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潘海露 2023-11-14 发布于江苏

国社科院哲学所王齐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引介和翻译克尔凯郭尔著作的研究者之一,也是克尔凯郭尔在国内所掀起热潮的直接推动者和见证者。她组织、参与了《克尔凯郭尔文集》的整个翻译和出版工作,曾亲赴克尔凯郭尔家乡的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多重面孔的克尔凯郭尔》收入了王齐研究员从事克尔凯郭尔研究二十余年间所撰写的重要研究论文、学术短论、研究报告、书评等,有助于国内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克尔凯郭尔本人的思想、了解国际和国内克尔凯郭尔研究状况。

多重面孔的克尔凯郭尔
王齐 著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克尔凯郭尔的形象

本书汇集了王齐研究员二十余年克尔凯郭尔研究的精粹,分为《多重面孔的克尔凯郭尔》《哲学史上的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研究剪影》三辑,多视角、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克尔凯郭尔形象,冀望从不同侧面揭示出克尔凯郭尔思想和写作的复调特征。
作者在本书的开篇即指出,克尔凯郭尔是以反体系的面目出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无论是从其基于生存哲学而对体系哲学所做的言辞尖利的抨击方式,还是从其写作风格中,我们都能切实地感受到这一点。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从著述生涯之初,便心怀倾其一生寻找他本人能“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的目标,为此他不惜成为一个公众心目中的谜而甘遭被曲解的命运。因此,在写作中,他基本上将自身隐匿起来而采用化名、假名,并且从不给出最终的答案,其目的在于让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竞相登场,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只属于自己的“主体真理”。
克尔凯郭尔在破除了体系哲学的权威的同时,也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作为一个作者的权威,他把审定和评判真理的权力移交给了读者,也就是作为个体的人。无可否认的是,克尔凯郭尔的非体系和无权威写作的风貌为我们解读其思想造成了重重困难。
他习惯于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或者不如说是在不同的作者面具下使用拥有同一名称的概念而并不加以辨析,突出的例子便是克尔凯郭尔对“伦理”概念的多层次使用。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伦理”曾作为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境界之一而在其文本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但是假若深入其思想的“系统”内部做一探查便会发现,克尔凯郭尔文本中所描述的伦理境界、伦理生活与他本人所真正赞同的伦理境界在根本上是对立乃至互相矛盾的。
为此,作者在《克尔凯郭尔著述中的“伦理”概念释义》一文中,对“伦理”一词在克尔凯郭尔著述中的多层次使用详加辨析,以期达到深入透视克尔凯郭尔的非体系思想“系统”的目的。

了解国际国内克尔凯郭尔研究状况的上佳选择

克尔凯郭尔是非学院派哲学家,他从未担任公职,终生靠遗产生活,所有作品一律自费出版,以目前世界上仅550万人使用的丹麦语写作。这样的一位生活在19世纪欧洲主流文化边缘地带的自由撰稿人似乎不具备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的客观条件。但是在国际范围内,克尔凯郭尔研究却是一门显学。
他的虔诚、他与丹麦国教会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使得基督教神学界一直不敢放松对他的研究;他凭借着对“生存”和“个体”概念的开发而被誉为“存在主义先驱”;而今天,他所采取的反讽和假名写作的策略又使解构主义者们两眼发亮,认为他提供了一个堪与德里达的“无权威的阅读”相媲美的“无权威的写作”的范例。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齐研究员对作为克尔凯郭尔文化背景的丹麦语言和丹麦文化浸淫颇深,堪称中国学界最了解克尔凯郭尔的人之一。她在本书第三辑《克尔凯郭尔研究剪影》中辑录了《谁有资格研究克尔凯郭尔》《两百年后的克尔凯郭尔》《后现代语境下的克尔凯郭尔》等8篇文章,多侧面呈现了国际和国内克尔凯郭尔研究状况,也充分体现了她在克尔凯郭尔研究上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王齐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存在哲学(克尔凯郭尔、尼采),基督教哲学。代表作:专著《走向绝望的深渊》2000),《生命与信仰》(2010;译著《哲学片断》(2013),《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2017),《克尔凯郭尔日记选(18421846)》,分别收入十卷本《克尔凯郭尔文集》的第4510卷;论文《康德对克尔凯郭尔的影响》《作为基督教哲学家的克尔凯郭尔》《看、听、信——克尔凯郭尔和尼采视域下的信仰》等。

目录一览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第一辑 多重面孔的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著述中的“伦理”概念释义
克尔凯郭尔关于悲剧的“理论”——兼论悲剧精神的现代意义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境界论
《哲学片断》中的“苏格拉底式的问题”及其意义
信仰之不可证明性与不确定性——从克尔凯郭尔的《哲学片断》和《附言》谈起
“非此即彼”抑或“或此或彼”?——作为逻辑和伦理原则的Either/Or
威廉法官的多种面孔——读《非此即彼》下卷
惩罚与自由——克尔凯郭尔笔下的威廉法官对《圣经》的回应
作为基督教哲学家的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的假名写作
信仰何谓?——再读《畏惧与颤栗》

第二辑 哲学史上的克尔凯郭尔
唐璜的神话在“说”些什么?
康德对克尔凯郭尔的影响
面对基督教: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不同取向——兼论尼采对克尔凯郭尔的批判
看、听和信——克尔凯郭尔和尼采视域下的信仰
哲学话语与思想重构——从克尔凯郭尔对海德格尔的影响谈起
《爱的作为》中的“现实”和“内心性”——兼论阿多诺对克尔凯郭尔爱的原则的批判

第三辑 克尔凯郭尔研究剪影
克尔凯郭尔研究在丹麦
《论反讽概念》:走进克尔凯郭尔思想的门径
跨越时空的心灵碰撞——读《反理性主义的意义:庄子和克尔凯郭尔的宗教思想》
谁有资格研究克尔凯郭尔?
两百年后的克尔凯郭尔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译者的话
后现代语境下的克尔凯郭尔
写在十卷本《克尔凯郭尔文集》出版完成之际

试读章节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向上滑动阅览

西方文化具有两大思想源头:希腊理性主义和希伯来信仰主义,在根本上它们是不同的两类精神系统,甚至在某些方面还相互反对。希腊人不相信、不信任个人的感觉,他们追求从林林总总的现象背后挖掘出恒定不变的规律、规则,追求过硬的理性证明。而“信仰”的英文对应词“faith”源自拉丁词“fides”,其主要意思就是对某种无法给出证明的东西的坚定信念,或者说在无可证明的前提下对某种信念义无反顾的接受。“信仰”无须亦无从证明,它的最佳伴侣就是“接受”。

但是,在基督教思想史上,曾经有一些神学家尝试性地把希腊的理性证明精神与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成就了一批对“上帝存在”的著名证明,使“基督教哲学”成为可能,从而使希腊的哲学精神得以在基督教思想中保存和延续了下来。这些证明不啻将成为人们相信上帝存在的理由,进而成为基督教信仰的强化剂。有证明就有反证明。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同样有一批颇有见地的思想家强烈反对把哲学的证明精神运用到基督教信仰的领域,认为这种做法混淆了哲学和宗教、理智和信仰之间的界限。克尔凯郭尔就是其中一个。

在《哲学片断》当中,假名作者克利马克斯针对斯宾诺莎“本质包含存在”的命题,对从本体论上证明上帝存在的思路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根据斯宾诺莎,“存在”和“完美性”是“上帝”的本质属性,因此从逻辑上讲,“上帝”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某物越完美,它所包含的存在也就越多,越必然。因此,“上帝”的存在不仅最多,而且最必然。在克利马克斯/克尔凯郭尔看来,这个推论犯了偷换概念的毛病。斯宾诺莎的命题旨在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实际上它所讨论的是“本质”(Væsen)而不是“存在”(Væren),或者说是“概念的、理想性的存在”而不是“真实的存在”;这些概念之间本应有着严格的区分,就像想象中的一百块钱与口袋中实际拥有的一百块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一样。

克利马克斯/克尔凯郭尔以一种经验主义的态度指出,从“概念”推导出“存在”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对于可感觉事物而言,能够确定它存在与否的只有我们的感知觉。即便是像“上帝”这样的“至上概念”也并不享受任何特权;我们并不能因为“上帝”是一个我们无法设想的比之更完善的东西就得出结论说“上帝”是存在的(这是圣安瑟伦的基本思路)。克利马克斯/克尔凯郭尔明确而大胆地指出:“就真实的存在而言,讨论什么或多或少的存在毫无意义。一只苍蝇,当其存在的时候,它有着与上帝同样多的存在。……就真实的存在而言,起作用的是哈姆雷特的辩证法:在还是不在。”

显然,克利马克斯抓住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症结,这类证明把“本质”与“存在”混为一谈,以概念与存在的同一性为前提,尤其是以最高的概念本身即包含有实在性为前提,结果在证明开始之前,证明者其实就必须对“上帝是否存在”这一点做出判断了。假如说上帝不存在,则这证明无法开始;而若说上帝是存在着的,则这证明毫无意义。最终,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充其量只能算是在逻辑层面上对“上帝”概念的一种不彻底的展开,一种形式化的逻辑演绎。倘若从奥古斯丁所提出的“信仰寻求理解”的口号出发,这类证明的意义似乎还好理解:先确信“上帝”是存在的,然后调动理性积极探求这种存在的合理性,进一步清除接受信仰的逻辑障碍,从而为信仰注入强心剂。问题是,这类证明对于那些原本无信的人是否有用?





光启文库

还原一个真实、立体、多样的克尔凯郭尔

光启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光启口述、光启青年等系列,注重彰显学术价值,所选著作务求思想深刻、视角新颖、学养深厚,同时兼顾现实关怀,收录学术性与普及性皆佳、研究性与教学性兼顾、传承性与创新性俱备的优秀著作,如此,努力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

文库自2017年启动至今六年有余,已出版图书50余种,均为文学、史学、哲学、科学、艺术、考古等各领域作者多年学术心得与社会观察的结晶,为读者展示了当代学术的活力,在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