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长文:婴儿的哭声很可能招来野兽,原始人类是如何生存的?

 激扬文字 2023-11-08 发布于四川

与绝大多数动物幼崽相比,人类婴儿确实很脆弱。通常情况下,动物幼崽刚出生不久就能站立,然后很快就能走路甚至跑跳了,而人类婴儿需要大约一年时间才能学会走路。

而且,人类婴儿刚出生时通常都会哭泣,这在如今现代人类社会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在原始社会,婴儿的哭泣很可能招来野兽等天敌,当时的原始人类是如何生存的呢

只能说,我们对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方式有根深蒂固的误会,这些误会短时间内是很难消除的。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祖先在大约几百万年前从东非的森立里被迫来到草原上,于是我们就会认为人类祖先在非洲草原上的生活是极其艰难的,是最苦逼的。

相对于草原上的各种动物,原始人类看起来确实显得很不堪一击,他们跑得不快,战斗力也不行,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不得不学会直立行走,还有钻木取火,最终彻底解放双手,完成了逆袭。

这种思维方式很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它非常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包括美国大片在内的大部分电影其实都是这个套路,所以很受欢迎。

仔细回想一下你曾经看过的电影,是不是电影主角一开始基本上都是被虐的不行不行的,最后被逼的实在没招,实在无路可走了,然后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奇遇(或者类似的机遇),战斗力一下子飙升,上演绝地反击,把一开始欺负他的人全干趴下了。

与现代人类相比,生活在原始时代的人类祖先的生活确实很惨,这是肯定的。但即使再怎么惨,与动物们比起来,也不知道要舒服多少倍。虽然速度并不占优,但是人类的耐力是独一档的,远超动物,如果是长跑,人类能跑死动物。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少能看到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对打,基本上都是一个追一个跑。而且,即使食草动物力量很大,也基本没有什么攻击力,即便是几个人去追食草动物,也能追到它们的膀胱爆了,然后人类直接用石头把食草动物砸死就完事了。

除了耐力,人类还有一项逆天的优势,那就是:投掷

人类的上肢,也就是手拥有抓握能力,不过抓握能力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很多动物也有抓握能力,但是没有以投掷为捕食手段的动物存在,只有人类拥有投掷能力。

人类的胸肌是很发达的,主要也是因为投掷,人类是除鸟类之外胸肌最发达的物种。那么,其他动物为什么不使用投掷这种技能呢?主要还是因为智商不够,投掷需要准确的判断,包括时机的选择,还有投掷物体的轨迹判断等,动物是很难拥有这些判断的。

实际上,草原上奔跑的动物蛋白质远比森林里生活的动物蛋白质更好,这种情况下,原始人类怎么可能是被赶出森林的呢?

即便是因为环境因素原始人类来到草原上,草原也绝对不是轻易能生存下来的,实际上栖息地发生巨大变动的物种绝大部分都走向了灭绝。而这就意味着,改变栖息地之后,仍旧能生存下来的物种,战斗力一定达到了爆表的程度,实际上这样的物种就是如今我们所谓的“入侵物种”。

也就是说,人类祖先从森林来到草原,并不能算是“被迫”,原始人类更像是草原上的“入侵物种”。

大约十万年前,人类祖先,也就是智人走出非洲,走向世界各地,在此后的漫长时间里,智人把体型庞大的拥有大量蛋白质的动物几乎都吃光了,其中就包括猛犸象等物种。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思维,认为人类祖先是在学会了使用工具之后才变牛逼的,实际上原始人类在学会使用工具之前就已经相当牛逼了,几乎所有动物都对人类有恐惧感,而这种恐惧一直延续到现在,那些对人类祖先不恐惧的动物最终都灭绝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下意识地以人类自身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去衡量动物界,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不仅仅是面对动物,在我们面对不同的人时,也会不自觉地出现在这种错误判断。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有一段历史是与老虎栖息地重合的时期,猎人一个人进山打猎时,都会在脑袋后面戴上一个面具,因为老虎等猫科动物几乎不会正面攻击猎物,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讲,这是进化的结果。狮子老虎这样的猫科动物,都拥有无与伦比的进攻速度和爆发力,而这种进攻上的优势是需要极强的肌肉来支撑的,甚至整个身体的能量攻击系统都要为之服务,用于维持极强的速度和爆发力。

在《动物世界》这样的节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狮子老虎等猫科动物整天趴在地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其实它们并不是在显摆逼格有多高,并不是在显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而是它们一直在衡量计算能量的使用情况,因为即便它们趴着处于静止状态,能量的消耗也比我们慢跑要高,它们需要把能量集中用在捕获猎物的那短短几十秒时间里,这也是为什么狮子老虎捕获猎物时通常都会背后偷袭,偷袭的成功率更高,而且能量消耗也会更少。

事实上,这一点在人类拳击或者UFC等格斗比赛中也很常见,高速的连续进攻可以在短时间内撕裂对手的防守,甚至直接摧毁对手,不给对手任何反守为攻的机会,直接赢下比赛。这也是为什么格斗比赛中,选手总是会优先考虑一拳KO对手,这样就可以减少总攻击时间,最大限度地节省能量的消耗。

人类尚且如此,对于那些时刻可能面对吃不饱的动物世界,能量的消耗就更为重要了。

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也能说明这点。很多动物为了争夺交配权或者争夺领地,都会上演决斗。在决斗的过程这句话中,它们的打斗方式也很独特,通常是两个雄性动物互相撕咬拍打,或者用脑袋顶对方几下,然后就会分开,休息一会(通常是几秒钟)然后进行再一次的决斗。

在分开期间,决斗双方有时候是侧对甚至背对对方的,难道它们不怕对手偷袭吗?

确实不怕,因为一次决斗之后,动物很难立刻进行下一次决斗。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散热。

动物很难拥有长时间连续攻击的能力,如此能力只有人类拥有,就是因为散热,只有人类拥有几乎遍布全身的汗腺。

不过,散热并不是因为连续攻击,而是连续攻击之后的结果。不要小看连续攻击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功能,实际上就相当于武林秘籍中的“九阳真经”,是相当牛逼的,可以让雄性在竞争中很快脱颖而出,获得无比强大的繁衍优势。

拥有这么强大的优势,付出点“掉毛”的代价自然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动物为什么没有进化出连续攻击的功能呢?

还是因为智商不够,因为要想拥有连续攻击的技能,首先要判断对手的应激反应,或许某些动物会随机进化出像人类那样的少毛特性,但没有相匹配的智商进行连续击打,于是连续击打的优势就很难凸显出来。

这就意味着,智商是连续击打的基础。而人类祖先在百万年前的脑容量就开始激增,之后才开始慢慢朝着无毛或者少毛的方向进化。

所以,虽然人类婴儿刚出生时很脆弱,哭声也确实会引来野兽等天敌,但人类祖先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那样不堪一击

实际上,早在进化到能够使用工具之前,人类祖先就已经是地球上的顶级“掠食者”了,当然不是狮子老虎那种类型的掠食者,人类的优势是独有的。所以,即便是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确实没有办法与现代人类媲美,但与动物相比还是很有优势的,我们也完全没必要妄自菲薄。

某种程度上讲,人类婴儿刚出生时都会哭泣,恰恰也反映出了人类的强大,动物幼崽根本没有哭泣或者叫喊的资格,因为如果动物幼崽刚生下来时也像人类婴儿那样脆弱,那样叫喊,很容易招来天敌,动物幼崽的父母很难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人类婴儿会经常哭泣,这种状态会一直持续到一岁甚至更长时间,本质上已经说明了即便是在原始社会,几乎没有任何动物对人类婴儿有任何想法,哪怕狮子老虎也不敢贸然对人类婴儿有想法,对于它们来讲,捕获人类婴儿付出的代价远高于捕获动物幼崽。狮子老虎等动物的智商远不如人类,但生存本能早就告诉了它们该如何捕食。

所以,不要对人类婴儿的哭声有误解,那并不会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影响,相反,哭泣对于刚出生婴儿的身体会带来很多好处,哭泣并不代表婴儿难受,而是刚出生后第一次用肺呼吸带来的自然反应,哭泣更有利于肺泡打开。如果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哭,护士会轻轻拍打婴儿,让婴儿主动哭出来。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