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跗骨窦综合征

 忘仔忘仔 2023-11-10 发布于山西

      由0’Conner 于1957年提出的概念,是基于关节轻微不稳、韧带撕裂、关节纤维化、腱鞘囊肿、关节去神经等病理改变,附骨窦区长期疼痛不缓解而作出的诊断。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主要依赖MRI检查和距下关节镜等方法。手术治疗可完全解除或显著改善症状

     附骨窦是位于距骨颈与跟骨前上侧之间、由后内向前外走行的锥形空腔。内侧为漏斗状的骨窦管,附骨窦管后方紧接载距突:跗骨窦是跟距后关节与前、中关节分界。主要包括脂肪垫、小血管、关节囊、神经末梢、滑囊和韧带。

分为:1.前外侧部:管腔较大,为骨窦腔

         2.后内侧部:管腔较小、长,为骨窦管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跗骨窦内有一复杂纤维层,包绕伸肌下支持带下方的伸肌腿滑膜起保护作用

   神经:大量神经元、还层小体、高尔基小体、Ruffini小体,是足踝部活动时感受伤害和本体感觉的信息源。

病因

外伤:

最常见,约占70%,有踝关节外伤 (内翻伤) 史,跟腓韧带首先断裂+颈韧带、骨间韧带损伤。肌腱韧带损伤及关节创伤后纤维化是主要原因。

非外伤性:

约占30%,多为炎症性反应,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睫鞘囊肿等,足部畸形,足部肿瘤: 医源性 (治疗不当)。

发病机制: 不明确,主要有窦间韧带损伤机制和窦内压力增高机制两种假说

病理改变:窦腔内出血,韧带撕裂,疤痕形成,关节滑膜增生疝入窦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或压迫血管导致窦腔压力增高。

临床表现

踝关带内翻扭伤史及治疗史,常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尤其是跟腓韧带

>疼痛: 外踝前下方持续性疼痛及深压痛或伴足底痛,足后跟部稳定性较差

>神经症状:小腿发凉或发软,足趾足底发麻

>诱因: 天阴下雨、气候转凉时发作

>行走、跑步或负重时疼痛可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MRI检查

>适应症:创伤后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疼痛患者,有助于早期发现跗骨窦部位病理改变

>正常表现: T1WI、T2WI显示为高信号的脂肪和低信号的韧带组织、神经

图片

异常表现: T1WI低信号,T2WI呈低或高信号;跗骨窦内软组织结构不清,水肿或纤维化,滑膜炎,跗骨窦韧带撕裂: 踝关节外侧韧带撕裂,关节积液,踝关节软组织肿胀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诊断标准

>外伤史: 踝关节内翻扭伤史4周以上

>跗骨窦区疼痛: 足旋后或内收时加重

>压痛: 跗骨窦区有锐性压痛

>踝关节被动内翻痛

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 无踝关节不稳

>封闭治疗:跗骨窦内封闭治疗可获得暂时或长期疗效

>鉴别诊断: 排除其它可引起类似表现足踝部病变损伤

鉴别诊断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陈旧性损伤: 症状以不稳为主,压痛点在距腓前韧带或跟腓韧带处,抽屈试验和内翻试验发现踝关节稳定性差,MR可显示韧带陈旧性损伤

距下关节损伤:有距下关节骨软骨损伤

治疗

手术治疗:切开手术或关节镜手术,切除或松解跗骨窦内的脂肪筋膜和滑囊,目的是跗骨窦减压

非手术治疗:跗骨窦封闭治疗,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理疗,制动。

小结

跗骨窦综合征常有踝关节内翻扭伤史,最主要临床表现是局部疼

MRI是重要的检查诊断手段,主要影像表现为滑膜炎和附骨窦韧带损伤:对于慢性期的患者还需注意附骨窦有无纤维化、睫鞘囊肿等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