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问一下,仲景《伤寒论》,经方治病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经方传承01 2020-02-04

中国历朝历代的医学名家都是对《伤寒论》推崇备至,这些医学名家无一不是精研伤寒的,此书中的药方属于经方的范畴。什么是经方?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的各类经典中医学方剂,张仲景是汉代以前的经方的总结者和发扬者。

所谓经方,大抵已经沿用了几千年,理论上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现在一提到经方,就会和元明清时代的医学相背驰,一背驰就会有人出来说,经方否定了我们这几百年的医学成果。几百年,相对于漫长的中医历史太短暂了。

对于经方,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有“覆杯而愈”的效果。所谓“覆杯而愈”,就是说病人喝完药,把杯子洗了扣在桌上,病就好了。这个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从临证经验来看,此言不虚。只要辩证准确,外感病只需半剂药,上午吃下午好,晚上吃早上好,该退烧的会退烧,该止泻的会止泻。慢性病也是几剂药就会有明显效果,甚至是一剂药治愈的也很多。绝对不是现在所说的中药疗效慢。

经方的特色是什么?

经方的特色是----方证对应 ,即在临床上力图寻求特定的脉证组合并与特定的方药相对,强调方与证的严格对应,这是经方有别于其他流派的最特殊本质。

传统的中医有着众多的流派,而经方只是其中拥有自己独特理论体系的一个法门。就现行的《伤寒论》来看,全书是以六病为纲以方证为目,是一个纲目完备的体系。

《伤寒论》不是普通的方书,方药之中蕴含独特的理法。如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等症常用麻黄汤;而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脉浮缓则常用桂枝汤。

张仲景所传承的经方医学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如何思考人体的?组方用药的原理是什么?这些药物在人群体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了?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的学到“仲景之法”,而不是停留在“仲景之方”上,我们才能像张仲景一样用简单的几十味药辩证组方,以一驱万。

不同的医学流派对疾病的认识及对症状的观察取舍不尽相同,仲景对疾病的认识层面观察角度及侧重点与《黄帝内经》明显不同。

在《伤寒论》中不难看出仲景的着眼点在于方证的组合与对应,而不在于具体的病名。经方的症状组合非常严密,脉症变化与方药之间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且达到了很高的量化水准。其脉之浮沉,或强弱,口渴与否,汗之有无,往往一症稍变,则治法迥异。

经方强调的是方证对应,以证定方,强调特定的脉证组合,对应性很强。经方中极少有病机术语,很少有气虚、脾虚等说辞。

经方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科学价值 、临床价值、示范价值。

经方的科学价值已于前述,其临床价值毋庸置疑,古今经方家的临床实践早已证明了经方的非凡功效,常常用效如桴鼓来形容。经方的疗效不因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差异,肤色的不同而有差别。所有这一切足以批驳古方不能治今病之说。

《伤寒论》的立场:

1:万法归一,只为证道,循道而行才不会偏离大道;

2:用张仲景的语境和思维逻辑来解读,绝不引入其不涉及的理论,这样才能确保其理论体系的纯正和解读接近原意;

3:所解读的理法必须放在《伤寒论》的原文里做对比,在组方用药的规律里去印证,做到有理必有据,解读无矛盾无死角,方可不自欺欺人;

4:回溯至《伤寒论》,所有心得皆在临证上运用过,疗效显著,方才确信。

合此四条,方敢言去伪存真,以期破解《伤寒论》的心法和古经方的组方规律,让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学会并掌握传统古中医的精髓,造福一方。

希望以上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