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PO案例: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确定的具体步骤及计算过程

 wendy_lib 2023-11-15 发布于湖北

往期文章《IPO案例: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的计算过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设置的合理性》中结合了三个IPO案例,对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文为最新审核案例。

图片

01 问询

整个存续期信用损失率的确定方式

02 回复

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确定方式合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1)《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相关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下列项目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款项和债权投资;③《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定义的合同资产(2020年1月1日以后);④租赁应收款;⑤财务担保合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转移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或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所形成的除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2018)规定,预期信用损失是以违约概率为权重的、金融工具现金流缺口(即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到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的现值的加权平均值。企业计量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应当反映下列各项要素:①通过评价一系列可能的结果而确定的无偏概率加权平均金额;②货币时间价值;③在资产负债表日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的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如果企业的历史经验表明不同细分客户群体发生损失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那么企业应当对客户群体进行恰当的分组,在分组基础上运用上述简便方法。企业可用于对资产进行分组的标准可能包括:地理区域、产品类型、客户评级、担保物以及客户类型(如批发和零售客户)。

(2)公司预期信用损失率相关具体政策

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应收账款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对于应收账款,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公司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损失准备。

当单项应收账款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公司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对应收账款划分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的组合具体包括:国有企业客户、一般企业客户和合并范围内关联方。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3)预期信用损失率确定的具体步骤及计算过程

1)公司预期信用损失率具体步骤

第一步,根据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对应收账款客户划分组合,并根据各组合历史应收账款账龄数据计算三年平均账龄迁徙率;

第二步,以迁徙率为基础计算计算历史损失率;

第三步,在历史损失率的基础上考虑前瞻性影响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率。

2)公司预期信用损失率具体计算过程

①平均迁徙率的计算:根据历史应收账款数据,分客户组合计算三年平均迁徙率,迁徙率计算过程为根据各组合每年度上年各账龄阶段应收账款余额迁至本年同组合下一账龄阶段的比例计算,迁徙率的方法考虑了多期数据,有较好的代表性,公司报告期三年平均迁徙率如下:

图片

注1:2021年三年平均迁徙率以2018至2021年数据计算;2020年三年平均迁徙率以2017至2020年数据计算;2019年三年平均迁徙率以2016至2019年数据计算。

注2:公司历史最长账龄为4-5年,因此平均迁徙率计算的最晚账龄阶段为3-4年。

②历史损失率的计算:以三年平均迁徙率为基础,计算历史损失率如下:

图片

图片

注1:取得平均迁徙率的账龄阶段按计算过程公式计算历史损失率。

注2:因历史数据有限未取得平均迁徙率的账龄阶段,公司参考同行业公司预期信用损失率估计历史损失率。

③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以历史损失率为基础,考虑前瞻性影响,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率如下:

图片

注1:I=1+前瞻性调整=110%。
注2:参考同行业数据估计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已经涵盖前瞻性影响。

综上所述,公司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确定方式合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