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楼春秋(33)铁路名校扶轮中学

 糊涂书屋 2023-11-14 发布于天津

小楼春秋【33】

铁路名校扶轮中学(图)


魏暑临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3-08-04/12/p4_b.jpg


  坐落在河北区吕纬路93号的天津市扶轮中学,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积淀了丰硕教育业绩的知名学校,且仍在沿用建校伊始时建造的独特建筑石楼,见证学校办学历程,彰显百年教育春秋。

  扶轮中学于1918年10月11日成立,同年11月4日正式开学,这是国内第一所铁路中学。1918年2月,京汉、京奉、京绥、津浦铁路职工联合发起组织“铁路同仁教育会”,会长由时任交通部次长叶恭绰担任,副会长由时任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关庚麟担任,董事由时任交通部次长徐世章、总工程师詹天佑等12人担任。为切实解决铁路职工弟子的上学问题,“教育会”以“扶轮公学”为统一校名,在“四路”沿线筹建员工子弟学校,天津扶轮中学作为其中之一,其最初的全称为“天津扶轮公学第一中学”。

  该校建筑由“建筑泰斗”庄俊设计,他也是上海金城银行、上海中南银行、汉口金城银行、青岛交通银行和清华大学内部分建筑的设计者。经招标,学校建筑由天津振元木厂承建,1919年正式开工。建成石头楼房两座,南楼为教学楼,北楼为学生宿舍,另配有礼堂、阶梯教室、物理化学实验室、音乐教室、手工作业室、餐厅、盥洗室等。现在仍然保存完好的是石砌的南楼、北楼。南楼建于1922年,为一字型,二层平顶;北楼建于1920年,为山字型,砖木结构,三层。两楼均有地下室,都采用平面对称布局,体量适宜伸展,花饰女儿墙,为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格,其外檐均用青石条砌筑,地基深稳,墙厚度达60厘米,抗震强度很高,是天津少有的、著名的石头楼之一。两座石楼于2013年被天津市政府认定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扶轮中学自成立之日起,与时辗转,几经变革,仅校名就经多次更改。1922年5月,该校归当时的交通部管辖,遂更名为“交通部扶轮第一中学校”“交通部部立天津扶轮中学校”。1929年,改属当时的铁道部直接管辖,更名为“铁道部立天津扶轮中学”。因1937年被日本侵略者强占为陆军医院,无法办学,遂于1940年在湖南冷水滩筹备复课,后在沿湘桂、黔桂铁路撤退途中继续办学。1946年在天津原址恢复为“交通部立天津扶轮中学”,面向交通部所属的路、电、邮、航等系统员工子弟招生。1950年改称“天津铁路职工子弟中学”,面向天津铁路管理局内铁路职工子弟招生,“扶轮”之名一度废弃。1963年改称“天津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2005年9月改称“天津市扶轮中学”,重启“扶轮”之名。该校现在使用的校徽,其构图中央仍用当年叶恭绰所书“扶轮”二字,以表示对学校创建与历史沿革的追思与珍重。

  “扶轮”一词本就非常古雅,汉魏诗歌辞赋中多见之,本有“扶翼车轮”之意,而旧时常引申为所谓“大雅扶轮”,用以赞美德望之人,或表示对崇高理想的向往。扶轮中学的命名,据说参考了“灵辄扶轮”(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扶轮推毂”(出自《史记·荆燕世家》)的典故,分别体现知恩图报、助人立业之意,以启迪扶轮学子在民族危亡之际,励志笃行,求学报国。铁路学校以“扶轮”命名,产业特色与育人寓意可谓兼而得之,十分恰切生动,也为“扶轮”这一词汇赋予了具有时代感和历史意义的教育内涵。

  该校建校伊始,即以“忠、信、仁、勇”为校训,明确“各科教授之方法”是“纯取自动主义”,注重“道德之培养”和校风建设。在这样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执教扶轮,为教学品质的优异和提升提供了保障。顾宝埏、杨绍萱、董秋芳、赵友琴、李熙春、赵子健、刘瑶章等一批知名教师,都曾在该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郁达夫等很多社会知名人士曾到该校演讲,对在校学生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一批批时代英才从该校走出,涌现于社会。

  知名校友、数学大师陈省身的扶轮情结格外浓郁。陈省身于1922年随父母来到天津,次年插班进入扶轮中学。在班里,他年纪虽小,却全面发展、成绩突出,还经常在《扶轮》校刊上发表解题方法和诗歌。因当时该校实行四年制,陈省身于1926年正式毕业,考入南开大学。自1980年8月20日起,阔别扶轮近60年的陈省身先后7次回母校,在1996年6月的一次题词中表达对扶轮的感激与热爱之情:“我的数学事业是从扶轮开始的。”从1988年开始,陈省身出资在扶轮中学设立了“陈省身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数学成绩突出的学生。2000年,扶轮中学为陈省身铸立一尊半身铜像,他本人参加了铜像的落成仪式。从此,陈省身这位优秀且始终情系扶轮的校友,更加紧密地与他曾经求学、生活的母校联系在一起。

  扶轮中学的石楼以历史悠久、载育人才而闻名,设置于南楼中的校史陈列馆也因突出的红色革命教育内容而享誉学林,先后被铁道部、天津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扶轮校史馆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彰显学校革命传统,弘扬“成才报国”的扶轮精神,记录了扶轮各个时期为国家解放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献出宝贵生命的校友事迹。从中可见扶轮师生曾积极参加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革命运动。1936年6月,该校学生中诞生了党共中支部,有党员15人,是当时中共天津地下党组织在大中学校中最大的党组织,而石楼的地下室就是当年革命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在扶轮的红色历史上,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英雄楷模,其中包括天津早期共产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天津中山公园“十五烈士纪念碑”中表彰的革命烈士江震寰,支援五卅运动的刘世华等扶轮师生,“九一八”事变后代表天津学生在南京当面向蒋介石请愿的李又辰,等等。这些过往的扶轮人事,与饱经沧桑、色调深沉的扶轮石头楼一起,永远绽放着扶轮中学红色的教育光芒。 (题图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小楼春秋》解说词:

  叶恭绰先生的墨宝“扶轮”二字完好地珍藏在石楼里。当年,这位崇尚教育救国的校董,对扶轮中学寄予厚望。他在首届开学典礼上发表致辞,并将当时的校训定为“忠信仁勇”。扶轮人也的确不负所望,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各个关键历史时期,写下了反帝爱国斗争的光荣篇章。(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