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最会写文章的那四个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读书的二郎 2023-11-0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自唐朝一千多年来,最会写文章的四个人是谁?

这个题目太大,说起来容易抬杠。

还好,前人给了个名单:

韩愈,柳守元,欧阳修,苏东坡,这四人叫“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个称号,和名单里所列的四个人,在文学研究领域里存在诸多争议……

还有,这里指的只是古文写作。

要是再连上白话文、外语写作一起比的话,那争议更大。比如鲁迅、林语堂的写作。

但是呢,虽然有各种争议,各种不服,但自韩愈之后一千多年,那些自认和公认写文章写得好的人,即使再狂,却也不敢在这“四大”里争一个名分。否则可能会被人骂死,

不是不想争,你行你上啊!

一、韩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公元819年,写下上面这首诗的时候,韩愈已52岁,正走在从长安贬往潮州的路上,

他悲了个愤了!

此前两年,他因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立下军功,刚获授刑部侍郎,副部级啊。

这时的他已因文章名满天下,又高官厚禄,就这么糊弄着安享晚年,岂不好哉。但他说,

我偏不!

于是,在任职副部级两年之后,他写下了他这一辈子最有名、也最有风险的文章《谏佛骨表》。终触犯“人主之怒”,把皇帝彻底气恼了,当场就要把他处以极刑。

在众多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反复说情下,皇帝才收回成命,大手一挥,贬韩愈到广东潮州任刺史,就是市长喽。

    这说明韩愈的人缘还是不错的。他谈论直爽坦率,操行坚定纯正,虽然惹毛了很多人,却也获得了许多人的肯定。

自长安至潮州,确有八千里……

    他本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因变故自小便成了孤儿,跟着寡嫂郑夫人长大,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所以苏东坡说他是“起自布衣”。

他从小便显示出很高的天赋,又自念是孤儿,读书刻苦,成绩应该棒棒的。但与那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才子们相比,他的科举应试之路,可是蹉了个跎了!

他先后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第四次才考上。后又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也是先后三次,全败。

那时的他已27岁,在长安实在混不下去了,便经潼关到了东都洛阳

你看看,像韩愈这样的大才子,名传千古的人,也有在大城市混不下去的时候。这么一比,一想吧,

我等凡人,心里会不会好受些?

好在 ,他后来遇到贵人相助,才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算是成了朝廷命官。

再过两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后,逢关中地区大旱。他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饿殍遍地。愤怒的他,写下了著名的《论天旱人饥状》疏,上奏朝廷。

虽然他反应的是实情,理论的也很对,但他惹了他惹不起的人,反遭谗害,被贬去广东连州阳山县令。

在此之后,他也是不消停啊,多次被贬。太闹腾了!

难得的是,他竟不忘初心。

直到近50岁时,他才得到宰相裴度的赏识,出任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因军功而获授刑部侍郎,实职的副部级,多好的事啊,但他,还是不消停!

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因一篇《谏佛骨表》,差点被判极刑,最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他到达潮州后,皇帝冷静下来,转念一想,韩愈这个老头儿冒死进言,终究是为了老子好啊。于是皇帝就又大手一挥,说,

让他回来吧!

于是,韩愈任潮州刺史仅七个多月,就又往回走。回到京城后,转任兵部侍郎,还是副部级。

但没多长时间,事儿又来了。当时位于河北正定的成德军兵变,杀害了新任成德节度使,领头的叫王廷凑,向朝廷索求节钺,要求朝廷承认。

朝廷要向成德军派出宣慰使。当时韩愈任兵部侍郎,你看,正合适是吧?皇帝就说,

你去吧!

百官都为他的安全担忧。皇帝也后悔了,嘱咐他说:“到成德军边境后,先观察形势,不要急于入境,以防不测……”皇帝也怕韩愈这个大文豪栽在成德军手里,他会担天下骂名。

韩愈可不管不顾,毅然入境。到达后,成德军将士拔刀开弓,杀气森然。即使他到了客房后,将士仍手执兵器在院中叫嚷。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韩愈胸中自有文章。以严密的逻辑,竟然把成德军和王廷凑说服了。王廷凑说,

韩老韩老,喝酒喝酒,吃肉吃肉!

苏东坡评论说,这叫“勇夺三军之帅”。

因为事情办得漂亮,韩愈升任京兆尹御史大夫,应该是正部级了。 

但很快,他又惹了他惹不起的人,又贬回兵部做侍郎,再改任吏部侍郎,反正还是副部级。

韩愈就在吏部侍郎的任上去世,后世人称“韩吏部”。

    上面说的是韩愈的生平。在他坎坷的生平里,还有另一重身份:

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起八代之衰”,

百代文宗

他的文章气势雄伟,逻辑性强,说理透彻。所以呢,就容易得罪人……

话说,韩愈任潮州刺史虽然仅七个多月,但在当地干的好事可多了。办教育,兴农业,驱鳄鱼……被潮州人奉为神。

他离开后,潮州便有了韩江,韩山,韩埔,以及韩文公祠……其中韩文公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看。

二、柳宗元一生干了两件大事,和份内之事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寿民。

柳州柳宗元纪念馆门柱上的这副对联,深深表达了人们对柳宗元的思念。

柳宗元一生干了两件大事。

一是,参与了“永贞革新”。

这就要简单说说他的生平了。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其祖上世代为官,可算是典型的官二代。幼时,他和母亲住在京城的庄园里,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9岁时,战乱来了。三年后,为避战乱,12岁的他便到夏口去找在那里任职的父亲,也算是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后父亲到江西做官,他便随父亲宦游江西,开阔了眼界。

21岁时,柳宗元进士及第,从此名声大振。这一点,他比韩愈强。

26岁时,他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榜。这一点,他也比韩愈强。

31岁时,柳宗元在京城里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颇为广泛。从此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因为看得多,懂得多,柳宗元便逐渐萌发了革新的愿望,成为王叔文“永贞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永贞革新采取的措施包括:罢黜五坊宦官;抑制藩镇势力;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并试图收回在宦官藩镇手中的兵权……这个比较激烈,得罪的人太多了。

宦官集团,部分朝臣,在外的藩镇,开始联合起来向朝廷施加压力,反对革新派。

皇帝还想支持一下革新派。而宦官集团直接擅立太子;然后,朝臣们请太子监国;再然后,皇帝被迫禅让皇位给太子……

人家直接把皇帝换了,这还革新个毛呀!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场由秀才们主持的革新,只持续了180天。

永贞革新失败后,其首领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先被贬,最终被赐死。

    那些“从犯”,基本是被贬到偏远州县任职。

这里单说柳宗元。

永贞革新失败后,他先被贬为邵州刺史。正走在去邵州的路上呢,得胜的新贵一方觉得不解气,加贬他为永州司马,于是他又往永州走……

永州司马是个闲差,而柳宗元在永州一呆就是10年……

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欧阳修这首诗中所说的“子厚”,就是柳宗元了。

柳宗元个性明朗,积极用世,即使革新失败被贬到永州后,他依然没有消沉。

正是在永州,他与远方的好友刘禹锡通过写信讨论问题,互相鼓励;并与在京城当官的好友韩愈展开了一场哲学、文学论战……

这也就引出了柳宗元一生中所干的第二件大事:

同韩愈一起领导了古文运动,影响后世一千多年。

柳宗元的文章,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章家之一。他们在“古文运动”里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文道合一,以文明道,不平则鸣,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正是在永州生活的10年间,柳宗元得以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各色人士,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印象中,我们中学时学过的古文《捕蛇者说》,就出自他的《永州八记》。另外学过的还有《黔之驴》。

在永州生活10年后,皇帝实行大赦,敕召柳宗元回京。柳宗元就兴冲冲地往京城走。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在京城里得到重用。反而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于是他就又往柳州走…… 

永州到长安,长安到柳州,当时交通不便,这一番折腾,再加上情绪的起伏,把柳宗元的身体搞垮了。

    虽然身体不好,但柳宗元在柳州也没闲着,而是帮当地民众做了许多好事。

首先是兴办教育。他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用各种方法鼓励小孩上学念书。

然后是开荒建设。柳宗元发挥出了写文章厉害的优势,以父母官的身份,殷切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去开垦柳州城外大片大片的荒地,种树种菜,发展生产……短时间内就明显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还有开凿水井。那时的柳州,当地人由于陈旧的观念,竟然从来不敢打水井,而是一直靠喝雨水和河水生活。柳宗元便带头打了好几眼井……当地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柳州人生活中的大事。

还有释放奴婢。柳州当地一直沿袭着一种残酷的风俗,就是男女都可以质押给对方换钱,约好时间来赎;时间到了不来赎,则质押的人沦为奴婢。柳宗元一看,这得改。便发布政令,说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仍可出钱赎回。若他们家里没钱赎,则他们在为债主服役期间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身自由……这个办法受到贫困百姓的欢迎,也不太会激起富户的强烈反对。是个好办法。

柳宗元在柳州呆了四年, 就在皇帝大赦天下,再次召他回长安的时候,他却因病回不去了,终老于柳州。

认真积极做正事的人,总是值得纪念的。

恰如韩愈之如潮州;柳宗元之于柳州。

现在的柳州市有柳侯公园,公园里有柳侯祠,内有柳宗元纪念馆……

而对于柳宗元来说,在柳州做的只是

份内之事。

三、欧阳修,此人堪称大先生

话说苏东坡考进士,主考官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后,惊喜至极。考中后,苏东坡给欧阳修写感谢信。欧阳修捧读,激动地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喜极流汗,快活呀快活!此人是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谈起我!”

“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最近有人在说起教育话题,说起大教育家、大师、好老师的时候,爱用“大先生”这个词。

欧阳修,就是标准的“大先生”。

请注意,他激赏和提拔的,可不止是苏东坡一个人。他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不吝赞美,竭力推荐,从而使一大批当时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张载程颢吕大钧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这一串闪光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堪称千古伯乐的欧阳修。

欧阳修的胸怀,首先在于自己

镇得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江西省吉安永丰人,1007年出生于四川绵阳,出生时是个官二代。

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欧阳修与母亲郑氏开始了相依为命、寄人篱下的生活。还好,郑氏是个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画荻教子”,保证了欧阳修的基础教育。

而欧阳修也展现了天赋,获得了当时一些人的赞赏和帮助。

1718岁时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对他打击很大。

幸好天才的光辉是遮不住的。22岁时,欧阳修获贵人相助,得以就试于开封府国子监,从此开始大展身手。

23岁时,欧阳修参加由宋仁宗主持的殿试,位列二甲进士及第。至于他没能夺魁的原因,被总结为主要是锋芒过露,锐气太盛!

可喜的是,他始终保持住了这种

锋芒和锐气。

简单说吧,在北宋那种宽松的环境下,欧阳修左手对战当时文坛上流行的华丽工整、却又不说正事儿的“骈文体”,右手对战自命不凡、专爱用生僻字不讲人话的“太学体”,并在长时间的鏖战后大获全胜,由此确立了

北宋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的地位。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大家是学过的。但这样的小文章,当然撑不起“一代文宗”的地位,欧阳修最拿得出手的业绩是:

独自作《新五代史》,此书位列《二十四史》。这是唐代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非常分重要的地位。仅此一点,就镇得住。更何况,欧阳修还奉皇帝之命,与吕夏卿、宋祁、范镇等人,共同编撰了另一部位列《二十四史》的《新唐书》。

不过呢,在欧阳修独自作的《新五代史》中,他的文采固然是引人入胜,可由于其“春秋笔法”,让后人褒贬不一。在史学境界上至少比司马迁差了一个档次吧。

有人评论说,在功成名就,却又历经仕途坎坷后,那个锋芒毕露的欧阳修,终于选择了平淡。

欧阳修干过两个部的尚书,后来做到了副国级。死后累赠太师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以过硬的人品,学识、眼光和胸怀,提携后进,推行自己开创的文风。

那他开创并推行的文风到底是什么呢?

    说正事,讲人话。

这种文风,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并一直影响到本公众号啊。

四、足迹所至,光彩顿生,传奇的苏东坡只属于大宋

像苏东坡这样天才的文学巨匠、旷世的才子,大概只能属于宋朝。

但从功利的角度看,苏东坡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失意之中。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他年老时的自画像。黄州,惠州,儋州,正是他被一贬再贬,越贬越远的三个地方。

他命运的转折点,是“乌台诗案”。政敌收罗他写的文字,有不少讥讽时弊之作,讽刺皇帝的也不少,就上纲上线,把他抓了起来,并想弄死他。连皇帝宋神宗也想弄死他,你大苏再牛,发发牢骚也就算了,竟敢妄议我,不弄死你弄谁。

但皇帝也只是想想,他杀不了苏东坡。

太皇太后病重,皇帝想大赦天下为太皇太后祈福。太皇太后说:“你也不用大赦天下,

你把苏轼一个人放了就行了!

连苏东坡昔日的政敌、退休的宰相王安石也上书:不可杀。再加上有宋太祖“不杀文人士大夫”的盟誓在,

皇帝也实在没办法啊。

苏东坡被放了出来,连有期徒刑都没判,也没废为庶人,只是降了职,贬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

就这一点,我们可以说,传奇的苏东坡可能只属于大宋。

还敢继续哼哼?

然后他被贬到广东惠州,最后是海南儋州。

当然说一贬再贬也不准确,其间因为政局变化,他也有过上升,做过礼部尚书,正部级,这个就不细说了。

自从他在杭州当官,疏浚西湖,建了苏堤后,他后来当过官、甚至只是路过的地方的湖,几个都叫西湖,如颖州西湖、扬州西湖、惠州西湖、雷州西湖……

这只是巧合?

就说在惠州吧,他把皇帝当年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欢庆不已。

自从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岭南之地,那时被称为南蛮之地,没人瞧得起。但自从苏东坡来了后,天下就没人敢小看惠州了。

是不是“足迹所至,光彩顿生”?一个失意的、被越贬越远的文人,能有这种影响力,大概也没有谁了。

儋州也是一样。当地人一直把他当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流传至今的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甚至还有一种语言叫“东坡话”。

苏东坡文章、诗词、书法、绘画的才能是全方位的。引用林语堂的评语吧: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最后以两首苏词结尾,向大苏致敬: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