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思明居士 2023-11-14 发布于河北

前言

在古诗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感慨生命短暂的名句。然而,这句话的上半句“酒在寻常行处有”却很少为人所知。这句看似平淡的词语,隐藏着一个伟大诗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本文将通过解读“酒债寻常行处有”,来揭开杜甫这颗璀璨星芒背后的故事。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一、困顿之时

758年的春天,杜甫一个人来到秦州的曲江池畔。眺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杜甫不禁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杜甫,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诗圣了。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让他原本充满理想的人生渐渐黯淡下来。

起初,杜甫本是一名功名的追求者。他曾写下“少年力可拔山兮,将军魁梧熊猫腰”的豪言壮语,一心想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为国尽忠。然而好景不长,开元二十四年,他连续数次应举不第,官场上也屡屡受挫。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直到天宝初年,杜甫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官,担任潼关县尉这一闲散官职,也让杜甫有了难得的清闲时间。这时的杜甫已年过四十,依然怀揣着报效天下的热忱。他四处游历,见证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百姓疾苦的景象,使他产生了改变现实的渴望。

天宝十四年,杜甫入京任侍御史,以期能够贴近皇帝,献计献策。然而他上《登科后楼赠裴秀才迪》一诗,被唐肃宗看作挑衅,怒不可遏,将杜甫贬谪出京。此后数年,杜甫辗转流离,四处投靠门第高的官员,渴望能重返政坛,却始终无法如愿。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如今,杜甫已老去,又一次无家可归。此行原本打算去投奔时任秦州刺史的高适,却在半路得知高适已离开秦州三年有余。失去目标的杜甫,只得在路过的曲江驿站暂作停留。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曲江池畔,杜甫仰望着天空中飘扬的柳絮,脑海里闪过的,是自己飘摇不定的多年命运。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二、忧国忧民,痛饮独酌

在曲江驿栈短暂停留的日子里,杜甫独自一人待在简陋的茅屋之中。四周鸟语花香,杜甫却没了往日游历山水的雅兴。他就着屋里仅存的点点积蓄,日日采买米酒,独自痛饮。

杜甫之所以选择酒来麻痹自己,并非没有理由。这些年来,他亲历的种种变故,让他备感惆怅和无奈。

天宝十四年,杜甫刚刚升任工部员外郎,还没来得及上任,就遭遇谪戍,从此一蹶不振。当时的杜甫,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过错。他上书皇帝仅是出于忧国忧民之心,希望能够犯颜进谏,督促皇帝反躬自省,治理国家。然而他的苦心却遭到了冷遇,反使他在仕途上名声扫地。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此后数年,杜甫东奔西走,四处投靠当官的诸侯。然而政治斗争牵一发而动全身,许多旧日的朋友也渐渐与他疏远。杜甫深感前途渺茫,自己努力报效的理想也无处施展。

天宝十五年,长安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阳武门之变。门阀世家的矛盾激化,造成了皇室内斗。平民的死伤无数。目睹这一切的杜甫,痛心疾首。他在《哭览山石壁》中写道:“先帝复始光文统,河山北枕秦关东。檀无量凌烟尽,列郡万里凄烟生。”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和普通百姓的挂念。

如今,杜甫已不再有当年的锐气。他在官场上经历的种种挫折,让他意识到要改变现实并非易事。无奈之余,他只能选择用酒来麻痹心中的郁结。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杜甫虽然喝得烂醉如泥,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却从未消失。有时夜深人静时,杜甫会独自携一壶酒来到曲江池边。他望着月色下波光粼粼的池面,忍不住长吟唱起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家山河破碎漂泊,宗社沦落祖先何在。”

独酌之时,杜甫忆起的,永远是那些无辜死去的百姓,和他报效不了的理想。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三、悲喜交加,寻常过客心

杜甫在曲江驿栈住了一个多月,这期间他的生活并不轻松。他把衣服和书卷典当了大半,换来了算不上美味的糙米和酒。为了几文钱的酒资,杜甫不得不四处游荡,向过往的行人乞讨。

杜甫这副落魄的样子,让经过此地的许多人都深感意外。他们都听说过杜甫的大名,知道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如今见他混迹在最普通的过客之中,实在令人唏嘘。

“哎,杜百家,如今竟沦落到要为了酒钱去讨要了。'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上回我还在长安听了你的诗会,当时你的诗词才思确实惊艳,没想到几年后竟会落得如此下场。'

“唉,说你也不听,一心只想救世济民,如今好了,你倒是达成心愿了,自己却一贫如洗了。'

面对路人的议论,杜甫并不以为意。他收下路人们施舍的几文碎钱,继续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杜甫的这种坦然,正是他人生经历的升华。在流离失所的这些年,他早已学会了怡然自得。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这句杜甫的名言,道出了他对名利看法的转变。他开始意识到,世俗的成功,终究是相对的。对他来说,保有做人的本心,并不迷失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在简陋的居所中独自品味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杜甫不禁感慨,人生在世,能有几多风雨?命运多舛的他,如今反而懂得了平凡生活的可贵。也许正如诗中所言,能活到古稀,已是不易之事。

一首诗,道出了杜甫的生命顿悟: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生活原本就充满了悲欢离合,他已看开了荣辱得失,我行我素,过好自己这一生,才是真正的快活。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四、沧海横流,峥嵘一生

离开曲江已有数年,杜甫至死也无法忘记在那里的日子。一壶清酒,一片绿草,足以慰藉他经历风雨的心灵。

那以后,杜甫又历经了几多悲喜交加。

上元二年,杜甫终于如愿以偿,重新发配为衢州从事。机缘巧合之下,他创作了千古绝唱《侍从行》,一时间声名大噪。然而好景不长,他很快又遭贬谪,流落到最南的梧州。

建中初年,杜甫接连求助各方官员,才勉强重返京城。然而时移世易,许多老友已经不在人世,朝堂上也早已风云变幻。杜甫感慨万千,却也无力回天。

晚年的杜甫,在故乡河南颇受敬重。乡人们争相请他吟咏,传诵他的诗词。杜甫虽然已经名声在外,却仍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常与乡亲耕作,以示自己仍是本乡本土的人。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764年春天,六十三岁的杜甫病重在床。他的妻子杨氏在床前照料,时常为他擦拭泪水。

“先生此生风雨兼程,朝不保夕,几乎与世隔绝,我却始终陪伴左右,实属有幸。如今虽遭遇不幸,却也无怨无悔。' 杨氏如是说。

杜甫听後,感慨良多。他想起自己少年时满腔热血,誓要功成名就。到如今治世无方,抱负难酬,才明白世事的无常。但是有这位贤内助在身边,照拂他的一生,也足够了。

“来日方长,与尔携手到老。' 杜甫轻声细语,语带祝福与不舍。

最终,杜甫还是没能熬过这最后的疾病。然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杜甫脸上看不出丝毫遗憾。

他此生跌宕起伏,经历了人世的百味。但是他笔下的诗词,却成就了他高潮迭起的一生。作为一代诗圣,他的名字将永远流传。而那首朴实无华的词,更成为了他人生的真谛: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结语

“酒债寻常行处有”,这句平淡的词语,承载了杜甫的一生沧桑与顿悟。作为一代文豪,杜甫经历了世态炎凉,也感受了生命的无常。但是在经历涅槃重生后,杜甫获得了对于生活的智慧。他明白一樽清酒一蓑衣,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命意义。杜甫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蕴含了人生的大智慧,值得每一个后人细细体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