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故事 | 管理的改善,来自管理的可视化

 中外管理传媒 2023-11-14 发布于北京

管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知不觉间把手段混当作了目的。惩罚作为手段,唯一的价值就是促进改善。因此惩罚从来就不应是重点,重点始终应该是改善。而管理的改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一切目的实现“可视化”,用位置,用标识,用颜色,让所有人甚至文盲,都能一眼看到,并一眼看懂。对,就这么简单。大道至简。

 

文: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太平洋精锻的机工车间有一种叫作磁力棒的工具,专门用来吸附清扫够不到的犄角旮旯的碎铁屑。但由于这种工具并不大,很少人重视它,所以总是用着用着就丢了。丢了也只是扣班长2分,工资扣100块钱,但这并不能引起班长的重视,认为多加几个小时班,钱就又赚回来了。所以扣着扣着也就麻木了。

于是,磁力棒总是丢了再买,买了再丢,循环往复。

2022年6月,太平洋精锻机加工车间副主任辛鹏飞刚刚上任不到1个月,看到这种现象后,他决定要管一管。

于是,他先买来了4根磁力棒,定好保存的位置,标识好“1234”,4根一一对应放好。比如,发现1号位置的磁力棒不见了,就要及时找回来。谁丢了谁掏钱买齐,能找到责任人就责任人赔,找不到责任人就整条生产线员工“众筹”。总之就是要保证“1234”全部在位。

之前是丢了只罚班长,现在是工人也参与了进来“连坐”。就这样,经过几次“众筹”之后,大家都有了自觉自律的意识,并形成了互相监督的责任。从此,车间的4根磁力棒就像哨兵站岗一样,保持各就各位,再也没有丢过。

这也让辛鹏飞领悟到,惩罚不是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





故事的哲理:

管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知不觉间把手段混当作了目的。惩罚作为手段,唯一的价值就是促进改善。因此惩罚从来就不应是重点,重点始终应该是改善。而管理的改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一切目的实现“可视化”,用位置,用标识,用颜色,让所有人甚至文盲,都能一眼看到,并一眼看懂。对,就这么简单。大道至简。(杨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