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其实就是中医界的“小无相功”

 中医药方便 2023-11-09 发布于四川

经方其实就是中医界的“小无相功”。爱好武侠小说的都知道,小无相功乃是逍遥派的独传内功心法,威力强大。其主要特点是不着形相,无迹可寻,只要身具此功,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无比,可以模仿别人的绝学甚至胜于原版。 

金庸著作中的扫地僧说过:“小无相功精微渊深,可据以运使各家各派武功,以此为根基,本寺的七十二绝技,倒也皆可运使,只不过细微曲折之处,不免有点似是而非罢了。”“小无相功精微渊深,可据以运使各家各派武功”与经方形成了众多流派何其相似。

陈伯坛先生在《读过伤寒论》中说:“一本有一本之 伤寒,一家有一家之仲景。家家自鸣为的派圣道,所以至今未大同。”“少林七十二绝技”看似武功路数都不一样,我们的经 方流派又何尝不是一样,每个人对于《伤寒论》的解读和运用都不一样,从而形成蔚然大观的经方流派,然而都是从《伤寒论》 衍化而出,与通过小无相功可运使各家各派武功是一样的道理。 

然而不学好小无相功,又如何一人可以运使少林七十二绝技呢?因此,近来流行的经方各门各派,皆由《伤寒杂病论》衍化而成。“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学习当以老老实实阅读《伤寒杂病论》原文,筑根基,夯基础,当达到广东著名的伤寒派“四大金刚”之首陈伯坛先生的读书境界,方入佳境。早年陈伯坛在书院念书时,见一同窗学友每晚必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实这位同学并不爱好医学,只是遵从父命而背诵,读得味如嚼蜡。陈伯坛借来同学的书一读,竟被书中精辟的医理甚深所吸引。

自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钻研医学。当时书院内有一棵玉兰树,陈伯坛经常在树下刻苦思索,探求医学奥秘,在不知不觉中,顺手扯下枝叶,日子一长,玉兰树的树叶竟被他扯得零落殆尽。他曾说:“余读仲景书,几乎揽卷死活过去。”而汤本求真先生则认为:“研究《伤寒论》者,能自幼而壮而老,造次颠沛,登堂入室。犹如身在当时,亲受训诲,自然而然术精技熟,遇病处方操纵自如。” 

经方医学是一道门槛,需要经过长时期恰当的训练,才能得其门而入。大塚敬节从29岁(1929)开始阅读《伤寒论》,一生对《伤寒论》的研究从未间断。他的宗旨是:研究汉方医学始于《伤寒论》,并终于《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