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博物馆《河姆渡文化特展》的明星文物

 与照耀同行 2023-11-11 发布于北京
周末北京展览挺多,号称搬空山东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山东文物大展还没来得及看,国家博物馆又举办了《远古江南,海陆山河》特展,纪念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集中展示50年来河姆渡文化考古成果。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以余姚河姆渡遗址命名,是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突出代表

1973年,河姆渡遗址初露端倪,在这里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大片干栏式木构建筑道迹、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

此后又发现了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山遗址,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同期,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也有非常精彩的稻作农业文化,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样都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河姆渡文化达到了相当发展程度,通过这个展览,就能明白为什么在河姆渡文化之后的良渚文化能达到文明的程度,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就是从良渚开始的。

本次展览通展出陶器、石器、骨器、贝器、木器、编织物等324件(套)文物,涵盖丰富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独特的夹炭陶器和精美的手工艺品等河姆渡文化重要标志性考古成果。

展览规模不大,但布置的很精致,介绍得很全面。
就是展厅地方不大,可能一般游客不会关注,所以人不多,参观起来还行,要像“古代中国”那的人流,估计要限流了。
展览还挺怀旧的,展出1978年人教版《中国历史》,河姆渡遗址首次载入中学教科书。
这风格的字体和排版,还熟悉吗。
唤醒了多少年前的校园美好回忆还是背历史书的恶梦呢?
主要介绍此次展览的明星文物吧。
最重磅的文物,第一次出浙江省的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1977年出土于河姆渡遗址,浙江省博物馆收藏,2013年列为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象牙雕刻残片,上下部已残损,正面磨光后阴线刻图案一组,中心钻小圆窝一个为圆心,外刻同心圆纹五周,圆外上半部刻“火焰”纹,似象征烈日火焰,两侧各刻对称的回头望顾的鹰嘴形鸟各一,鸟头中心钻有小圆窝为眼睛,鸟和斜线组成连弧纹图案。
看视频吧。
猪纹陶钵,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夹炭黑陶盛储器,器表磨光,平面呈长方形,侈口,圆角,长边两侧各阴刻一只野猪图像,猪身内刻有植物芽叶、稻穗和重圈圆形太阳纹饰。

配着某某某之歌,欣赏吧。
陶灶,也是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2002年第一批64件禁止出境文物,可惜这次来的是复制品。

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国家博物馆收藏,原在古代中国展出,这次借到这里。
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藏。
“蚕纹”象牙柄端饰件,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炭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藏。
炭化米粒,田螺山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扬子鳄头骨,田螺山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木质羽冠,田螺山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龟形陶盉,田螺山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象头形陶塑,田螺山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人面纹陶支脚、人面纹器耳,田螺山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鸟形象牙匕,鲻山遗址出土,余姚博物馆藏。
中国已知最早的榫卯木作构件,中国传统木作建筑的鼻祖。
最后看看河姆渡先民的真容吧。

男性、女性头骨及复原像,河姆渡遗址出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藏。

现在国家博物馆好预约了,但人仍然满满的,“古代中国”要靠挤,其他的展厅人倒不多,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展览看吧。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