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小事大,心大则天阔海清

 空竹翁 2023-11-12 发布于河南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反刍”,意思是一个人反复回想同一些事情,导致负面情绪的出现,进而影响到生活状态。

这就是内耗的状态。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遗憾和不足,无法完美圆满地度过一生

01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幽默小说《三怪客泛舟记》中有一个有趣的情节:

主人公在博物馆看到一本医学书时。

书中从字母A-Z仔仔细细地介绍了各种疾病。

主人公惊讶地发现,除了“婢女膝盖病”外,其他所有病症竟然都能与自己一一对应。

转眼间,他就从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变成了病入膏肓,虚弱不堪的废人。

他急急忙忙去找医生。

医生问他:“你是哪不舒服啊?”

主人公说:“人生短暂,我要是把全部病情告诉你,怕是我还没说完就先撒手归西了!我只告诉你,我没得婢女膝盖病,其他的病我都有!”

医生给他做了一番检查,并给他开了一张奇怪的处方:

牛排、啤酒,多运动,11点前上床睡觉。最重要的是,不懂的东西,不要塞进大脑。

虽然有趣,却也引人深思。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做事之前,怕出错;完事之后,怕质疑;看见旁人说悄悄话,就疑心是在骂自己……

古话说:“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在有限的精力下,不如转移目光,放下外界的评判,给自己的内心做一个减法。

02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写给普通人的心理自助书《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让人痛苦内耗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

在短片《星期六》中,有一个独居男子。

周末的清晨,男子一边吃着手中的香蕉,一边将今天要做的事情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要洗碗、洗衣服、打扫家、给妈妈打电话、晚上再做点有意思的事……

他把这些事反复盘算,思索着要先做哪件事,又想了不一样的选择会有什么样不同的结果,有好的也有坏的,男子始终没琢磨出先做哪件事才会有最好的结果。

等他回过神来才发现,日落西山黄昏至,周末结束了,可脏衣服还没洗,家里也没打扫,甚至电话也没来得及打。

虽然他什么事都没做,但却疲惫不堪。

一味原地踏步,不肯改变,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歌手周深,曾因为身材瘦小、声音尖细而引人嘲笑。

为了逃避,他干脆不开口说话,努力用沉默来包裹自己。

在歌唱比赛中,周深即使音色独特吸引了导师们的喜爱,但骨子里的自卑还是让他止步于台前。

当他意识到,沉湎于不堪中,只会让自己裹足不前时,终于开始尝试改变。

他学着慢慢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

一点一点从自己喜爱的音乐中找到了自信,成为一名深受大众喜爱的专业歌手。

如今,再有人提起他,早已没有了嘲笑,剩下的只有惊艳。

人生没有他人的眼光,只有自己的经历。

在外界的嘈杂中,什么都不做,只会自我内耗。

正如《传习录》所说:“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03 正所谓: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人生好不好,都在自己身上。

在一次求职中,有两个应聘者走到最后。

其中一个专业对口,各方面都有实力。但他却总忧心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压力之下,竟然选择了退出。

而另一个人却不同,在专业不对口下,他并没有怀疑否定自己,而是努力去展现自己的最优面貌,最终获得董事的认可,拿到了入职通知。

要知道,遗憾和不足,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那些被生活打败的人,其实都是被自己打败的。

王阳明说:要在事上磨练自己。

人生就是一场自我较量的过程。

负面内耗,就会让消极悲观占据优势,只能在灾难中绝望。

所以,你的身上一定要有股触底反弹的精气神,苦难打不垮,流言摧不毁。

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做个有心之人,少点懊恼和后悔,多点行动和改变。

余生,努力让自己成为光,才能驱散生命的一切阴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