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命百年:唐朝如何收拾藩镇割据?

 圆角望 2017-07-06

文丨流惜子(南开大学,历史研习社作者)

以中学教科书为宣传核心,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所有历史信息都在告诉我们: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是一个藩镇割据的时代。更甚者,在一般人眼里,唐朝到安史之乱好像就忽然打住了,之后好像还存在了一百多年?可发生了什么事,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大家只喜欢盛世,那种节度使混战的衰亡时代,有什么关心的必要?

藩镇真的都是割据吗?节度使真的都是拥兵抗上的军阀吗?

今天笔者在这里告诉你:错了!

唐后期的藩镇事实上变成了普遍的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省。那种把藩镇和割据不加分辨混为一谈的看法,完全没有道理。

藩镇是怎么形成的?

在认识一团乱麻的藩镇史前,先得说说藩镇是怎么形成的,藩镇的出现源于唐玄宗时代的节度使和采访使的权力合一。在唐朝前期,行政区划只分两级,州管着县,国家直管着州。但是大唐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国家直接管着300多个州,难免力不从心,又怕在州上再设置一层后引起东汉末年的割据,于是采取了折中办法,派中央大员到地方去当只有监察地方权但没有行政权的采访使,这些观察使有固定的监察区,就被称为道——在玄宗时代,一共有十五个。

而玄宗时代战争规模巨大、次数繁多,原有的府兵制向募兵制转化,在边境上就形成了新的大军区——节度使,总管辖区内的一切军事事务。他们二者权力都很大,但如果权力不合二为一,不同时拥有军政权是无法形成割据的。

但是玄宗末年出现了第一个利用皇帝宠信而实现两者合一的节度使安禄山,这样他就相当于把整个河北道变成了自己的地盘,所以才有和中央叫板的实力。在755年,他终于掀起了安史之乱——唐朝的转折点。

这次叛乱规模太大,唐廷猝不及防,为了方便兼顾各条战线,必须分配各战区,而采访使和节度使并行的二元体制显然无法适应战局,于是唐廷为了平叛而设置的一系列节度使,已经实现了二者权力的合流:一级行政区节度使也兼观察使(采访使改名而来),拥有辖区内的军政监察权力,管辖属下州县。唐朝的行政体制至此由二级变为了三级。

非常时期,当然要赋予非常权力。

安史之乱期的各节度使权力极大,比如平叛的头号功臣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大节度使,但是权力放出去就不好收回来了,于是河南、江淮地区的不少藩镇就这样实际脱离了朝廷的掌控;再加上唐廷无力彻底平叛,对于河北地区投降的那些安史降将,只能保留他们的原始地盘让他们继续当节度使,著名的割据大佬河朔三镇——幽州、成德、魏博节度使就是这么形成的。

唐代宗收权

于是763年安史之乱刚平息后,新登基的唐代宗发现他面对的局势是:整个帝国的北部,自己已经无力掌控,权力被十几个兵强马壮的节度使瓜分殆尽。可是国家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无力也不敢随便动方镇,对安史系统的河北藩镇就只能姑息容忍;而对京西北、河南、四川的那些翅膀硬了不听话的藩镇,则动用各种手段,上下其手,翻云覆雨,试图把他们重新纳入到朝廷的轨道中来。

在阴面调配藩镇权力的同时,唐廷还在阳面积极培养新的禁军——神策军,那是因为764年吐蕃人趁虚而入打入长安,代宗仓惶跑到陕州避难的时候,各镇军队居然不及时赶来勤王,只有公公鱼朝恩率领的一支边军神策军火速救驾,给代宗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这使得他明白,拥有一支强大中央军的重要性,以期中央在讨伐不听话的藩镇时不至于无兵可调,只能靠藩镇直接互相攻击。同时,在这个时候,藩镇已经在全国广泛设立起来,只不过在北方重兵云集的地方多为节度使,南方财赋之地多设观察使,而唐廷始终未失去对南方广大地区的控制。

不得不说,唐代宗是一位尚可称道的政治家,稳住了国家百废后缓慢兴复的大局,局势确实大有可观,河南江淮的很多藩镇重新归于朝廷控制,河朔藩镇也比较恭顺,没有挑起战端。

中二少年与四镇之乱

但是780年唐德宗登基后,情况骤变。德宗是个血气方刚的中二少年,做梦都想着在自己手里中兴高祖太宗立下的辉煌基业,上台以后就立马彻底改革了唐朝的税制——变租庸调制为两税法,搞完经济后就该搞军事了,迫不及待要把不听话的藩镇全部干掉。

恰逢建中二年(781),河北割据藩镇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该镇要求遵循割据藩镇的习惯,自立其子李惟岳继位,请朝廷批准。德宗觉得这不是撞上门的机会吗!于是大笔一挥,发动各镇军队往死里打成德。

李惟岳是死了,但是唐廷想一鼓作气消灭藩镇之患,于是用尽各种手段挑拨河北诸镇自相残杀,没想到玩过了火,平定成德的河北诸镇对唐廷积怨颇深,四大割据藩镇幽州朱滔、魏博田悦、淄青李纳和淮西李希烈又联合起来造反,还自己妄自称王,这就是四镇之乱。

其中尤以身居唐朝腹心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对唐廷威胁大,这个丧心病狂的疯子最后居然称帝,杀遍河南地带。唐朝毕竟还没从安史之乱中恢复过来,军队虽然尚可一战,马燧浑瑊李抱真等猛将云集,但毕竟财政非常紧张,在各个战场只能和割据藩镇形成拉锯局面。唐廷不断从京西北藩镇抽调边军增援河北战场,最后激起了几乎灭亡唐廷的朱泚之乱,德宗抱头鼠窜跑到奉天县和汉中。

贞元元年(785),朱泚之乱被平定下去,但是唐廷为了平朱泚,只能承认河北割据藩镇的既成事实,在整个贞元年间都采取姑息政策。中二少年德宗在朱泚之乱中受惊过于严重,也就磨平了刚登基时经略天下的锐气。

但是不能说德宗一无是处——毕竟割据的只是小部分地区,二十年的长期和平使得国家大部分地带恢复了元气,积攒下了丰厚的经济储备,为宪宗大展宏图奠定了基础。

同时,因为四镇之乱的影响,唐朝在本来铁板一块的河北安插进了两个亲朝廷的桥头堡——义武节度使和横海节度使,再加上朝廷重镇昭义节度使在太行山东麓还拥有三州,从此河北也是朝廷与割据方犬牙交错了。

中兴皇帝唐宪宗

元和元年(805),德宗的孙子宪宗,在把他的植物人爸爸顺宗赶下台后,成功登基——有唐一代最伟大的中兴皇帝出现了。大概是觉得少年皇帝好欺负,德宗又是个忍气吞声的小媳妇,唐朝廷的两大后花园——向来稳固的剑南西川和浙西两镇,居然也想效仿河朔割据。宪宗力排众议,坚决平叛,大刀阔斧的解决了螳臂当车的两镇,天下为之震动。

宪宗的宏伟目标是实现真正的全国统一,在全面清理国家积弊,整顿内政的同时,元和四年(809)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后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宪宗派大军讨伐成德,无功而返,但漏洞居然出现在河北三镇中素来最嚣张的魏博镇。

元和七年(812),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后,军中擅立大将田弘正,此人是坚定的亲朝廷派,上台后立刻全面倒向朝廷,上户籍,纳赋税,交出人事任免权,自此的平叛战争中,魏博始终冲在第一线。这一下可乱了割据藩镇的阵脚,幽州成德再也不敢造次,河北一片宁静,唐宪宗也终于能腾出手来收拾第一个心腹大患——淮西镇。

占据今河南南部申光蔡州的淮西节度使,虽然身处大唐的心腹,被中央势力包围,却是铁杆割据势力,安史之乱后半个世纪了就没有归过王化。元和九年继任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更是四处煽阴风点鬼火,还想直接派兵威胁漕运,宪宗于是打算拿它开刀,立天下之威,由此进行了四镇之乱后唐朝规模最大的战争——淮西之役(814-817)。因为指挥不统一,虽然唐军具有压倒性的兵力,仍然为主场作战的淮西各个击破,战局极为不利。

同时,更加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与淮西勾结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居然暗中派刺客,于长安大街上刺杀了主战派宰相武元衡,朝中人心惶惶,皆主张退军。勃然大怒的宪宗力排众议,倾全力支持平叛,排遣同样遇刺受伤的裴度亲自到前线指挥。元和十二年(817),神策军大将李愬发动斩首行动,雪夜奇袭蔡州,俘获吴元济,淮西平定。

现在还在抗上的只剩占据山东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了,宪宗也不客气,元和十三年(818),大军三面合围淄青,次年把淄青也收归中央。淮西淄青相继覆灭,幽州、成德两镇恐怖异常,主动向朝廷交出节度使之位。中央藩镇中不那么听话的宣武镇等,也赶快入朝听管教。唐朝至此在安史之乱后第一次实现真正统一。

唐人认识到,彻底削平藩镇是不可能实现了,不如尽最大可能使藩镇体制最为得体而有用。从这时到唐末僖宗时是藩镇局势的稳定期,全国大致有五十个藩镇左右。

唐朝的藩镇结构也终于在元和时期成形,可以分为四类:

①河朔割据型:主要在河北地区,半割据状态,不上户口赋税,完全自任僚属;

②中原防遏型:在山西、河南、山东怀抱河朔,重兵防范河北藩镇;

③边疆御边型:主要分布在京西北陕甘等地,负责防备吐蕃回鹘等;

④江南财源型:主要分布在南方,负责提供财政支持,兵力薄弱。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宪宗年间对藩镇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节度使对镇下辖各州军队的指挥权,同时赋予各州自行支配财赋的权力。这一改革在当时作用不甚明显,却是后周北宋时期肢解节度使权力的滥觞。

在河朔三镇外的其他藩镇,完全就是朝廷的普通政区,朝廷握有人事调动权在内的正常权力;哪怕是在河朔三镇,他们也只能保持半独立状态,不仅节度使的任命名义上要朝廷授予,朝廷有战事,他们照样要派兵援助。也就是说,割据的藩镇事实上只占唐朝藩镇的极小部分罢了。

安史之乱后的国策

唐朝能在安史之乱后维系上百年所依靠的国策就是:保持藩镇之间的势力平衡,使得中央神策军对一个和几个藩镇的联合保持绝对优势,并主要利用藩镇来制衡藩镇。

这样的稳定局面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在这期间,除了唐文宗大和元年(827)的沧景李同捷之乱,和武宗会昌四年(844)李德裕平泽潞之叛外,基本没有发生过较大规模的藩镇战争。这一稳固体制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庞勋之乱开始动摇,到黄巢起兵后国家大乱,唐廷再次远走成都,各地藩镇局势剧烈变动,拥兵自重彻底变成军阀,那是唐末最后一二十年的事了。

到昭宗年间,唐廷彻底受制于京西北藩镇的控制,中原则变成河东李克用、宣武朱温两大强藩的对决。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宣武节度使朱温最后毁灭了大唐王朝,建立了后梁,为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唐朝藩镇史划上了句号。

但藩镇本身的历史,还要延续五代宋初半个多世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