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刊推荐|国宝河南 煌煌中国

 大遗产 2023-11-11 发布于北京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这件嵌绿松石象牙杯,杯体用象牙根部刻成,高达30.5厘米。表面的兽面纹、鸟纹(夔龙纹)繁缛而精细。它原本被商朝人装在一个木匣里,可见彼时已是稀世珍宝。 摄影/柳叶氘

河南这两年真是火出圈了!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的“组合拳“可谓无往不利。
2021年河南春晚复刻唐三彩乐俑的《唐宫夜宴》节目,展现了大唐之美,令网友惊叹“这才是春晚该有的节目”。之后,河南卫视的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又精彩再现了曹植名篇《洛神赋》,不仅观众直呼“爱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发文推荐,称是“难以置信的美”。

▲ 
《唐宫夜宴》节目视频截图。


可以说,近来年河南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一部部优秀作品既象征着河南的文化自信,也意味着河南对外的强势文化输出

如果说一次走红出圈是运气与偶然,那么次次“破圈”就是实力与必然了。

河南文化频频“出圈“,背后的秘诀是什么?仔细对比,会发现都是对河南本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可以说,真正火出圈的是中国文化,文化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码

西周初期,周武王克商后在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都城,祷辞言道:“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意思是本王要在天下的中央建立国都,让百姓安定。“中国”作为一个词汇出现在历史上,最早即是在河南。如果说地下看陕西,是看汉唐盛世,那么地下看河南,则是看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起源

为此,《中华遗产》于2023年年底特别推出“国宝河南”专辑,将目光聚焦在中州河南,力求透过河南丰富的文化载体、文化面貌等,揭示河南之于中华文明起源(上册)及中华文明(下册)的重要价值。(提示:文末有福利

▲ 点击图片🔍  查看清晰目录


从河南看中国


新石器时代

河南新石器时代谱系时间轴


中原沃土上古华夏文明的「花心」

▲ 图为黄河河南郑州段的日落风光,白色线图是郑州新石器时代的大河村遗址聚落复原示意图。 摄影/焦潇翔  左冬辰
上古时代,史前文明如满天星斗遍布中华大地,而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无疑是这片星空中最耀眼的恒星
这里有创造了众多“中国第一”的贾湖遗址(最古老的多音阶管乐器贾湖骨笛,最古老的家畜驯养地之一,中国最早的疑似文字)有创造出几乎一统半个中国的彩陶“花瓣纹”的庙底沟遗址;还有见证不同族群之间文明交流互鉴黄山遗址……
可以说,早在华夏文明的形成阶段,中原地区已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和焦点。

双槐树遗址5000 年前的王者之城
▲  图为航拍双槐树遗址。  摄影/王红斌
双槐树遗址,位于巩义市北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城域规制严整,有多重城壕环绕,宏大的宫殿矗立其中,形成规模庞大的核心聚落,俨然一派王者所居的都城。
考古学家王巍认为:“双槐树遗址的年代、分布区域与传说中的黄帝部落的时代、活动区域是吻合的,虽然不能确定它是黄帝时代的都城,但至少是黄帝时代的一个政治中心。”

居者有其屋:史前中原的居住革命

 这是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微缩复原景观。 摄影/薛莉

新石器时代的河南先民,会建造怎样的屋宅遮风避雨?
在河南,史前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些阶段:从简单的地穴、半地穴式,到地面起建;从土筑地面,到铺造红烧土硬面;从单间,到多间、套间......

有赖于黄土丰厚、土质细密的优越条件,河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房址,呈现出建筑技术逐步提高、房屋结构趋于复杂的特点,这个变化过程,在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下王岗遗址八里岗遗址等重要遗址上,体现得尤为真切。

 大河村遗址建筑营造步骤示意图。

寻找归宿:中原先民的死后世界

▲  图为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的局部,可见其复杂的纹样和红陶砂质。 摄影/韩新辉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是怎样对待死后世界的呢?河南仰韶文化时期的众多墓葬,为我们开启了探索先民死后世界的一扇窗。

请看:汝州洪山庙遗址的瓮棺葬,反映了先民渴望死而复生;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蚌塑(即蚌壳摆塑出的图案),则表达了墓主人渴望升天的寓意……这些复杂而多元的丧葬形式,为商周时代的族墓制度、庙祭礼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夏商时代

夏商王朝,迁过多少都?

茫茫禹迹中原寻夏

▲  图为王城岗遗址上河南文史学者李铁城撰书的《大禹之碑》。 摄影/洛卡奇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但它是否真的存在,却始终聚讼纷纭。

随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禹州瓦店遗址、新密新砦遗址、巩义花地嘴遗址的发掘……传说中夏文化的斑斑印记,逐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解密二里头最早的中国
▲  这件嵌绿松石铜牌,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器物。铜牌正面用上百片长方形小绿松石片拼成兽面纹,镶嵌在略微隆起的铜胎上,虽然在地下埋藏了3000多年,依旧光洁惊艳。 摄影/动脉影

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属于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址。可以说,中国王朝历史、中华礼乐文明,皆肇始于偃师二里头

二里头的营建,经过缜密规划,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之先河:城内有国内最早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宫殿建筑群,以及最早的城市道路网,显示出强烈的权力中心色彩。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青铜礼乐器,这说明二里头文化形成了规范化、秩序化的王朝礼制体系。

此外,因为二里头地处中原是八方辐辏之地的缘故,二里头文化生来就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特性。而这也恰恰是中华文明所独具的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和合发展的特质。

偃师商城里的夏商易代
▲  图为中国考古博物馆藏偃师商城出土的铜斝(jiǎ) 。  摄影/西酉

商汤灭夏”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商族首领成汤在伊尹等贤臣的帮助下,灭夏建商。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则为历史传说提供了有力证明。

考古学界认为,偃师商城是一座军事性质的大都邑,很可能是成汤灭夏后,为监视夏朝移民而建的都城,可视为夏商文化分界的界标

郑州商城:商族王城 天下之中

▲ 图为航拍视角下的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隅。 摄影/贺志泉

郑州商城是商代重要的都邑级城址。20世纪50年代开启考古发掘,并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郑州商城由内、外城构成,有规模恢弘的宫城、宫殿宗庙建筑,铸铜作坊、制陶作坊、制骨作坊,还有祭祀坑、铜器墓、铜器埋藏坑等重要遗址群,呈现出超级“大都邑”的城市特征。
专家认为,郑州商城是二里岗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了解商代早期都邑城邦的建造和聚落形态的重要标志。(二里岗文化,年代范围约在公元前1600—前1300 年,是介于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之间的青铜时代早期的一种考古文化。)
从中原出发:商王朝的「青铜器文化圈
▲  图为位于今武汉市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曾是商王朝在江汉地区着力经营的中心城市,反映了商朝向南扩张的历史。 摄影/杨海勇

商朝建立后,青铜冶炼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造就了一个伟大的青铜时代。从中原腹心,到华北、江汉平原的广大区域,都出土了商朝青铜器。

商王朝一边通过对外扩张占据铜矿、夺取源源不绝的铜料,一边铸造大量青铜兵器和礼器,以维持王朝内部统治,并继续对外输出战争。而商代的青铜器文化圈,也在这样的循环中逐步扩大。

▲ 学者在论及商朝历史时,常用“商文化中心区”“商文化影响区”这样的说法。“商文化中心区”,是商文化的大本营,严格遵守着共同的青铜器规制。“商文化影响区”则是商文化向四方扩张的前沿地带,这里出土的青铜器带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二者叠加,就是商朝的青铜器文化圈


小双桥遗址 :在中商乱世中

▲  这是小双桥遗址出土的青铜建筑构件。正面装饰饕餮纹,两侧面则用一组龙、虎搏象图装饰。有专家认为,这体现了古人对白虎星象中的衡石三星、苍龙星象中的心宿三星等天象的描绘。  摄影/聂鸣

在郑州西北郊石佛乡小双桥村,考古专家发现了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的遗址,有学者认为这就是商王仲丁所迁之隞都所在。在小双桥遗址中,出土了其他族群的遗骨,还有岳石文化(东夷族群的文化遗存)风格的石器,映证了商王仲丁征蓝夷的历史。


殷墟洹北商城诠释商文明的时空意义
▲  图为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坑H3出土甲骨,3000年前的祭祀卜辞清晰可见。 供图唐际根

洹(huán)北商城殷墟曾是商代中、晚期的都城,前者是商王河亶甲所居之都“,后者则是司马迁笔下的“盘庚迁殷”之处

随着殷墟与洹北商城考古发掘的深入,商朝人的生活图景也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他们身材不高,住着四合院,穿着彩衣,吃着小米牛肉。他们信天命敬奉祖先,懂得以“成文文献”保存历史……


两周时代

邦国林立的河南


洛阳王城:宅兹中国 如「月中天
▲  图为洛阳市王城公园内一景——曲水环绕着周王城遗址区中心的韶乐台。  摄影/陆建生

古人有天子立国于天下之中的观念。故位于“天下之中”的洛邑,是周朝统治者心目中的理想治国中心,因此朝王盛典不断被安排在这里举行。平王东迁后,洛邑正式升级成为东周的国都

20 世纪 50 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东周王城的遗迹。不过,王城的布局与《周礼》中记载的王城规划并不一致,而是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

东周王城遗址的车马坑规模庞大,可见此时的周王室尚有一定实力,仍在苦苦支撑着天子“排面”。

郑韩故城:谁主霸王之业

▲  图为郑韩故城北城墙中段。 摄影/莎萝蔓蛇

东周初年,地处河南核心地带的郑国秉持权柄,凭借着临近东周都城洛邑的地利,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启了春秋霸权政治的序幕

郑国营建的国都,今名郑韩故城,遗址仍旧高耸盘踞, 昭示着郑国的霸业之基。而郑韩故城的考古,也给郑国昔日的骄纵提供了佐证。截至目前,新郑出土的天子等级的“九鼎八簋”就有 5 套之多。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都有收藏。虽然僭越使用天子礼制的例子,在春秋时代可谓比比皆是,但放在郑国这种敢在明面上伤害周天子的诸侯身上,纲纪瓦解才有了现实映照。

▲  郑韩故城遗址手绘图。  绘画/蒙阳  

虢国:废柴,还是一代名邦?

▲  这是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一件西周晚期青铜重器——虢仲铜盨,器盖镌铭文曰:“虢仲作虢妀宝盨,子子孙孙永宝用。”  摄影/柳飞扬

历史文献中,曾出现过五个虢国,但都语焉不详。有专家推断,周武王将虢仲的后代封在了虢地(今陕西虢镇一带),史称“西虢”,后迁于今河南三门峡一带。
在成语“假道伐虢”中,虢国是弱小不起眼的角色,但实际上,虢国是周王室的左膀右臂虢国军队勇猛好战,承担着为王征伐、维护王室安全的重任。
应国:为周王室守控南土

▲ 图为平顶山墓地出土的青铜人面具,整器作侧视人面形。 摄影/薛莉 

应国,立国于今河南平顶山境内,在史籍中存在感很低。随着平顶山应国墓地的发掘,应国历史的面纱被缓缓揭开。

出土文物显示,在西周三监之乱中,应国曾出兵平叛,战乱平定后,应国又成为周王朝的南部防线,监管殷商遗民,征伐南夷,因此受到周王朝的礼遇。不过,显赫一时的应国,最终在春秋早期的大国争霸中灭亡。

融容共生:生活在中原的陆浑戎

▲ 图为徐阳墓地车马坑的清理现场。坑以结构疏松的五花土填土,随葬车、马、铜饰件等,表明墓主人受到中原文化影响。  摄影/杨恒博
公元前 638年,陆浑戎在秦晋两国的安排下,迁到了伊川(今洛阳市伊川县、嵩县一带)。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陆浑戎处于春秋群雄逐鹿中原的旋涡中心,因其位居晋楚之间,又受到成周礼乐文化的影响,生活习惯、审美日趋多样。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阳墓地的发掘,让陆浑戎成为春秋历史的讲述者,也让我们重温历史,再次看到华夏文明的开放性

▲  地图反映了春秋时期陆浑戎的活动区域,可见与成周、晋国、楚国的位置关系。

编辑 F.L.J. 


CHINESE HERITAGE

新刊推荐|绫绣绸缎绒纨缟缭绮绢纱绡缂……你全读对算我输!

2023-10-10

谁在蛊惑人心?

2023-11-03

正定:有意无意成全了别人,而自己的命运就此写下

2023-11-01

金庸逝世5周年:“侠义”始终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2023-10-30

出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