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攒眉不入白莲社 南山篱下采菊人 | 东晋隐士陶渊明

 新用户71268163 2023-11-1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田园,是多少文人士大夫不愿醒来的梦,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并且生活其中之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那么,这样的一幅世外桃源景象是谁描绘的呢?

他,就是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鼻祖的陶渊明。

图片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祖陶侃官至大司马,祖及父均为太守之职。照常理推断,簪缨世家出生的他,是无论如何要成就一番伟业、光宗耀祖的。陶潜自小聪慧,幼年即熟读经史子集,青年时曾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也具济世之才。据其回忆:“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图片

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担任过江州祭酒及荆州、江州参军之类的闲职。他时而仕,时而隐,为人清高、正直,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家无积蓄,生活清贫。四十一岁时,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出任彭泽县令。不久,上级遣督邮到县视察,左右请他正装迎接,陶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立即辞官而去,在任仅八十三天。归乡后,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年(公元418年),朝廷征他为著作佐郎,他没有赴任。

当时周续之、刘遗民都在庐山,因此人们将陶渊明和周续之、刘遗民三人称为“浔阳三隐”。

图片

“三隐”之中,周、刘二位均位列莲社十八高贤,陶渊明姻亲张野及族人张诠都是慧远大师高足,因而陶渊明也常造访慧远大师。他使门生和两个儿子共扛竹轿,从栗里至东林。由于相谈投机,俩人往往对坐竟日。那时慧远大师已年近八十,而陶渊明才五十上下,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

慧远大师很欣赏陶渊明的孤介、仁厚和学问,尽管他们的哲学观点时有牴牾,但慧远大师并不计较,多次劝他加入莲社。有一次,慧远大师又重提此事。陶渊明说:“我喜欢饮酒,若法师允许我喝酒,我便入社。”不料,大师惜他才高八斗,竟破例允许,并说:“一殇一咏,沽酒何妨。”渊明大为惊讶,他明知酒为佛门所戒,大师竟然同意其所为,紧蹙双眉而别。周续之在《庐山记》中说:“远师,勉令陶潜入莲社,渊明攒眉而去。”

图片

《庐山记》又载:“远法师居庐阜三十余年,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虎辄鸣号。昔陶元亮居栗里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远法师尝送此二人,与语道合,不觉过之,因相与大笑。今世传《三笑图》。”即“虎溪三笑”的故事。唐代诗僧贯休对远公与渊明的方外之交大加赞颂,他在《游东林寺》诗中道:“爱陶长官醉兀兀,送陆道士行迟迟。买酒过溪皆破戒,斯何人斯师如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曾写诗赞美这一情谊:“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其二又云:“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渊明岂是难拘束,正与白莲出处同。”

图片

即便如此,刘遗民等人还是多次劝勉渊明入社,但都被其借故推脱。此事在《和刘柴桑》一诗中有所表达。诗云: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东晋末,好友远公大师、刘遗民、张野等人相继离世,他的心中受到极大震动,对生死有了新的认识。当莲社中人再次起念,邀请他入社时,渊明再次整理好行装,辞别家人。但临行前冷静思虑,感到还是不妥,深恐今后认识不一,发生争论,永贻世人笑柄。就此,他剖明心志,诗曰: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此后,入社一事再也无人提起。

然而,陶渊明坚持不入社的举动并未影响莲社中人对他的观感。高贤们认为,陶潜崇尚纯真,颇具风骨,虽非莲社中人,但也值得敬重。

公元427年,渊明带着他的田园梦故于浔阳。

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

他与东林寺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所以寺内直到明朝时,尚在长舌轩挂有《攒眉图》,题壁有《攒眉诗》。

图片

按:

慧远大师持戒精严,具崇高僧格,为何破例允许陶渊明可饮酒入社呢?此乃菩萨度生之善巧方便。

唐朝玄奘大师度弟子窥基大师亦如出一辙,据《宋高僧传》记载:奘师始因陌上见其眉秀目朗,举措疎略。曰:“将家之种,不谬也哉。脱或因缘相扣,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矣。”于是造访其父北门将军,劝勉其出家。其父曰:伊类粗悍,那胜教诏?奘曰:此之器度,非将军不生,非某不识。父虽然诺,基亦强拒。激勉再三,拜以从命,奋然抗声曰:允许我三事,方誓出家。不断情欲、荤血、过中食也。奘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佯而肯焉。后在玄奘大师的调教下,窥基终成一代宗师。

图片

陶渊明潜任天真,归去来,不与世相逐的气质本与超越性的念佛法门相应,或许这是远公不惜破例允许其饮酒并再三劝勉其入社的原因之一吧。

又何以陶渊明最后整束行装想入社却又未果?《莲宗十三祖师传》中对此有所说明,远公与莲友们再三劝勉他加入莲社,甚至特许他饮酒,渊明攒眉而去,始终未曾加入。其原由症结乃是,陶渊明不认同神识不灭、生死轮回的理念。这种意向在他的诗歌中每每见到。诸如《挽歌辞》写道:“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了和山川大地融为一体,有什么神灵不灭、轮回果报可言呢!《和刘柴桑》又云:“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人死之后,名字和身体都会被淹没,还追求什么来世!陶渊明隐居田园二十二年,与远公及莲社诸贤广交朋友,却始终不入莲社,可见净土起信是何其之难。净土起信先从信三世因果轮回始,否则,便难入净土念佛之门。令人惋惜的是,陶公选择不入莲社,不事净业,也的确错失了此一期生命了生脱死的一个大机缘。

参考资料:

1、《莲宗十三祖师传》大安法师集述

2、《宋高僧传》卷四

3、《名人与东林寺》(叶平著)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