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回放(22):向“善”的课堂更高效

 赣榆摆渡的人 2023-11-14 发布于江苏

向“善”的课堂更高效

《信息教研周刊》2014年第10期


2005-2017赣榆外国语学校的学风:善问 善思 善辨 善用

众所周知,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取决于这个班级所形成的整体学风。作为一名班主任,又是一名思品教师,每年面对不同的学生,我都在认真思考同一个问题:这就是如何在我的班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因为我深知良好的学风对我的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为此,我始终坚持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不断营造“善问、善思、善辨、善用”的良好学风,努力打造向“善”的高效课堂。

一、用“善问”引领课堂。两千多年前,先贤孔子就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至理名言。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可见,“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何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问”需要勇气,要敢于发问,向老师发问,向经典发问,向权威发问;“问”还需要自信,向书本询问,向身边询问,向同伴询问。而“善问”则更进一步,贵在“善”,重在“问”。这里的“善问”是指不随意提问,不简单提问,而是设疑而形成的问题,是深思而产生的问题,是有深度的“问”,是有高度的“问”,是有新意的“问”。可见,“善问”是一种发现,是一种推进。通过“问”,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又不断产生。“善问”还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是积极的学习,是科学的求证。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用“善问”来引领课堂,抓住每一个问题的切入点,不断给学生提供、创造一个又一个提问、设问和反问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在“愤悱”状态,为班级最终形成良好的“善问”学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善思”充满课堂。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大思想家帕斯卡尔也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教育的核心目的,因为思维能力是人最宝贵的特质,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能力。作为学生,“思”是必备的,也是不难做到的。但要做到“善思”却是不易的,因为“善思”不仅是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素养。有“思”才能有“悟”,有“思”才能有“进”,有“思”才能释疑,有“思”才能解惑。而“善思”则是一种自省,日省其身,找问题、找差距、找不足,才能有提高。因此,“善思”是获得新知之路;“善思”是解决问题之门。在课堂教学中,为形成良好的“善思”学风,我坚持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注重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争做课堂的主人。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我注重力求举一反三,决不轻易下结论,善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始终让“善思”之风弥漫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因为我深知,让“善思”充满课堂,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升在其中。
三、抓“善辨”激活课堂。新课程倡导新课改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但自主不是自作主张,自以为是;合作也不是合而不作,一团和气;探究则更不是探而不究,究而不清。这就需要我们思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善辨”学风,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辨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我看来,“辨”是高层次的学习,也即学习的更高阶段。“辨”就是要归纳、演绎、整理、分类、总结和提高。通过“辨”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教学过程中,教师若不想办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经常进行思辨,则所学知识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显然,“善辨”才能巩固已知,探求新知;“善辨”才能有进步、有发展;“善辨”才能居高临下,把厚书读薄;“善辨”才能深入谷底,有新挖掘、新发现。于是,我始终把课堂辩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注重养成全体学生的思辨之风,用“善辨”的风气激活整个思品课堂,从而实现学有所辨,辨则方明。
四、促“善用”创新课堂。思品课堂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就是学有所得、践履所学、知学合一、学以致用。“用”是学习的目的和归宿,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学习是实践的需要,离开实践的学习是盲目的,是没有目的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学习。而“善用”则是获得真知的最佳途径,更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今天,我们要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身边的问题和生活的问题;明天,就要倾其所学,解决国家的问题、民族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只有学有所用,才能用有所长。在课堂教学中,为落实“学以致用”教学目的,我重点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督促学生学会“善用”,用“学中做”与“做中学”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让全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不断拓宽所学的知识,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仅如此,我还采用调查、实验、走访、问卷、摄影和展览等诸多形式促进学生“善用”学风的形成,为进一步打造高效的思品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孔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问、思、辨、用不可缺一,相辅相成。不学无以入,不问无以升,不思无以出,不辨无以明,不用无以惠。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始终以秉承先圣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沉淀传统文化的内核,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个性特色的优良学风,打造优秀的班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向“善”的课堂更高效!
(发表在《信息教研周刊》2014年第10期)

2014年10月24日就学校四星创建接受连网记者专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