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阶】理解内家拳中的“圆运动”

 武谈 2023-11-11 发布于北京

一、圆运动表现在

八卦掌的身法和劲力方面

1.八卦掌的身法是不停旋转的

这不是由步法走圈带出来的,而是躯干的核心,即中轴主动自转产生的。如果对中轴没感觉,可以先理解成“骨盆 - 脊椎”这个中枢。

例如,单换掌就是练习中轴做最基础的正转圆和反转圆。身体中轴的圆运动产生了身法,进而产生了走圈的步法,而不是步法产生了身法。内动产生了外动,而不是外动拖着内里动。两者的主从关系一定要分清。

八卦掌的小八掌、大八掌、六十四掌等升级变化,其实就是各种圆的复合叠加。虽然圆的轨迹不一定是正圆,可能是各种圆的变体,但一切运动不能脱离圆的意识和中轴的圆转变化。这是八卦掌的身法准则。

2.八卦掌的劲力是“圆劲”

正因为八卦掌的内动是圆运动,所以产生的内劲也是“圆劲”。如果对圆劲没有直观认识,可以看看电风扇叶片或者圆锯。

圆劲类似于圆锯的切割原理

也就是说,八卦掌的劲走的不是圆周那一圈的边,而是从圆的轴心到圆周都圆满无缺的一个整圆面。走这个劲时必须一气呵成,中间无有断续, 劲力均衡不偏,不可一停一顿或忽强忽弱,这才能形成“圆劲”。

没练过八卦掌的人可能不太好理解这个“圆劲”有啥用处。这种劲力的特殊性可以从片旋掌中体会一二。这里说的不是片旋掌的招术动作,而是片旋劲。这个“片”就是片烤鸭那个“片”。你看厨师用刀把鸭肉一片片地从鸭身上削下来,那个片是很轻、很薄的切入感,而不是劈、剁。“旋”是少数民族吃羊腿时先用刀尖扎进肉里,然后推动刀身转一圈而旋下一块儿肉来,用的是“旋”劲。这种劲随着身步转动就发出来了,而且劲力轨迹合圆,具有自然的连贯性,不用使很大的力气,不会干扰八卦掌走转的节奏。

“圆劲”是八卦掌的基础性劲力,八卦掌的劲力变化和升级都以此为本。

3.八卦掌的主要手法轨迹也是圆形

这不能算是显著的特色(因为太极拳也是如此),因此不必特意强调了。这三个要素里面含有一两项的拳种有很多,但同时满足三项条件的确实不多。八卦掌是身步、劲力、手法三方面全部合圆的代表性拳种。

二、八卦掌的圆运动轨迹

形成球体的各种截面

八卦掌的桩架结构在空间中的整体变化就像一个螺旋的钢丝球在滚动。这是比单纯的平、横、纵、斜等圆运动更复杂的运动模式。

螺旋钢丝球

因受人体结构所限,我们不可能真的把自己聚合成一个封闭的球壳。所以,八卦掌的各种动作都相当于各个方向的扇面、弧面,然后这些动作的轨迹在三维空间中合成了一个球形轮廓。或者说,各个动作是在一个球体的框架上截取部分区域。比如, 单换掌的身和手运动的轨迹相当于在这个球面上截取了一个圆形区域。

阴影部分为身和手运动轨迹截取的区域

所以,大家研究八卦掌的圆运动时一定要结合它的气脉建构的思想去理解。八卦掌的本意是想构建一个球形结构(浑圆态)。但是受人体结构所限, 我们的四肢不可能像蚌壳一样完整地合拢起来。八卦掌采取的办法是复合、叠加通过各种球形截面的运动,建立一个动态的球形结构。所以,各家八卦掌的基础八掌或称定式八掌,基本上都是在构建球体上的经纬圈或者弧面。

三、练八卦掌时躯干运动轨迹

是偏心圆运动

练习八卦掌行步走圈时,躯干在空间中的运动表现出来的是偏心圆的轨迹。

白色圆形是躯干的运动轨迹

这里需要注意,不能把八卦掌的身体移动轨迹想象成单纯的正圆运动,即不能只考虑自转(自身的转动)或者只考虑公转(绕圈运动)。八卦掌的行步走圈是一种公转与自转相结合的圆套圆的运动模式,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则无法保证功法的效果。

八卦走转必须同时兼顾公转与自转,尤其要注意揣摩这两种转法之间互相磨合、互相促进的效果。偏心圆运动模式比单纯的正圆运动对身体能力的要求更高。

本文节选自《内家醍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