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快与慢》I:认知范围之内的理性契合

 rwm1110 2023-11-09 发布于新疆

吹醒了万物




这周我们讲一讲经济学上的偏见,这就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

图片

顾名思义,这本书讲的是快与慢思考,所谓快思考就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本书把它当作系统1;所谓慢思考就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本书把它当作系统2.

卡尼曼是心理学家,却获得了经济学诺贝尔奖,他获奖的研究课题,是人在不确定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和决策依据,即行为经济学。

他否定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并不是理性的经济动物,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理性,偏见与生俱来,与直觉紧密相关

我们接下来会分几个模块简略的讲讲(后附电子版书)

首先讲所谓的偏见是什么?其次是偏见的来源在哪里?最后讲怎么解决偏见。

问:偏见是什么?答:偏见产生于直觉

这是完美的回答吗?这是不是答非所问?是不是一种废话?用一种容易的回答替代了另一种,因为系统1更省事,不费精力。

在重复一遍:



系统1是直觉系统,运行起来速度快,不怎么消耗脑力,不用意识控制,可以称为快思考。

系统2是非直觉系统,有意识进行,需要保持足够的专注,主动控制,可以称为慢思考。‍

图片

你怎么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呢?早上懒洋洋起来,说一句天气真好,然后刷抖音看快手,刷到某个搞笑视频哈哈大笑……

这就是你的系统1在发挥作用,这是你的快思考(系统1)。

但是当你看到《达·芬奇密码》这部电影的时候,告诉你所谓斐波那契数列,你可能会动动脑子:1 1 2 3 5 8 13 21

当你需要计算某些公式,或者寻找某些规律,除非数学家或者专门学过,很多人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刻意并且努力进行,还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这是系统2在发挥作用,也就是慢思考(系统2)。

总而言之,你有两种思考模式,分别为系统1,系统2

当苹果的数砸到牛顿的头上,牛顿的系统2可能带着好奇心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

物理天才为什么都很年轻?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玻尔,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泡利,普朗克、麦克斯韦、爱因斯坦、薛定谔等等……

换个角度,步入中年之后的系统2或许是否早已疲惫不堪?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间都去哪儿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一个人的思考过程,都是系统1和系统2合作的结果。你想想看,当你清醒、精力旺盛的时候,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

正常状态下,系统2只是稍微调整,或者按照系统1的建议来做判断。即使系统1遇到麻烦,系统2也会及时出面解决,完美解决问题。

你看别人,看似轻松如意,实则背后拼尽全力。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有些人,一直努力,克服系统2的懒惰,让原本系统2做的事看起来像系统1一样毫不费力。

图片

这是一个标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说:读书吧,这是世界上最容易走的路


全力冲刺 为梦想而战


图片

以上这些是在我们的认知范围内,是信息完全对称的条件下,我们才能让系统1和系统2达到几乎完美的契合。

那?当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外的事儿呢?当需要系统2费力又费心的去解决一些未知领域的难题呢?

别忘了,大多数时候,系统2是懒惰的,尤其是那些缺乏自律的人。

当发生的事儿在我们认知范围之外,系统2可能对系统1产生的错误毫无所知。



图片


图片
图片

SPRING TOUR


卡尼曼这本书首先告诉我们:

你在主观上,往往觉得自己是理性的,是理性在掌控着自己的决策。但实际上,系统1才是你行动的依据,你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在系统1的指引下,在无意识之间完成的。

当然,每个人完成的情况不一样,是受到系统2的训练,所以后天的努力会体现在系统1上。

如果在认知范围之内,能实现合理分工合作,系统1会主宰整个思考过程。但是人不是全能的,系统1自身存在的缺陷,容易导致人在思考过程中出现偏见和错误。

图片

这是完美的状态,接近理性人的状态,明天我们接着讲,系统1的缺陷导致系统2会做错什么。





第一次解读


思考·快与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