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电影——第14届上海双年展”今日拉开帷幕

 cxag 2023-11-0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第14届上海双年展聚焦“宇宙电影”主题,通过绘画、装置、雕塑、影像、行为和文献等多元艺术形式,以全球化表达和艺术性叙事,立体呈现国内外对宇宙哲思和宇宙美学的不同诠释,探讨宇宙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14届上海双年展于2023年11月9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策展人为安东·维多克(Anton Vidokle),策展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向在荣、哈莉·艾尔斯(Hallie Ayres)、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Lukas Brasiskis)以及出版编辑本·伊斯特汉(Ben Eastham)。同时,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项目板块之一,“青策计划2023”也在两处上海城市空间——慎余里和思南公馆中向公众开放。

图片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参加开幕式,并表示,“上海双年展是中国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金名片’。创办27年来,始终坚持以上海城市为母体,践行支持艺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迁及知识生产趋势,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当代艺术盛会。”


宇宙电影

我们自古仰望夜空来认知自己,一如我们看向一块投射着过去与未来的屏幕。“宇宙电影”为观众呈现一个时空,让人们置身其中,思考宇宙运行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主策展人安东·维多克认为,“宇宙塑造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有意为之——对星丛的阐释造就了我们的起源故事、宗教、时间体系、经济、航海工具、农业、科学和社会秩序,还是无意间——潮汐涨落或是太阳耀斑所产生的种种影响。”展览“宇宙电影”将探讨我们与宇宙的关系如何影响世界万物。

图片希腊词κόσμος不仅指宇宙,还意味着美与和谐;而汉语中的“宇宙”则意味着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与电影产生强烈的共鸣。亚历山大·克鲁格(Alexander Kluge)认为,宇宙就是原初的电影,所有过去的事件以可见的“光轨”形式保存其间。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则认为,电影“尚未被发明”,因此蕴含无限潜力。结合这两种视角——前者回溯过去,后者远瞻未来——在策展团队看来,电影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现代技术,也是一种宇宙现象,具有重新编码我们与宇宙关系的潜力。

图片

“宇宙电影”提出,古往今来对于宇宙的思考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当下时代普遍的疏离——疏离于彼此,于自然,甚至于时间本身。我们的世界无法脱离太阳、月亮及天体的影响,重构我们与宇宙的联系将鼓励我们通过更为复合全面的方式来思考当今世界的挑战。



来自世界各地的近80位参展艺术家

图片

星空下、银幕前的我们是平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彼此相同——此次参展作品的多样性即是佐证。本届双年展参展作品的形式和方法之丰富犹如对繁星的多种解读。每种文化都以不同的方式诠释宇宙,并由此构建起他们自身的哲学。它们反思多元的宇宙学说和微观现实,指出人类与天地互动以及理解宇宙的不同方式。然而,这些作品似乎来自类似的发问:我们如何融入这个支配时间与空间的系统?同样的法则是否适用于所有尺度,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将如何改变我们在地球上的行为?我们将如何与彼此,与非人类,甚至地球之外的生命体共存共生?

图片

“宇宙电影”共有来自六大洲41个国家的79位/组艺术家参展,其中中国艺术家17位/组,新委任和新制作作品23件。这些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创作,其年代横跨二十世纪初至今。策展团队表示,“在一个拥有宇宙哲思及艺术表现深厚历史的国度,来自世界各地以及中国的艺术家聚成星群,呼应着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这个中国电影诞生的地方。而为这一文化传统贡献一己之力,也正是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的期望。”

图片


电影蒙太奇式展览结构

图片

我们都敬畏苍穹,每个人却在天空中找到不同的归属。展陈设计团队COLLECTIVE将展览空间想象成一个充满了天体、星系、黑暗和星光,没有固定尺度,没有重力的宇宙。电影,被理解为运动,是对这样一个宇宙空间的体验。仿佛一部实验电影,“宇宙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将展览中独立的元素编辑出新的关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空间被捕捉成帧,编辑成一个序列。它并不是为了图示某个固定的理念,而是鼓励观众通过创造意想不到的联系,发现新的意义。参观者按照轨道路线,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观展时刻体验相同的星球、星系和星座。这些“空间-帧”通过两块大型遮光幕布和一系列内置艺术品的几何容器实现。它们被有策略地摆放,从而为观众提供方向线索,帮助他们在这个电影般的宇宙中穿梭。

图片

展览由此分为九宫。地一宫“星际自由移动”将外太空作为滋养生命物质与精神力量的根本。地二宫“偏蚀”着眼于隐藏在视线之外,晦涩难懂,甚至不可知的宇宙现象,挑战那些局限我们体验世界的二元结构。地三宫“万象”以多样的视角显现出多面的宇宙整体,重思如何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建立跨文化联结与万物共生。地四宫“太阳流水线”探讨我们与天体的关联如何塑造了经济、金融及政治体系。地五宫“电影宇宙”是九宫的核心,用一场电影提供了一面观众可以投射自己想象的银幕。地六宫“多样的未来主义”展现了不同未来主义的多元想象与困境。地七宫“远程反射疗法” 探讨宇宙中的支配力量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并以此为视角观察人类与非人类世界之间的关系。地八宫“时空之间”揭示了宇宙图式的生产受制于其时空局限,勾勒出无法从单一视角感知的无穷宇宙。地九宫“栉风沐雨”启发人们思考对时空运行与体系的理解将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方式、社会劳作与日常伦理。

图片

空间即宇宙,运动即电影。



城市项目之一:
青策计划2023

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上海双年展始终致力于让当代艺术与蓬勃发展的城市语境发生积极对话。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始于2012年,是上海双年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第14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项目”也将沿袭过往,继续探索和深入我们所生活着的上海,在历史的延绵之间,寻找到艺术与城市对话的可能,继而从不同纬度、层面来构建属于城市自己的“宇宙电影”。

图片

作为城市项目的第一阶段,“青策计划2023”,将首度走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全面浸入更具在地性与流动性的公共环境。两组获选方案“皮钦光谱:一种文化的非线编可能”(策展人:李嘉文、张嘉伟),“类地登陆:行星候选者”(策展人:曾雨阳、黄天乐)将分别在两处上海城市空间——思南公馆和慎余里中落地,与“宇宙电影”这一主题形成多层面、多角度的对话,重思展览的公共属性,以年轻一代的视角表达艺术之于城市的意义。后续城市项目也将推出行走、演出、放映、讲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生活于此的人们提供一种别样观察城市的视角。



展览出版物:
读本《宇宙电影启示录》

图片

第14届上海双年展计划于11月出版读本《宇宙电影启示录》。当安东·维多克以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主策展人的身份来铺展他对“宇宙主义”主题的关注与研究,推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电影人创作与展现关涉生命宇宙观的作品的时候,这样一本以思想文本为载体的读本就像环绕着展览这颗行星的卫星,以其引力促成了历史与当下、意义与阐释的动态关系网的形成。

《宇宙电影启示录》收录了一系列文章,它们的议题与第14届上海双年展意图绘制的艺术性与理论性的版图同频共振,探讨了宇宙看似互不相干的方方面面,以及我们与宇宙的个人或集体的关系。第14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安东·维多克、向在荣、哈莉·艾尔斯以及出版编辑本·伊斯特汉均在这本读本中贡献了著述。《宇宙电影启示录》将成为一本精彩的指南,指引读者在“宇宙电影”的主题中畅游。



开幕周活动

图片

展览开幕周周五(11月10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举办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邀请观众加入“宇宙电影”参展艺术家、策展人和撰稿人的对话。影像艺术交流项目第一场“抵达宇宙:早期影像中的外太空幻想”将于11月9日(周四)在PSA三楼剧场展开,由此开启一场贯穿本届上双展览周期、漫游于影像之间的奥德赛之旅。该系列的19场教育活动以周为单位,每个单元都与展览中的某个“主题星群”相呼应,内容从早期影像中对宇宙的迷恋,跨越至过去的一百年间曾出现的各类宇宙论故事。此外,自展览开幕周周末起,“天外来星”系列儿童友好作品讲解,以及七场主题型家庭工作坊将陆续与观众见面,邀请小朋友与家人共同探索自己与周遭世界。



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展期:11月9日至2024年3月31日

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3楼、烟囱

城市项目地点: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慎余里7幢、思南公馆—思南时区

编辑:刘玉清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