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玉那么爱黛玉,为何婚后却愿意与宝钗圆房?

 栖鸿看红楼 2023-11-12 发布于山西

和宝钗圆房,并不是背叛黛玉。

在续书作者高鹗(姑且承认续书真是由一个叫高鹗的人写的吧)狗血的设计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放到同一个回目中来写,这还不够,还要特意强调“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弄得宝玉抱怨“我记得老爷给我娶了林妹妹过来,怎么叫宝姐姐赶出去了?他为什么霸占住在这里?”——偏偏是一边合欢、一边死离,也难怪宝玉这么怜香惜玉的人,都会认定黛玉是被宝钗“赶”走的、宝钗是“霸占”在这里的!

按照曹雪芹的本意,当然不会这么狗血。

虽然八十回以后的原著迷失无踪,但是八十回中有太多的预示和暗示,给我们读者追寻迷踪留下了线索。这正是《红楼梦》的魅力之一。黛死钗嫁的真相是怎么样,我们也还要到八十回中去找证据。

第五十八回有个藕官,通过不多的亮相和很多的转述,浓墨重彩地描写出一个至情至性的同性恋者形象。而在此之前、在此之后,藕官的戏份都极少。偏偏在这里细写她,当然不会没有用意。

藕官有这样一番理论,由芳官转述给宝玉听:“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生,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这一番话,博得了宝玉的“又是欢喜,又是悲吸,又称奇道绝”。这就是黛死钗嫁的理论依据:他会把黛玉当成亡妻放在心里,“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而在现实里娶宝钗,一半也是为了避免黛玉“死者反不安”。

夫妻情重,在中国古代的男子,并不一定需要用守节来表现。汉武帝对李夫人怀念不已,就重用她的母族亲属,但并不妨碍汉武帝宠幸年轻的钩弋夫人、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苏东坡一边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边却续娶了妻子的堂妹为继室——也许,他还觉得娶妻妹正是不忘旧情的表现呢。宝玉当然也会有同样的心理:宝钗黛玉是好友,他或者也以为娶了宝钗正是对黛玉的一种纪念。

至于成婚之后的同房,更不成问题。当初宝玉黛玉情好,宝玉也羡慕宝钗丰艳的美臂,更与袭人、碧痕有过肉体关系。黛玉也明确说过:“我是为我的心”。他们的爱情,是超越了肉体关系的。

宝玉的心,是属于黛玉一个人的;宝玉的身体,却可以属于很多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