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何任:用《金匮》“半夏麻黄丸”治心悸,须掌握以下二点

 铁毛l 2023-11-1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69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仲景温通心阳多用桂枝,利水除饮多用茯苓,但是这里的心悸用的却是半夏和麻黄。其中究竟有何玄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导读/依伊)

—本文约17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图片

何任论半夏麻黄丸

作者/何若苹

简介:何任(1921-2012年),浙江杭州人。字祈令,别署湛园。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获得者,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后随父学中医。曾开业行医。1955年后,历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浙江中医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浙江分会会长。

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中医人才。临床长于内科、妇科病的治疗。喜用“金匮方”,对湿温急证以及胃脘痛、崩漏等疑难杂病疗效显著。对《金匮要略》的研究,颇见功力,著述甚丰。

半夏麻黄丸见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该丸由半夏、麻黄组成。引起心悸原因很多,有心虚胆怯、心血亏虚、心阳不振、虚火内扰、瘀血阻滞和水饮内停等。本丸是治疗水饮致悸的有效方剂。

 何任教授善用《金匮要略》方,临证常以药简力专的经方取胜。兹介绍运用半夏麻黄丸治例如下:

 顾某,男,58岁,住杭州建国中路。患者夙有慢性支气管炎,入冬以来,自感心窝部悸动不宁,久不减轻,心电图检查尚属正常。脉滑苔白,宜蠲饮治之

姜半夏、生麻黄各30g,上两味各研末和匀,装入胶囊中,每次服2粒,蜜糖冲水吞服,一日3次。胶囊服完后,心下悸动已瘥。又续配一方,以巩固之。

 运用半夏麻黄丸,何任教授认为须掌握以下二点:

(1)辨清证候,分别治之,是取效的关键。

因为心悸病因众多,治当有别。以气虚水饮内停为例,首须辨明病位所在,次要分清气虚的轻重以及饮邪之多寡,才可选方遣药进行治疗。

对此仲景《伤寒杂病论》言之甚详,启示也多。如:



水气在膈间,猝呕吐,心下痞,眩悸者,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若下焦水逆而见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则用五苓散。若发汗太过伤心阳,心下悸,其人叉手自冒心,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汤。心阳虚水气上逆,脐下悸,欲作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水停致厥而见心悸者,用茯苓甘草汤。若脾肾阳虚,水饮上泛,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则用真武汤。



仲景用药规律温通心阳多用桂枝,利水蠲饮多用茯苓,但是《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篇治水气所致心悸却不用桂枝、茯苓,而用半夏、麻黄。究其原因,正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指出:



“《伤寒论》心下悸,用桂枝以宣心阳,用茯苓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黄,非故歧而二之也。盖水气凌心则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敌水也;用麻黄者,通太阳之气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从脾利水以渗入膀胱;此用半夏,是从胃降水以抑其冲气,冲降则水随而降,方意各别,学者正宜钩考,以尽治法之变。”



可见半夏麻黄丸主治心悸的病因是脾不健运,寒饮内停心下,水气上凌于心所致,同时并存有上闭肺气,中停胃中的喘息短气,头晕目眩,呕吐,心下痞等症。半夏、麻黄,一宣一降,前者和胃降逆,以蠲寒饮,后者宣通肺气,以散水邪,俾阳气通,饮邪除则心悸可愈。

(2)注意方药用量、炮制、制剂、服法。

这些也是取效不可忽视的方面。仲景立法组方极为严谨,一般情况应尽量按原方药味及药量比例使用。本方的炮制及服法是“半夏、麻黄等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上举何任教授验案,其用量、炮制、制剂、服法与原方基本一致,故取效迅速。

这是因为水饮内积,难于骤除,必须抚剿兼施,以使缓缓而去。若操之过急,未有不伤正气者。《金匮要略心典》注云:



“此治饮气抑其阳气者之法。半夏蠲饮气,麻黄发阳气,妙在作丸与服,缓以图之,则麻黄之辛温,不能发越津气,而但升引阳气,即半夏之苦辛,亦不特蠲除饮气,而并和养中气,非仲景神明善变者,其孰能与于此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