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本小书是朱自清仙去之前所撰写的几篇文章的汇总。其中大多是文艺性的论文,其中《论逼真与如画》一篇最见朱先生的旧学功底。不过我所关心并不在文艺而是能对语文教学有所启发上。因此只摘录几段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在《论百读不厌》一文中,朱先生说“经典文字简短,意思深长,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所谓'意自见’,'子自知’,着重自然而然,这是不能着急的。”,“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浏览阅读小说更只是为了消遣,他们要求的是趣味,是快感。这个诵读经典不一样。诵读经典是为了知识,为了教训,得认真、严肃,正襟危坐地读,不像诗文和小说可以马马虎虎的,随随便便的,在床上,在火车轮船上都成。”在这里朱先生提出了经典的教育意义,并且指出了怎样来阅读经典,其实如果能做到保持一颗怀有敬意的心,以什么样子和在哪里读并不重要了。这里让我关注的是,朱先生对经典的态度与在《经典常谈》中有了一些变化,在《经典常谈》的“序言”中朱先生开篇谈到“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在这里我们看到朱先生介绍经典时使用了“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并赞同“教人见识经典一番”的说法,这种看法有可能是朱先生早期对待经典的态度,而在晚期明显地认识到了对经典的阅读并不是“不在实用”的。此外,在本文中,朱先生还强调了感觉在阅读中的作用“感觉的享乐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响所引起的感觉,也好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吟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至于意义的欣赏,得靠综合诸感觉的想象力,这个得长期的教养才成。然而就像教养很深的梁启超先生,有时也是让感觉领着走,足见感觉的力量之大。”这其实指出了直接诉诸听觉的声音对理解力帮助是很大的。
在《论朗诵诗》一文中,朱先生回忆了听闻一多先生朗诵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的感受,然后谈到了对朗诵诗的认识:“似乎适于朗诵的诗或专供朗诵的诗,大多数是在朗诵里才能见出完整来的。这种朗诵的诗大多数只活在听觉里,群众听觉里;独自看起来或在沙龙里念起来,就觉得不是过火,就是散漫、平淡、没味儿。对的,看起来不是诗,至少不像诗,可是在集会的群众立朗诵出来,就确乎是诗。这是一种听的诗,是新诗的新诗。”“朗诵诗可不伺候谁,只是沉着痛快地说出大家要说的话,听的诗有话要说的一群人。”“不过朗诵的确得注重声调和表情,朗诵诗的确得是戏剧化的诗。”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在诗歌朗诵教学上不注重听觉再现的弊病。
在《中国文的三种型》一文中,“郭先生特别强调'中国文学的音乐’,同意一般人的见解,以为欧化的白话文是'哑巴文学’,他对中国文字的音乐性是确有所见的。”“古人作文不知道标点分段,所以只有在音节上求得句读和段落的分明。”在这里,文字的音乐性被提出来了。在教学中,我们总是让学生读懂字音,但并没有主意从音节上求得什么,而只是看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上了。 下载地址
https://pan.baidu.com/s/1znGK1HrLEjjtODt6VbodMQ?pwd=brjm 以往部分分享
【旧文拾零】【读书】颇有可观之处——读《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旧文拾零】《摄影之后的摄影》读后感 【旧文拾零】【读书】值得期待的开始
【旧文拾零】【读书】人无法完全利己地生活——读《生命,如何作答:利己年代的伦理》
【旧文拾零】【读书】破译未成,神秘依旧
【读书】轻松变成歌剧通
【读书】驱雾袪魅展洞天——读张心科教授新著《语文课程分合论》有感
【旧文拾零】【读书】只是想到了语文——读《教学样式》随感
【读书有感】哲人亦待解人期——读《冯友兰哲学生命历程》有感
【读书】“基本知识”从来不简单——读《翻译的基本知识》
【读书】走向德勒兹,接触后现代
【旧文拾零】【读书】无法消受的三片闲情
【读书】驶向虚无的孤独——读《人生苦短欲望长》
【读书有感】百年狰狞——读《躁动的帝国》
【读书有感】诗人,一个荣耀的称呼——读《写我人生诗》
【读书】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读书】我们距离真正的家庭教育有多远——读《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的信》
【读书】怅望千秋不同时——读《土地的黄昏》
【读书】我们应如何面对传统经典——读《朱熹错了》
【读书】学习、修行与传承——读《家师逸事》
【读书有感】观自在的旅程
【读书】思之源、思之的、思之态
【读书】理清谬误,提高智识
【读书】翩跹彩翼书中舞,炫目色光栉比鳞
【读书】“料足、养眼、好玩”尽在《地球之美》
【读书】如何论史有学问——读《论历史》
【读书】作为初学者,我来乱弹琴——读《哈贝马斯》
【读书】离开文化的文化人——读《丧家狗》
【读书】继往开来的儒者风范——读徐复观《学术与政治之间》
【读书】珍珠散落拾者谁
【读书】管窥博弈论——读《世界历史中的博弈生存》 【读书】成败之外的另一个选项——读《李鸿章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