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美尔文明——鹫碑

 秋夜白露 2023-11-15

        小说《三体》中,地球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没有解决办法,于是人类便想用什么办法能将地球的文明记录下来。然而经过仔细的研究,人类发现,不论是现代科技的记录方法,比如光盘、硬盘、胶卷等,还是古代的记录方法,比如纸张、布帛、树叶等,能保留信息的时间,相对于人类所希望的永恒来说,都非常短暂,而最靠谱的、长久保留信息的方法竟然是将字刻在石头上。

        在小说最后,两个也许会相爱的人最终没能见面,却在彼此之间相隔了1800万年的时间。其中一个给另一个留下了一条信息和一个礼物,这条等待了如此长久的时空的信息,居然确实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巨大文字。

        几乎所有有条件的文明都选择将文字图画刻在石头上,即石碑来记录当朝最重大的事件,尤其是与开疆拓土、保卫家园相关的战争大事,也就是英雄们最为向往的、超越生命的丰功伟绩。在我国,这种石碑甚至由一种长得很像乌龟的神兽赑屃驼着。而大家使用石碑的目的竟然也是不约而同的,希望记录能够千秋不朽。有趣的是,不少的石碑确实自他们诞生之日起,一直保存到了现在,目前所知最久远的一块石碑属于埃及文明,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800年左右,距今大约5000年。

        需要提醒大家,硬盘最多只敢保证10年的安全期,一般光盘能承诺35-50年,最多也不超过100年,其它的数字媒介稳定性更差。最好的纸张在最理想的环境中,保存时间不会超过1000年,之后必然就腐烂了,布帛的保存时间类似。让信息跨越5000年,其实是不可想象的,更不要说跨越1800万年。佛陀说,这是个无常世界,诸般事物有生必有死,必然经历成、住、坏、空,决不可能久存,诚不我欺。

        苏美尔地区没有石料,石碑自然是极其珍贵,这块石碑残片是数块石碑残片中的一块,是极其罕见的苏美尔石碑,出土于伊拉克吉尔苏,即泰罗丘地区,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质地是石灰石,这块残片高76.2厘米,而石碑全高180.3厘米,大概跟比较高大的男子相仿,目前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中。

        石碑上记录的是拉格什的恩希(可能是指国王,或者主将)安纳吐姆战胜邻国城邦乌玛的事情。这件事情必然是极其重大,所以才用最为珍贵的石料记录下来。而在苏美尔,石料非常珍贵,所以这块石碑在正反两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信息。

        这块石碑有一个专有的名称,称为鹫碑,得名于这块残片中所描绘的一幅恐怖画面,秃鹫叼走败军将士的断头和断臂。

        这块石碑上的信息包含两种形式,表现战争场面的浮雕,和充满了石碑上所有空白位置的楔形文字,用来描述事件的完整过程。浮雕是多幅画面,呈带状分布,仅这一块残片的这一面便有两条浮雕带,分别表现的是“安纳吐姆率领步兵大军奔赴战场”和“安纳吐姆从战车上对敌人发动攻击”。而在这块残片的背面,表现的是神灵宁吉尔苏亲自参加战斗,他身形极其高大,一手用网网住小小的敌人,一手用杖击打敌人的头颅。

        苏美尔人将这场战事描述得十分清晰,安纳吐姆带领着将士们与邻国作战,神灵宁吉尔苏一直保护着安纳吐姆。石碑上有记录,安纳吐姆是宁吉尔苏的凡人子嗣,是宁吉尔苏亲自选定作为拉格什的城市管理者。这场战事非常惨烈,即使有宁吉尔苏的保护,安纳吐姆依然负伤,神灵之血从安纳吐姆的身体内流出,所以神灵宁吉尔苏也流下了眼泪。

        大家应当记得,我在前面已经简要介绍过苏美尔的文明和神话。在其它的神话中,一个系统中的主神之间很少发生战事,即使打仗,通常都是对外。可是苏美尔和希腊是不同的,每座城市有各自的主神,彼此之间是独立的。凡人们采用的是民主制,至少从形式上,每个公民都有参政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公民们天然认为,城市好不好,我有责任,我手上那一票是我神圣的权力,必须要表达我的真实意愿,城市有劫难,我虽然是匹夫,也必要承担起职责,而不会天然认为,神仙打架,与我无关。

        苏美尔文明中的主神与主神之间不一定和睦,他们可能因为利益和情绪而结盟,也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开战,而且今天因为这件事而结盟,明天就可能又因为另一件事而翻脸。整个情况,倒是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有些相似,展现的是更为真实的国际关系。

        这个时候,人文主义还没有萌芽,所谓人文主义,主要提倡的是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最早应该是出现在希腊文明中,可是又湮没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封建王朝中,直到文艺复兴,才再度重拾希腊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由无数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发扬光大,并一直延续至今。

        所以,在苏美尔文明时,凡人仍然是神灵的附属,神灵以下,便是神的子嗣和神灵指定的国王、祭祀等管理者。凡人的社会采取民主制,但如果事关神灵,则神灵最大。凡人都以自己城市的主神为荣,没有人叛逆。

        在鹫碑的浮雕中,神灵宁吉尔苏最为高大,亲自参加战斗,凡人和神灵的大小相差悬殊。而作为领袖的安纳吐姆,不论是位于战车之上,还是与将士们一起步行,他都要比其他人高大不少,仅次于宁吉尔苏。他一个人占据主要位置,处于战斗的最前线,亲自冲锋陷阵,浮雕中对安纳吐姆的姿态描述也非常生动具体。而士兵们则排成队列阵型,有着统一的装备,采取统一的姿势。可见主次是极为分明的。

        其实这个跟我国春秋战国时的战争场面也挺像的,主将的帅车必然与众不同,更加高大,将领们必然是身材最高大、武艺最高强,也必然冲锋在前,最为骁勇,士兵们则是列成战阵,统一行动。所谓以武安天下,以文治天下,在那样随时要攻打别人,并防备别人来攻的背景下,贵族以武护国、以武立家,以武立身,掌握着最高的军事资源,最厉害的武攻秘籍,最高效的训练方法,挑选家中最孔武有力的子嗣做继承人,先有武,后有文,这实在是太正常了。

        这种情况一直到后来,商人阶级崛起,形成了强有力的群体,同时社会的运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商人阶级对贵族阶级发起了关于统治权利的挑战。在漫长的斗争之后,商人阶级获胜,这种情况才最终变化。各个势力之间的矛盾核心产生了变化,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了商人阶级固有的选择和手段,而不再是武力至上。这个更迭过程在我国古代有过数次萌芽,最后都消失于无形,所以我国与欧美不同。

        提及这些,其实是为了大家能暂时抛弃根植在自己内心中的成见,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他国古代的艺术品,才能明白,在这里没有谁剥削谁、谁压迫谁,公民参战是发自内心,拥戴首领同样是发自内心。首领意志坚定、武力卓越、争强好胜,这是首领必备的素质。整个城市以神灵的意志为核心,神灵是否赞同和保佑战场,是战斗能否胜利最关键的因素。当这场关键的战斗胜利了,这是神灵的胜利,也是整个城市的光荣,所以用石碑记录。

        这就是类似的石碑和记录描述这个时空的事件时,最根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再谈到浮雕画面的表现,从远古石器时代起,人类首先形成的描述动物的方式,是主要采用侧视的角度,但对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比如牛有两只角,四条腿,这就又抛弃了侧视的视角,将两只正面的角画到侧面的牛头上,四条完整的腿画到侧面的躯干上。大家可以仔细观察,这些石器时代的壁画中,动物的腿都有四条,而且每条腿都表现很完整,彼此之间没有遮挡。

        这种画法称为“扭曲透视”,也叫作“观念性再现”,这种画法不追求与眼睛所见完全相同,而是追求全面而准确地表现对象的特征。将三维世界的物体画到二维的画布上,如果要将这物体的全部特征都表现出来,必然要特别挑选出对象最关键的特征,并用各种不同的视角将这些特征混合到一张画中,埃及艺术品是这方面的典型。苏美尔人的浮雕采取的也是这样的原则,而这种画法的起源是在石器时代。

        浮雕中安纳吐姆的四肢是正面,躯体是侧面,头部是侧面,一只眼睛是正面,虽然各个部分的视角都不相同,可是将这些拼在一起,倒是非常和谐,并没有令人感到别扭。浮雕中,各个人物的大小都有规制,最终形成的画面呈带状分布,一条带表现一个故事,浮雕之间用文字填充。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里的人物没有个性,神灵、领袖、普通人该怎样表现,都有着明确的规定,所以这种艺术成品相对比较刻板,埃及艺术品仍然是这类艺术品的巅峰。而真正关注到每个不同的人,这应该是从希腊文明才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才真正壮大成熟。

        同时,这些艺术品并不是作为艺术品而创造的,它们都有明显的用途,这也是早期艺术品的通用特征。它们因为非常极致,所以被称为艺术品,但它们本身也都是有着特定用途的物品,并非只为艺术。所以当我们在欣赏这类艺术品时,也不能只以艺术来衡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