸,政局日益不稳。276年,改元天玺,为了稳定人心,佯称天降神谶文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可以看出,天发神谶碑背后的目的,是为了统治阶级的自我维护。

图片

▲天发神谶碑

龚心钊藏乾隆拓本

天发神谶碑,并不奇在它的内容。此碑文的书写非常奇异,虽然是篆书写成,但不同于任何篆书面目,其中甚有隶书笔意,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就指出了这一点,评价其曰:“予观其书,方折盘旋以隶笔而行篆体,戈长剑利中实乃弓燥手柔。张怀雳以沉着痛快目之,良下虚也。”

可以说,天发神谶碑的书写兼并篆、隶之特点,既有隶书的宽博奇伟之气,又有篆书上下飞动之韵,峻利昂健,极有胆力,怪诞离奇。作为一块孙吴碑文,它和曹魏碑文的庄严、方正不同,明显气势更为雄伟恣意

图片

▲天发神谶碑

龚心钊藏乾隆拓本

总得来说,曹魏碑文在记载价值以及书法演变的研究价值上,都十分之高;其书法多为隶书,也体现出一定的向楷书发展的色彩。但论及审美,“少有生趣”之说,还要看诸位看官对这种庄严、工整的碑文的审美态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碑文至晋代,则又在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出不同的风貌,游於塵外也将在接下来的推送中,为诸位看官奉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