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六郎与萧太后有一段情,他们的故事是怎样的,是不是空穴来风?2023.10.8

 飞龙在天cokvj5 2023-11-14 发布于河南

什么!杨六郎与萧太后有一段情,杨六郎是萧太后的前任?看似荒谬的传说,竟然并非空穴来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民间传说中那段关于杨六郎与萧太后的绯闻故事。

评书演义中的杨六郎由于《杨家将》的广为流传,大家都十分熟知了,他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也是北宋的三关大元帅。然而在民间,有人说杨六郎与萧太后曾经有一段情(绯闻),这个大家应该知之甚少。

我有一段情 / 说给谁来听……

在杨家将相关的评书中,并没有关于杨六郎与萧太后的感情纠葛。但在民间传说中,这两位“明星”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段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萧太后,即萧燕燕,她美貌与智慧并重,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据传闻,杨六郎与萧太后曾在北汉邂逅,两人互相欣赏,进而产生了情感。然而,这段感情并未得到公开的认可。因此,他们之间的感情只能被埋藏在心底,成为一段尘封的绯闻。

尽管这段感情并未得到证实,但是它却成为了民间传说的一部分,并被许多人口口相传。这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多方面关注和兴趣,包括他们的战斗经历、个人生活以及情感世界。

一开始听到这样的传说,我也感到非常惊讶,甚至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不过,后来,我深入研究了一下他们两人的生平,发现两人竟然真有那种可能!

首先,两人的年龄相仿,杨六郎杨延昭出生于公元958年,萧太后萧绰出生于公元953年,两人之间的年纪只相差五岁。这意味着他们成长的时代背景相似,这种年龄上的接近,无疑增加了他们相互理解、产生共鸣的可能性。

其次,杨六郎在归顺宋朝之前,一直跟随他的父亲杨继业在北汉效力,而且杨继业在北汉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曾被北汉皇帝赐国姓“刘”,时称刘继业。而北汉与辽国当时是联盟关系,这使得杨六郎有机会与辽国高层人物接触。因此,两人有见面的机会。

第三,两人都是家族中出类拔萃之人。萧太后,即萧绰(又名萧燕燕)从小喜欢舞刀弄棒、有远大抱负,深受父亲萧思温的喜爱;而杨六郎不仅枪法在“七郎八虎”中仅次于杨七郎,聪明才智更是八兄弟之冠,同样从小就深得父亲杨继业的赏识。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这个传说更加具有可信度。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杨六郎和萧太后之间是否真的存在过一段感情,但至少可以说明这样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出于对杨家将评书人物杨六郎的关注,今天我们就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他们是如何相识相爱的呢?

开宝元年(也就是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北汉。北汉面对来势汹汹的天朝之师,自知难敌,于是连忙派人到辽国求援。辽穆宗耶律璟派南京留守萧思温为大帅,前去相助。

萧思温的三女儿萧燕燕早就听人说北汉有个“北汉战神”叫杨六郎不仅人长得帅,武艺更是出神入化,她早已听得入迷了。这次得知父亲挂帅要去驰援北汉,她也嚷嚷着要跟去。

萧思温向来宠爱这个三女儿,他见萧燕燕执意要去,便依了。

话说萧思温统领十万从大草原中挑选出来的骑兵,连夜出发。不一日,到了太原城外 ,看到宋朝军队已将太原围了个水泄不通。

萧思温知道,虽然自己所率之师个个都是悍将,但面对数倍于己的宋朝精锐,如果不能和北汉军里应外合,恐怕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却说,城里北汉方面,得知辽国援军已到,军心大振。

北汉王刘继元问:“众位爱卿,刚才旗牌官来报,说城外辽国援军已到,不知道他们为何不往城内冲?大家知道这是何故吗?”

在武将的队列中,一位身披白袍的年轻小将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他面如冠玉,英俊非凡,正是杨继业的第六子杨六郎。当时,六郎虽然仅有十岁出头,却已经长得高大魁梧,宛如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他毅然出班奏道:“陛下,辽国援军不敢轻举妄动,显然是忌惮宋朝兵多将广,末将愿领兵杀出去与他们会合,定个里应外合之计好解太原之围!”

刘继元在杨继业的儿子中最喜欢智勇双全的杨小六,因此,尽管杨继业在父亲杨衮辞朝归隐后,也随父亲回到了后山火塘寨,与他的八个儿子“一把金刀八杆枪”常驻在后山,只有当北汉陷入危急时派人前去相邀,他们才会现身相助。但,刘继元出于对杨六郎的赏识,还是将杨六郎请到了自己的麾下。杨六郎虽然年纪轻轻,却本领高强,他在北汉立下了无数战功,被人尊称为“北汉战神”。

刘继元听杨六郎说得有道理,便让兵部司马挑选了三千精兵随杨六郎出城闯营。

再说萧燕燕正问父亲:“爹爹,我们到达城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怎么还不闯营?”

萧思温正待回话,城里突然传来“咚咚咚”三声炮响。很快,城门突然大开,一彪人马从城内疾冲而出。他们排列有序,显然是早有准备。

萧燕燕抬头望去,只见这支人马的前方,一员白袍小将如同一匹脱缰之马,勇往直前。

那小将身披白袍,腰间佩戴着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手持一把蟠龙金枪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出现让整个场面顿时沸腾了起来。

萧燕燕暗道:“他不会就是有'北汉战神’之称的杨六郎吧?”

不错,那白袍小将正是杨六郎!

杨六郎手中握着一杆蟠龙金枪,犹如猛虎下山,杀得宋军兵卒四散逃窜。他的出现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划破了宋军的阵列,眨眼功夫,已冲破了宋军的连营,来到了萧燕燕的跟前:“你们可是前来驰援的辽军,我是北汉将军杨六郎!”

萧燕燕听闻来人正是她心中无比崇敬的白袍战神杨六郎,心中不禁小鹿乱撞,怦怦直跳。

萧思温喜道:“正是!少将军前来,定然有什么重要的计议吧?”

杨六郎沉声道:“宋军势大,若要解除太原之围,必须你我两军联手,里应外合,前后夹击才有胜算!”

萧思温听闻杨六郎的策略,不禁大为佩服,连连点头称赞:“少将军所言极是!”

杨六郎断然道:“那好,等一下我会再次率兵杀回城去。今晚子时,你我以炮声为号,我们从城内杀出,你们从城外杀入,对宋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萧思温应允道:“好的!”

杨六郎道:“那就一言为定!”说完,掉转马头,又往城内杀去。

杨六郎再次杀入宋军阵中,他的蟠龙金枪舞动之间,宋兵不断倒下,仿佛海浪一般纷纷后退。杨六郎的英勇无畏让萧燕燕眼神迷离,芳心暗许。

是夜子时,杨六郎叫人点火放炮,然后亲率大军从城内杀出,如同一股狂风席卷而过。宋军根本没料到北汉军会在子夜时分发动突然袭击,顿时阵型大乱。

与此同时,城外的辽军也发起了猛攻。一时间,炮声隆隆作响,杀声此起彼伏。宋军在北汉和大辽两面夹击之下,渐渐支持不住,开始四散溃逃。最后,赵匡胤此次攻打北汉无功而返。

再说,萧思温和杨六郎两军夹击大宋得胜后,他们进到太原城内。萧思温对杨六郎称赞不已,萧燕燕对杨六郎更加死心塌地。

几日后,萧思温要带领大军回辽国。萧燕燕却说觉得太原胜景良多,要留下来游玩一阵才回去。北汉皇帝刘继远为了讨好辽国大帅萧思温,也说会派人保护三小姐萧燕燕的安全。

前面说过,萧思温最宠爱三女儿萧燕燕,就算萧燕燕要天上的星星,他也会想办法尽量去满足的,何况要游玩太原!不过也因此,他比较担心女儿的安全,他见刘继元说会保证自己女儿的安全,他还是不太放心,他说:“除非叫杨少将军保护,不然,我还是放心不下!”

萧思温的想法和萧燕燕的想法不谋而合,萧燕燕见父亲这样一说,免去了自己的尴尬,芳心大喜。

杨六郎平日里醉心于兵书或武艺,本来是不想陪别人的女儿浪费时间的。然而,当他看到萧燕燕投过来的明亮的眼神中充满了恳切与乞求时,他的心就软了——他的拒绝之词不由得卡在了喉咙里。加上,皇上刘继元也放了他的假,叫他好好陪萧燕燕游玩。他只好答应了。

自古以来,太原的秀美风光就备受赞誉,连唐朝诗人李白都曾为太原赋诗一首,名为《太原早秋》。诗曰: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诗中描绘了太原的秋景,那“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的描述,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太原。

杨六郎陪伴着绝色佳人萧燕燕一同沿着太原的大好河山游览,在游览过程中,他们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见解,对彼此的聪明才智越发欣赏。从一开始萧燕燕单方面倾慕杨六郎,到两颗心悄然靠近,彼此间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都有着一腔热血、满怀抱负,共同的志向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杨六郎与萧燕燕的感情逐渐升温,他们的心被彼此的魅力所吸引,相互靠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他们互相赞叹彼此的才情与智慧,同时也共同展望美好的未来……这一段旅程,不仅让他们领略了太原的美景,更让他们收获了彼此的真心与真情。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眨眼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萧思温催促女儿回家的信已经来了好几遍了。杨六郎和萧燕燕的心里都有些不舍和无奈,他们知道分离的时刻快要来临了,但他们的心却无法分离。

在一个明亮的早晨,杨六郎和萧燕燕在太原城的郊外漫步。他们穿过绿色的草坪,手牵着手,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享受着这最后的宁静时光。

“六郎,我得回家了。”萧燕燕终于打破了沉默。

杨六郎默默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但我会想你的。”他深情地看着她。

“我也会想你的。”萧燕燕回应道,她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

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没有再说一句话。他们知道,这段美好的感情已经快要结束了,但他们在彼此的心中永远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最后,萧燕燕离开了太原城,回到了她的家乡。杨六郎站在城门口,望着她的背影渐渐远去,他的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思念。

一年后,杨六郎得到消息,萧燕燕被辽景宗耶律贤选为贵妃,不久又将她册立为皇后。

杨六郎知道,那段美好的恋情已经结束,但他们的心将永远相连,正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描述的一样;又如太原清澈的汾水一般,流淌不息,绵延不绝。

我有一段情呀 / 说给谁来听 / 知心人儿呀出了门 / 他(她)一去呀没音讯 / 我的有情人呀 / 莫非变了心……

十年后,杨六郎跟随父亲在北汉皇帝刘继元先投降宋朝,又受宋皇之命亲自前来劝降的情况下,同意归顺投奔到了宋朝。从此,杨六郎和萧燕燕成为了敌对的关系。

杨六郎归宋后,仿佛人生开挂,从一个将军很快成长为了宋朝的三关大元帅,在孟良、焦赞、岳胜、杨兴、陈琳、柴干、王兰英、穆桂英、任金童、杨宗英等猛将的帮助下,打得辽军闻风丧胆。打得辽国第一高手韩延寿放言:“只要大宋有杨六郎一杆金枪在,我永不犯宋!”打得老道颜荣虽然摆下天门大阵也是徒劳无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