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9 “回也其庶乎”章解

 阳谷人说论语 2023-11-15 发布于山东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此章岐义有三,一是“其庶乎屡空”;二是“不受命而货殖”;三是“亿”。

首句通常的断句为“回也其庶乎,屡空”——颜回的学问道德差不多了吧?可是常常穷得没有办法(杨伯峻)。这样的表达,明显是在强调“屡空”,无形中也是在与子贡的“亿则屡中”相呼应。读来给人的感觉就是颜回的学问没用处,远不如子贡的获利更令人激动。这样子是孔子的原意吗?恐怕所有人都不会认同。若断句为“回也,其庶乎屡空。”——颜回,他几乎是经常空无所有。这样也是与“亿则屡中”相呼应,但表达出的则是对颜回的无奈与感慨之情。应该说这才是孔子的真正意思,也是能让我们认同的感受。同时,将“庶乎”理解为副词“几乎”,用来修饰“屡空”,也无需为其增字训为“学问道德有成”。

“庶”以及“庶几”,意思都是:几乎、差不多。表示判断、推测、期望等。如:

平公曰:“晋其庶乎!吾臣之所争者大。”(《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国差不多(大治)了吧!

田骈谓齐王曰:“孟贲庶乎患术,而边境弗患。”(《吕氏春秋·用众》)

孟贲也会害怕众多百姓(术,通“遂”,周代行政区划,)

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庄子·田子方》)

百姓几乎就有救了。

所以,“庶乎”是副词,并不具有具体的实际含义。将其解为指颜回的道德学问有成,依据的不过是《论语》中孔子对其众多的好评,至于在本章中,并没有可作此解的依据。

“命”,古代注家认为是指天命、命运。《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证明孔子承认天命并“畏天命”,认为天命不可违。可正因如此,释“命”为天命反而不成立。因为,说端木赐不接受天命,除非他有回天的本领。孔子都说天命不可违,子贡有这样的本领吗?将“命”理解为命运,“赐不受命”就是端木赐不安于命运安排,还在从事经商活动以达富。如果端木赐“命”不该经商而经商了,按天命说,应该不会成功。他成功了就说明天命可违。这样仍然与天命说相矛盾。所以,“不受命”用天命来解释,无论如何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又有注家认为“货殖”是指没有官方受权而进行的个人经商行为,是当时新兴的工商行为,“命”指“官命”。若如此理解,则“不受命”就是多余之言了。既然“货殖”就是指不受命而经商,也没必要再指出其是“不受命”的“货殖”,不然就会让人误会还有“授命”的“货殖”存在。这就不合逻辑了。而再由句中的“而”字来看,它连接的是前后两个动作,所以,“不受命”不是“货殖”的定语,而是一个与“货殖”相并列的动作。

本章孔子是在拿颜回与子贡作比较,两人的不同之处是财富的多与寡,而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呢。我想我们与孔子的认识可能是一致的,那就是对“道”追求的努力程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受命”是指子贡不能领受孔子的教诲。这样也就是把颜回与子贡放在了求学问道这同一内容下进行的比较,而彰显出两人的不同。这样的理解应该更合情理。

亿,历代注家多训为“臆”,猜测。“亿则屡中”译为猜测行情竟每每猜中。这样的翻译没有问题,但却无人能释清为何子贡仅凭猜测就能获利。应该看到,“亿则屡中”是孔子的看法,也就是说是孔子认为子贡经商获利靠的是猜测。尽管古今巨商取得丰厚之利润,靠的是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认识及知识,但因孔子对经商的轻视,因此他认为子贡是每每凭猜测而得利的,并非是凭其本人的才能而获利。

经过对以上三处的分析,笔者的结论是:颜回事业、生活上一无所有,子贡是功名、财富双丰收。孔子将颜回与子贡进行对比,既没有对二人进行评价,更未以成败来论英雄,但字里行间却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即德行彰显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