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两个少阴病的例子!

 为什么73 2022-01-21

合一 濒湖草堂 2022-01-20 21:39

合一理解少阴病

很有意思~~

因为胡老首创

少阴属表之后

各方面是有争议的

但合一是这样理解的

比如下面3个条文

都是明确属少阴

他们的共性是什么呢?

图片

病位:

既有咽部,这当然属于表的范畴。

但也有下利,这也可以说是里的范畴。

但有一句话

仲景已经给少阴定性

从脉象上定:

少阴脉,就是“阴阳俱紧”。

图片

具体的辨别少阴病,我们进入赵厚睿教授的《讲两个少阴病的例子》

变则通

【赵师】

今天的课程内容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解太阳病的变通用药;第二部分,讲解少阴病的脉证与用药。

一、太阳病的变通用药

前几讲,我们主要讲的是太阳病表阳证,即人体气血相对充实时感受外来邪气,正邪在表皮“斗争”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现在我们思考另外一种情形,即内里相对比较虚弱,同时感受外来邪气,而表皮的正气又能够将邪气阻拦。这种情形显然不能直接用太阳病的方法来治疗,需要做怎样的变通才能治好这种表证呢?

邪气在表皮,仍然要用发汗的方法。但内里正气不充,需要加一些补充正气的药物,如血虚加当归、熟地,气虚加人参、黄芪,阳虚加附子,阴虚加何首乌等。而解表的药物,应根据内里正气亏虚的类型加以变通:

(一)如果内里虚寒,解表的药物保持不变,仍然用麻黄、桂枝。因为内里虚寒则全身,包括表皮,也相应地寒,用麻黄、桂枝等辛温燥烈的药物,使热量由内而外透发。

(二)如果阴血虚,一方面需要补阴血,另一方面所使用的解表药物也要相对柔和。汗与血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发汗太多,血液和阴液流失得更多。我们比较少用麻黄,而多用豆豉解表。豆豉用黑豆加麻黄和其他药物共同制成,药性相对柔和。可以用银花、连翘、薄荷代替桂枝解表,也可以考虑直接用桂枝,但用量要减小。

太阳病,人体气血相对充实。上面讲的方法,是经过药物的变通来治疗内里比较虚弱的表证。接下来,我们讲少阴病。

二、少阴病

少阴病看起来像太阳病桂枝汤证或麻黄汤证的表现,但患者的精神状态很差,舌象、脉象上看都属阴寒虚症,不可再照搬麻黄汤或桂枝汤予以治疗。

《伤寒论》少阴病的总纲是第281条: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不同医家对该条条文的认识与体会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我们先讲一讲胡希恕先生对少阴病的理解。少阴病仍然具备与太阳病相类似的一些症状或体征,如头项强痛、恶寒等四肢、头面症状,而没有胸腹症状。患者一般不发热,或者低热。如果低热,则既怕冷又发热,与太阳病完全相似。很多人误以为是太阳病,而直接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很容易出大问题。那二者之间有何不同呢?少阴病发热一般为低热,但怕冷比较明显。患者阳气不足,发热一般不高,至少本人不觉得高。体温计测量,则多数为低烧,或者正常体温,甚至比正常体温还低。还有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即患者精神状态很差,感觉非常疲惫。但欲寐,头抬不起来,整日昏沉,想睡觉,说话无力。

还有一个细微的差别,体现在脉象上。少阴病是微细脉。微细,不是微微有些细,而是微弱并且偏细。脉象多数偏浮,有时候也会沉到中间层。那么什么样的人得少阴病,脉会沉到中间层呢?是那种内里寒,又感受寒邪的人。譬如内里寒的人,在冬天吹了冷风或被冷水侵袭。寒则收引,性寒的邪气会将脉管向内里收缩,收缩到中间位置,甚至偏于下三分之一的位置,脉象为紧脉。太阳病,绝大多数脉偏于浮,而少阴病大多数偏于浮,而也有少数是偏于中间层和下三分之一的沉紧细且无力的脉。少阴病,感受风寒时沉紧,但仅感受风邪或其他性质的邪气也可能浮。

除第281条外,还有一个辅助提纲,来帮助我们判断外在的发热恶寒是太阳病还是少阴病,即《伤寒论》第7条: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这个辅助提纲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列出来的。患者得了表证,能够发热,说明阳气相对比较充足,归为太阳病;而得了表证,没有发热只有恶寒,说明阳气不足,归为少阴病。

下面讲两个少阴病的例子。

有一位襄阳妇幼保健院的女护士,40多岁,经常发热38度,持续一年多。患者精神疲惫,面色淡无血色,人偏消瘦,脉偏细、沉于中三分之一位置,脉搏偏弱,讲话力气稍弱。患者自觉怕冷不明显,但手脚偏凉。着衣较常人稍厚。患者每次发热便打针,三五天可退热,退热后不久又复发。白天晚上都可能发热,晚上发热极为影响睡眠,精神状态极差。表皮的正气与邪气斗争,但邪气长期不离开人体,说明人体阳气不足以将表皮邪气发散出去。治疗过程也较长,持续了一个多月,用桂枝发表,生姜发表同时补充内里的阳气和津液,同时,用少量的附子和人参加强阳气。两年后,患者推荐她的一位朋友来找我看病,才得知这位护士服中药病愈后一直很健康,又怀了一个宝宝,即将临产。

生活中,很多这种反复低热的人,我们都可以判断为少阴病。一50余岁男士,红斑狼疮患者,反复发热三年多。他发热的情况比较特别,是腿上长红斑处滚烫,以至于晚上都无法安睡。每次发作都要打针约一周,红斑才退下去,发热才得以减轻。然后不久又发热,再继续打针,如此往复。患者精神状态尚可,但面色偏暗,脉象细弱,偏于阴沉。表皮红斑和发热,为表证,用麻黄发表皮汗,用附子增加内里阳气。患者三副药后便不再发热,后来又复发了一次,服用原方不变,已很久未再复发。

用这种思路治疗少阴病,可以是全身性的发热,也可以是局部的发热。

胡希恕先生所理解的少阴病,是表证兼有内里阳气虚。按照胡希恕先生八纲模型来理解是非常简单的,而且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重阳气。研究和实践《伤寒论》,需要广泛阅读一些专家的著作。姚荷生和姚梅龄父子对《伤寒论》第7条的解读与胡希恕先生不同。他们认为脉细就是阴血少,而但欲寐就是特别想睡又睡不着,失眠、心烦。这种理解是受后世温病学启发,当然也符合客观事实。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胡希恕先生的理解,证型也完全不同。按照胡希恕先生的理解是阳气虚,按照梅氏父子的理解则是阴血虚,治法完全不同。阴血虚,想睡又睡不着,代表方为黄连阿胶汤,黄连清心火,阿胶补阴血。而胡希恕先生的体系将这种阴血虚的病划归为阳明热病。我们尚未讲到阳明病。阳明病,体内有实热之邪,煎熬阴血,持续日久则出现阴血亏虚的状态。

医学大家们对少阴病的理解都是对的,只是他们分类的性质与方法不一样。他们或按照气血的有形无形划分,或按照功能的偏热偏寒划分,或按照状态的偏于亢奋偏于沉静划分。医家们对具体的人所生的具体的病的理解是完全一致的。表面上看这位医家这样讲,那位医家那样讲,但这种不同只是角度上的不同,背后的医理都是相同的。能如此理解,我们学习各个学派的时候,心中便会坦然。

三、小结

正式开始讲解少阴病前,我们讲解了太阳病兼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变通思路与变通用药。这是一种排列组合的方法,要学会举一反三,推而广之。

再次回顾一下胡希恕先生看待少阴病的思路。表证,用汗法。阳气虚,补阳气。少阴病的治法要领便是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代表方与太阳病类似,也是桂枝汤类和麻黄汤类。有汗的用桂枝汤类,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无汗的用麻黄汤类,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除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还有白通汤来治疗少阴病。

白通汤药物组成: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

用葱白代替麻黄、桂枝发汗。葱白发汗力度较麻黄、桂枝弱。患者阳气虚弱不适合麻黄剧烈发汗,甚至不适合用桂枝发汗,只可用葱白来解表。同时,用干姜、附子温内里虚寒的阳气。

学生未学

《周易·系辞下》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的基础在于对阴阳气血的深刻领悟。

大医家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但理则一也。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人活一口气,通是阿伽陀万应丸。

一定程度上,高明的医家看到的都是“实相”。法无高下,契机者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八万四千,尽收一念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