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谋杀了明武宗朱厚照?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脱不了干系

 历史研究室 2023-11-10 发布于江苏

关于明武宗朱厚照的死因,正史里是这样记载的: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丙寅,朱厚照在南巡途中在清江浦(今淮安)垂钓,不慎落水受寒,然后身体每况愈下,次年就病逝于豹房,终年三十一岁

说实话,对于一个自幼喜欢幼舞枪弄棒且上过战场的朱厚照来说,因落水受寒而死,未免有点儿戏了,此前一年,也就是正德十四年(1519年)正月,朱厚照从太原还归宣府,历经数千里,乘着马,冒着风雪,毫无倦容,如此体格,不像是能落水而病死的身体

被黑了几百年,成为皇室教育的典型

或许落水真的呛了几口水,或许真的受了凉,但也不至于要死的地步,平常人哪怕冬天落水,也就换身衣服,喝点姜汤也差不多好了,更别说朱厚照这样的帝王,身边不乏照顾的人。

而且朱厚照自己也没当回事,在通州处决了宁王,然后打算继续巡视宣大,根本没有进入京城的意思,但在太医吴杰的一句“疾亟矣,仅可还大内”所恫吓住,被迫放弃了宣大的行动,在当年十二月二十日正式启程还京

而在《明武实录》里记载,朱厚照还京当天:“上戎服乘马立正阳门下,阅视良久乃入。”

能身穿戎装,骑高头大马立于正阳门下,说明此时的朱厚照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上都相当不错,但仅仅三天后,朱厚照就在南郊祭祀天地的时候发病吐血,被搀扶着回宫,这病情发作的有点令人意外

但不久,朱厚照又在腊月二十八日视朝,又在正月初一致祭奉先殿、奉慈殿,两次视朝,诸位大臣也没对朱厚照的身体有多大的担心,甚至还规劝朱厚照节制一下

正德十六年(1520年)正月二十日,刑科给事中顾济还上疏劝武宗,对于“其余淫巧杂剧之伎,伤生败德之事,一切屏去。则保养有道,圣躬不患不安矣”。可见朱厚照还有精力在后宫里游刃有余。

豹房可不是玩乐的地方,而是远离朝廷的另一个权力中枢

到了三月初七,朱厚照打算亲自主持三月十五日的殿试,结果主持殿试前一天,朱厚照就突然驾崩了,虽然史书记载朱厚照因落水而死,但结合光绪在史书记载是病死,实际被毒死这件事,可见史书记载的一些事情,不一定都是真相,也因此朱厚照的死因除了落水说之外,还有被锦衣卫指挥使江彬谋杀一说。

说实话江彬弑君的可能性非常小,毕竟江彬能有今日之地位,全赖朱厚照的支持,他没有可能也没有理由去弑君,毕竟没了朱厚照,他啥也不是,而且朱厚照去世后的时候,江彬并不在身边,而在通州,在《明武实录》里记载,当时朱厚照身边只有太监陈敬和苏进

如果朱厚照觉得自己不行,怎么可能不让心腹江彬在自己身边呢?江彬也不会让边军离开自己,说实话江彬虽然有威武副将军的头衔,但这些都是依靠朱厚照这个威武大将军而存在的,没了朱厚照,他什么都不是,对于这一点,江彬不可能不清楚。

毕竟就凭自己这点能力,如何颠覆大明?即便有人在朱厚照死后劝他早发,他也认为不行,权衡利弊觉得还是和太后套近乎比较有活命的把握,所以说江彬弑君是一件非常扯淡的事情。

没了朱厚照,他什么都不是

但如果这个凶手是其他人呢?

先复盘一下朱厚照返回京城这件事,史书说朱厚照返回京城是因为掉水里病的很重才无奈返回京城的,这一点颇为可疑。

首先生病就该休养,更何况只是落水受寒而已,别说身边有太医了,就连清江浦本地肯定也有名医,难道不能就地治疗吗?就算不能就地治疗,按照朱厚照的性格,他才不会放弃在江南游玩的机会而返回京城呢

所以,朱厚照回京城,肯定有非常大的事情,也必须让他亲自回去处理不可,凶手的能耐很大,必须能惊动朱厚照的这种。

把朱厚照诓回京城后,凶手开始勾结内廷封锁整个皇城,切断朱厚照和亲信江彬的联系,而将江彬调往通州的正是内阁首辅杨廷和,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杨廷和就是这件事的主谋

而为了害死朱厚照,杨廷和一干文臣还勾结了内廷的司礼监太监张永,张永是朱厚照的亲信,不仅担任司礼监太监还兼督京营事务,投靠杨廷和后,张永才没有像江彬一样被清算,反而被文官力保,甚至和杨廷和联手搞出朱厚照的遗诏

杨廷和

值得一提的事,嘉靖八年(1529年),大学士杨一清言张永功劳大,启用他为提督团营,能得到文官称赞的太监,自朱见深之后,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张永是亲信,朱厚照和江彬才对他半点戒备都没有,最终被害,而朱厚照前脚刚死,后脚自己的亲信江彬被指谋反,至于其他亲信也基本是抄家灭门,唯独张永独善其身,这其中不免耐人寻味。

说实话,朱厚照病了,不需要下毒,只需要在他吃的药里加一味药性相冲的药,都有可能把他整死,这一点太医非常容易,也因此,朱厚照明显发现自己吃的药有点不对劲,在正月里向内阁要求从民间招收医生给他治病,可见朱厚照已经不太信任太医了,但杨廷和却拒绝了这个要求,甚至轻描淡写地说皇帝的病只需要调理就可康复

“窃惟天下名医皆聚於太医院,又选其优者入御药房,但当专任而信用之,自收万全之效,又何待诸草泽未试之人哉?况治疾之术,调摄为上,医次之,若调摄少有不节,则医药亦无速效。伏愿皇上慎重启处,勿使劳逸之失,宜调节饮膳,勿使滋味太过”

杨廷和只是一个文人,如何能轻率地说出只要调理即可?难道他是神医?显然不是,只有一个原因,他就是不想看到朱厚照换大夫,从这一刻起,朱厚照对杨廷和起了疑心,开始顺着杨廷和的意思说自己身体快好了,但需要调理,暂时不能上朝,给外界造成自己身体好的假象。

明朝太医院的太医能力堪忧

但杨廷和显然不会让朱厚照如意,表面劝朱厚照多加调养,暗地里却多次催促他处理一些紧急政务,想要试探朱厚照是不是真的好了,朱厚照此时病的哪有精力处理这些事,只能采取的不报手段搪塞,而且为了堵住杨廷和的嘴,他在二月中旬,挪着身体来到了和豹房一墙之隔的御用监

有人说,朱厚照的母亲张太后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儿子这么下去?还真是,张太后这人野心大,能力却不行,在朱厚照还未驾崩的时候就和杨廷和物色未来的继承人了,而且在朱厚照死后,要求杨廷和将她的"懿旨"改成"圣旨",自称“朕”,意图学明英宗时期的张太后、孙太后控制朝政。

而且朱厚照和张太后关系也不太好,更别说朱厚照亲口说过张太后十恶不赦,此后一直住在豹房,都不愿入宫看张太后,或许朱厚照非张太后的儿子的谣言并非谣传,不然一个母亲如何眼睁睁看着儿子病死?而且史书从未见过张太后对朱厚照一丝关爱的记载,更别提生病期间,张太后都没去探望自己儿子一次。

朱厚照和张太后关系不太好

此时的朱厚照已经没有选择了,喝太医配的药,死得更快,不喝,慢慢病死,横竖都是死,最终在猜疑和绝望中等待死亡。

为何杨廷和等人非要置朱厚照为死地?这是因为自土木堡之变后,军权都被文官的兵部尚书和地方巡抚掌握,皇帝已经没有了兵权,不得已后面的皇帝开始和宦官联合再一起,多次想要削弱文官的兵权,但都遭到文官集团的强力抵制,甚至更加稳固。

朱厚照也是如此,继位后开始扶持刘瑾对抗文官集团,刘瑾在朱厚照的支持下取消常例,打击贪腐,得罪了文官集团,而整顿军屯又得罪武将,最终引起安化王联合一些武将造反,至于刘瑾则在杨一清与太监张永联手告发下被迫被朱厚照推倒前台,废除之前的措施缓和矛盾。

至此,朱厚照明白自己没有兵权是斗不过文官集团的,既然太监不行,就扶持下层武将,比如钱宁和江彬等等,甚至为了可以亲自掌军,溜出京城,亲自去前线,为了防止文官的阻挠,他让太监谷大用代替巡关御史张钦之职,自己化名朱寿,以皇帝的名义任命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节制边军。

至于和蒙古小王子开战,一方面是镇守边疆,一方面是在军中立威,掌握边军,而且为了能够掌握这支军队,他不惜亲自上阵杀敌,成为土木堡之变前后,明朝唯一执掌兵权的皇帝。

土木堡之变后,皇帝军权开始流失

这种夺权行为引起了文官的集体性恐慌,一旦朱厚照掌握军权,文官的权力和能力大幅度缩小,只能变相地抹黑这次战役。

至于勋贵集团,在就和文官集团联姻,同流合污了,朱厚照只能亲自培养新武将勋贵,从下层提拔,收了一堆武将义子,甚至为了维持自己的大军,办皇店皇庄,只为赚钱养大军,毕竟没钱就没人听自己的

而且朱厚照才三十来岁,身体又很好,在战场上表现也相当出色,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抗衡文人势力的武将集团,假以时日,朱厚照必定掌握军权,到时候文官现在的权力都会被清除掉,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看见的,更离奇的事,朱厚照这么多年居然没有子嗣,很难受这背后是不是有人在捣鬼

而且得罪了文官势力,掌握笔杆子的他们如何能说朱厚照的好?最终在史书里留下一个无道昏君的形象,甚至戏谑的给朱厚照一个“武”这样嘲讽的庙号。

最终杨廷和等人成功了,而在朱厚照死后,杨廷和联合张太后搞了一份遗诏,让安陆的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入继大统,诡谲的事杨廷和并没有打算让从朱厚照的侄子辈选一个过继给明武宗,就是让朱厚照绝嗣

而在朱厚熜尚未抵京的一月时间内,杨廷和就借着遗诏行事,革除掉朱厚照一朝所有的政令,比如打击宦官势力、遣散江彬改建的威武营、剥夺朱厚照好不容易夺回来的军权、取消皇庄皇店、剥夺朱厚照行宫立的财宝充入内库,彻底削弱日后帝王的权势,让文官在日后的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朱厚熜战斗力爆表

朱厚熜进京后就被杨廷和摆了一道,不准新皇帝从正门进宫,不准皇帝认自己的亲爹等等,明显带有压制皇权的意味,但没想到朱厚熜是天生的政治家,小小年纪就有不同寻常的政治斗争,自然轻易查到这件事。

正德十六年(1521年)九月,就有人弹劾当时给朱厚照治病的太医妄进药饵,可见这件事在当时已经就有人怀疑了,直接把朱厚照身边太监陈敬发充南京净军了,一帮太医也被充军革职。

嘉靖战斗力明显比朱厚照高,但也多次面临神奇的火灾,好在都大难不死,最终搬出皇宫居住,甚至团灭了太医院,当然他的曾孙没这么好命,天启也是落水而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