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疾病传变问题

 中医知识圈 2023-11-11

摘录

伤寒第97条条文: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条条文中的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这一段话历代医家解读得不尽相同,好多医家解读得牵强附会。在这里,我会解读我自己感悟。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血弱气尽其实就是气血不足。少部分医家说尽比弱更厉害,所以气虚更严重。那完全是不懂文言文语法,在这里我就不点名说了。

这个“弱”和 “尽”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可以说血弱气弱,但是不好听我们古代汉语的文法就是用相同相近的意思的字,但是它用不同的字来表达,这样会显得整,不重复。从语法的角度会优美一些,对仗一些。

所以这里的血弱气尽,就跟我之前举的例子伤筋动骨一样。伤筋动骨,“伤”和“动”是一个意思,也可以说动筋伤骨,就是筋骨伤了。而这里所说的血弱气尽就是气血弱,没有什么气和血强弱之分。

气血不足,腠理开就是说这个患者平时有气血虚弱的基础体质,于是乎表面的卫气不固,腠理松疏。就是太阳经这个地方没有设防,就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免疫,抵抗力低。人体的第一道屏障本来为太阳经,主一身之表,但是由于他气血虚弱,所以卫气不固,腠理疏松。

外邪邪气因入,就是邪气趁虚而入,直接透过了太阳,因为太阳没有抵抗,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结于胁下,说明它到了少阳,就是直接袭击少阳,没有经过太阳,因为太阳太虚弱了。

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反向地解读第96条条文:伤寒五六日,中风,为什么伤寒有五六日,中风后面没有写时间,很有可能就是风邪入侵到少阳风木,有的气血虚弱的,他不需要经过太阳,不需要经过时间,它直接可以就到达少阳,所以他的时间没有写。因为任何邪气侵入人体的话,邪气的强弱和人体自身的强弱,就可以决定邪气在人体传经也好,传变也好时间。而正气又是一个人基础体质的表现,而每个人的基础体质都不尽相同,所以感受了外邪之后,所得的疾病和时间也不尽相同。

胁下是少阳经循行的部位,刚才讲了邪气直接就袭击到了少阳,因为病人的体质是气血不足,正邪纷争,互有胜负,就出现了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有的人就会问了,既然这个人气血虚弱,怎么还会和邪气互有胜负,那应该邪气更盛,正气抵抗不了才对啊问得好,这里的气血虚弱其实是指这个人体质弱了之后,第一道屏障没有设防,那么它反映在太阳经就是腠理开泄。而少阳的正气并没有像太阳经那样那么虚弱,因此它还是可以与邪气相斗争。

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第一套防御系统,或者说免疫力太弱了,邪气直接进入,但是他第二道屏障,它并没有那么虚,就是少阳这个地方并没有那么虚,所以少阳和他抵抗仍然会出现互有胜负,就会出现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由于少阳受邪气所累,因此就会出现木郁。木为什么会郁呢?因为胆属木,木的性质是欣欣向荣,向上生发的。这个时候由于和邪气做斗争,它的生发受到了影响,因此就会影响到情志,出现“嘿嘿”这种情志异常问题。因此这个小柴胡汤可以治疗少阳证的抑郁证,或者神经方面的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不欲饮食是木郁影响到了胃,因为胆有郁热,疏泄不利,横逆犯胃就影响到了脾胃的功能,从而导致他不想吃饭。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这个是重点,因为好多医家解读的是不对的。

脏腑相连,张仲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脏腑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可以相互影响。这里的脏腑不仅仅是指肝胆,它也包括了脾胃。他的脏腑相连,是涉及到多个脏腑的。他在这里说脏腑相连是指脏与腑之间,它们是有关系的,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其痛必下是指正邪交争于胁下,它不仅可以引起胆腑的郁热,它也可以导致少阳经经脉的瘀滞不通。中医有云:不通则痛。正邪交争于胁下,胁下的经脉瘀滞不通,不通则痛,就会出现,其痛必下。其痛必下,这个下是指胁下,胁下痛。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是正邪交争于胁下,导致肝胆脏腑所在的地方经脉瘀滞不通而出现疼痛,所以这个地方是指胁痛。

大家可以发现第96条说:胸胁苦满,他并没有说胁痛,而第97条说到了胁痛。为什么会说胁痛?因为97条毕竟有血弱气尽,气血虚,所以气血虚对于第97条的少阳病还是有影响的,就是胸胁苦满更严重一些,变成了胁痛。因此这个胁痛在西医上属于肋经神经痛,或者是肝炎、胆囊炎等等肝胆方面疾病引起的胁下痛,只要是属于少阳病,都可以用小柴胡汤来加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