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奚人张姓后裔:忠君报国的家族传奇|义武节度使

 霖子燕 2023-11-13 发布于广东

茫茫人海,相遇即有缘,有劳您的金手指点一下关注,更方便评论分享哟~❤


《旧唐书》有言:

“河朔二十余州,竟为盗穴,诸田凶险,不近物情。而弘正、孝忠,颇达人臣之节,沂国力善无报,殆天意之好乱恶治欤!茂昭忠梗有礼,明祸福大端,近代之贤侯也!”

为何史官如此称赞田弘正、张孝忠、张茂昭?

因为他们选择归顺朝廷后,忠诚如一,与朝廷统一战线,成为德宗、宪宗削藩的有力助手。

本文暂且抛开田弘正,主要介绍张孝忠和他的儿子张茂昭,那些忠君护国的事。


01

张孝忠的贵人李宝臣、朱滔

张孝忠是奚族人,曾祖张靖、祖父张浚都是乙失活部落首领,父亲张谧在开元中归顺朝廷,担任鸿胪卿同正。

张孝忠以英勇出名,美名远扬,绰号“张阿劳”,和契丹人王武俊(绰号“王没诺干”)齐名,是安禄山的偏将,时常在战场上带头冲锋陷阵。史思明败乱后,他投到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账下,“谨重骁勇,甚委信之”,成了李宝臣妹夫。

身处易州担任诸镇兵马令十多年,有效阻挡了幽州节度使朱滔的攻掠,也扼杀了田承嗣派兵攻取成德镇翼州的计划——田承嗣曾说:“张阿劳在焉,翼州未易图也!

李宝臣自感时日无多,整日疑心四起,担心将来儿子李惟岳继位,老将们不服从,对他们逐一杀害,老将张孝忠却躲过了——李宝臣打出感情牌,让张孝忠的弟弟孝节来诏使,张孝忠却让弟弟一人回去复命,由此打消了李宝臣的猜疑。

李宝臣安心驾鹤西去,李惟岳却闹心了,唐德宗不许他袭任成德节度使,他不服起兵造反。

枪打出头鸟,德宗命几大藩镇前去讨伐,幽州节度使朱滔表现积极,派判官蔡雄劝降了张孝忠。

张孝忠被德宗封为成德节度使,与朱滔结为亲家,合力在束鹿击败了李惟岳,李惟岳逃亡恒州。张孝忠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去义丰屯兵,他认为:李惟岳势衰兵弱,恒州将强兵壮,若此时乘胜追击,他们必定团结起来,如果先等待,自然会有人出头教训李惟岳。

事实证明,张孝忠判断正确,李宝臣的老将、功名显赫的王武俊,早就看不惯李惟岳,将他干掉了。张孝忠则收到定州刺史的投降,坐收定州。


02

“孝忠归国,今为忠臣。”

朝廷定功赏犒,将成德镇分四州设置观察使,于定州设义武军,由张孝忠担任义武军节度使、易定沧等州观察等使。王武俊得恒州,康日知得深、赵二州,王武俊、朱滔不满赏赐,起兵造反,是为四镇之乱。

这时,朱滔又派判官蔡雄前去拉拢张孝忠,张孝忠坚定拒绝,并且提醒要小心王武俊。

他说:“李惟岳背国作逆,孝忠归国,今为忠臣。孝忠性直,业已效忠,不复助逆矣!往与武俊同行,且孝忠与武俊俱出蕃部,少长相狎,深知其心僻,能翻覆语,司徒当记鄙言,忽有蹉跌,始相忆也!”

他把自己定位为“忠臣”,不为所动,一心一意打理易州和定州,“修峻沟垒,感励将士”,不受四周困扰。

783年,泾原之乱,德宗逃到奉天,张孝忠派大将杨荣国率六百精兵前去护国,收复京城。

作为回馈,德宗把隶属成德镇的沧州划给了义武。

791年,张孝忠去世。


03

“以戚里之亲,颇承恩顾。

他有三个儿子,茂昭、茂宗、茂和,深受德宗、顺宗、宪宗三朝皇帝的偏爱。

先是茂昭。

德宗封茂昭为定州刺史,茂昭入朝汇报河北、西北战事,词情忠切,每一句都说到德宗心坎里,德宗感叹道:“恨见卿之晚!”

抛开张孝忠的忠君滤镜,德宗是真心偏爱茂昭,大加赏赐,封茂昭三儿子克礼为晋康郡主。

茂昭情商也很高,德宗去世后,上朝时常表露出对德宗的想念。

顺宗时,升茂昭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命他回镇与家人团聚,还赏赐了两个女乐,见他三次推托,霸道地直接送到家门口。

茂昭再次晓之以理,拒绝地说:“女乐出自禁中,非臣下所宜目睹。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尝受此赐,不让为宜。茂昭无四贤之功,述职入觐,人臣常礼,奈何当此宠赐!后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赏?”

礼物被退回来,顺宗无奈接受,又换着法子送更多的礼。

807年,茂昭五次上书请求入觐,每次言辞恳切,宪宗不好拒绝,批许了。他来了就不想走了,宪宗多次下令,他才回镇。

809年,王承宗叛乱,朝廷命河东、河中、振武三镇之师,加上义武军,一同讨伐。李茂昭亲自上战场,为各军队的前锋,冲锋一线指挥作战,多次给予王承宗致命性打击。

宪宗感念茂昭忠诚,给了他的子侄官职,克让、克恭官至诸卫大将军,克勤为长庆中左武卫大将军,还授予克勤儿子五品官,克勤认为儿子还小不适合当,请求另授给外甥。

官员裴夷严厉驳斥,他说,授官不是儿戏,转让官职涉嫌买卖,属违法行为,且赦文已成,不可随意更改。这才杀住了张家恃宠傲娇的风头。

接着是茂宗。

茂宗沾了父亲和哥哥的光,被德宗封为云麾将军,又授予左卫将军同正,驸马都尉。

公主年幼,要等到13岁才能与茂宗结婚,但唐德宗已经封他为“驸马都尉”,这一授命引起了朝臣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完全不符合礼法。

可一番争辩后,德宗依旧我行我素,对张家偏爱到罔顾传统礼法的地步。

后来茂宗当上了闲厩使,他立即嗅到当中的油水。

朝廷从贞观年就开始在河、陇养马,大概有四十万匹。

开元中年,杂养牛、羊等,约有二十七万头,由置马坊管理。

后来西戎占据陇右,国马丧尽,地利归于闲厩使。

之后部分土地分给了贫民,作为田地置业,不再养马,世代相承。

开始勾结买通官员,圈地征收田地作为养马场地,尽收赋税。

这引起农民强烈反抗,农民费劲多次举报,破除牢结的关系网,才收回田地。

茂宗被贬官处理,但没有影响前途,822年,升为检校工部尚书。 831年,升左津吾卫大将军,之后病死。

最后是茂和。

茂和,被授予左武卫将军。

宪宗时期,宰相裴度讨伐淮西藩犯吴元济,他比较赏识茂和,于是推荐他当都押衙。

茂和是个实在人,他不看好裴度能讨伐成功,觉得跟他混难以建功立业,便以生病为由推脱。

这些话传到裴度耳朵里,气得他请求宪宗斩了茂和,以鼓励士气。

宪宗说:“予以其家门忠顺,为卿远贬。”

后来,茂和就逐渐成了朝廷的透明人,左武卫将军成了他最高的官职。


04

庶后之子孙不为风俗所染,则吾无恨矣”

自安史之乱,藩镇独立自主,父死子代,茂昭传承了父亲张孝忠的意志,做出了奉表举族归顺朝廷的榜样,不为邻藩劝说、挑衅而摇动。

他让妻子季氏、克让、克恭等先行入朝就路,临行前告诫他们说:“吾使尔曹侍亲出易者,庶后之子孙不为风俗所染,则吾无恨矣!”后来还把张家祖坟迁到京城。

奚人张孝忠、张茂昭一生忠君报国,赢得德宗、顺宗、宪宗“忠顺”认可,为后人繁衍生息建立起强大的庇护伞,虽有些关系网被滥用,但他的后人将“忠君”二子铭记传承。

据相关研究,庞大的奚人张姓,山东只是张孝忠后裔一支。

北宋初期大臣、文学家张宏的高祖就是张茂昭。

奚人后裔自北宋到现在1000多年间,分支庞大,可以说遍布山东中部、北部、东部、河北、河南各地。

民国以前在各地做官的难以统计,常疃、一空桥、松山、十甲谱书记载大量历史文化名人,如:寒亭区一空桥始祖布政使张西亭、胶州市的明代河间府知府张铭、寒亭区的明末将领张尔忠、昌邑市康熙年间都察院监察史张志栋,更有昌邑“一门四进士、四世七举人“美谈等等。

民国以后,张宏后代各支人口众多,人才更旺,如:中国九三学社发起人、基督教领袖张雪岩等等。(摘于“东北弓长张”)



参考来源: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一《旧唐书》�列传第九十一_汉程国学

《奚人张姓后裔在山东》奚人张姓后裔在山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