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太监家庙,藻井流失美国,古乐艰难传承,智化寺太传奇?

 老心edu 2023-11-15 发布于北京

第100篇原创

相关推送:

《大明风华》,大明,不止风华!


年初看《大明风华》时,
一个太监的所作所为,
让人狠得牙痒痒。
 
后来偶然得知,
北京竟然还有一座他的家庙。
  
这个太监就是,
酿成“土木之变”大祸的王振
 
他曾经的家庙,
就是现在禄米仓胡同的智化寺
 

智化寺大隐隐于胡同

一个500多年前的太监的家庙,

在1961年却成为第一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要知道,全北京当时只有18处。
 
传承500多年的智化寺 京音乐
还是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智化寺是一座集造像、佛经、
壁画、音乐等艺术为一体的
禅林净土


好不好奇,意不意外。
今日探访,分享与你,
要知详情,请往下看~~

罪大恶极的王振
 
《大明风华》中,王振与明英宗朱祁镇从小一起长大,与英宗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但历史上,王振原本是一个是河北蔚州一名书生,屡次落第后就在家乡教书。但无法平复自己野心的他,决定要对自己“狠一点”,想到了一条“捷径”——当太监
 
“动手术”,托门路,卖房产,孤注一掷的王振,如愿入宫。
 
《大明风华》中的王振

明宣宗朱瞻基,发现了这个“人才”,让他专门服侍皇太子,也就是以后的明英宗朱祁镇。
 
他自己、甚至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
 
作为一个当过老师的太监,极其善于引导孩子的王振,很快就搞定了朱祁镇,受宠至极。
 

《大明风华》中的明宣宗朱瞻基


朱祁镇继位后,王振也成了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刚开始,张太皇太后和明朝著名的“三杨”还在辅政,王振还不敢兴风作浪。
 
太后和老朝臣去世后,王振开始无所顾忌,作威作福,卖官鬻爵,无恶不作。
 
在朱祁镇的极宠之下,王振变得越来越嚣张,最终成为了明朝的心腹大患
 


甚至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开创的宽厚仁爱、繁荣昌盛的中兴局面,从王振得宠开始,转入到宦官专权时代。

此后,太监刘瑾、魏忠贤相继步他后尘,对明代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正统九年(1444年),飞扬跋扈的王振,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在宫外建成了自己的家庙,英宗更是亲自赐名——“报恩智化寺”。
 
现在的山门上,还有汉白玉横匾“敕赐智化寺”,“敕赐”意为皇帝御赐的寺名,“智化”寓意以佛的智慧普度众生。
 
但是,寺庙修好后,非但没有“普度众生”,反倒罪孽深重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入犯明朝,英宗昏聩,竟然在王振煽动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决定御驾亲征
 
为了一己私利,王振想要把积累的大量金银珠宝运回家乡,在他指挥无能和骄傲轻敌的一通“骚操作”下,明军在土木堡战败,5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后来,还有可气的!
 
英宗回到北京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竟然还在智化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
 
可气!可恨!
令人发指!

 
“观览之下,不禁发指”
 


此后,智化寺数百年间香火不绝、法事不断,善男信女出出进进热闹非凡。
 
直到清代乾隆七年(1742年),曾经参与《明史》的校阅的御史沈廷芳,路过禄米仓胡同,见到智化寺“逆振之像,俨居高座,玉带锦衣,香火不绝。殿西檐下现有英宗谕祭之碑,褒其忠义”。
 
他熟知王振“渎乱朝纲”、专权害国,“观览之下,不禁发指”。
 
出于对宦官专权的憎恨,他上奏皇帝,请求仆毁王振塑像、拉倒石碑,“以示惩创”,获得批准。
 
大快人心!

 
香火鼎盛近300年的智化寺,从此破败。“八国联军”的拆毁,让整个寺院更加残败。
 
民国时期和日伪统治期间,寺内情况更加恶化,院内住着各种小生意人家,尘土垃圾、污泥秽水,狼藉满地。
  


保存完整的四进殿宇,
北京市内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
 
新中国成立后, 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 180处。要知道,全北京当时只有18处位列其中,而智化寺被列入古建筑类,榜上有名

1982年,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成立。

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全面整修智化寺。

1992年,在智化寺原址上成立的北京文博交流馆。

 
一个500多年前的太监的家庙,为何如此被高度认可?
 
对于半个古建爱好者的我,
今天转了一圈,也是大呼震撼。

除了红墙,整个寺庙外观最有特色的就是各大殿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象征着神圣、庄严,当然还有权势。

 
要知道,黑瓦在古代仅次于黄、绿两色瓦只有官窑可以烧制。
 


寺内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的山门、智化殿、万佛阁(又称如来殿、大悲殿等主题建筑,都是典型的明代庑殿顶和歇山顶风格建筑。
 
要知道,庑殿顶是我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一般只用于宫殿和重要庙宇建筑,智化寺的万佛阁屋顶就是这个形制

 
如来殿内,四面墙壁上还饰满了佛龛,龛内置小漆金佛造像,相传有9000余尊,因此又得名万佛阁

更为震撼,又令人痛心的是,智化寺内绝美的藻井


在智化殿的西配殿,藏殿,内存一具北京仅有的明代八角形转轮藏,雕刻极为精湛,8面每面都设有9排5列用于收藏经书的抽屉,每个抽屉上都浮雕有佛像
 


顶部坐有一尊佛,上面坛城藻井彩绘精美华丽,还有众多极为讲究的佛教装饰元素。
 
智化寺另外两处藻井(见下图右侧),设于智化殿和万佛阁内,“云龙蟠绕,结构恢奇,颇类大内规制,非梵刹所应有”。
 


但遗憾的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两个殿的藻井和天花都不幸流失海外,现都收藏于美国的博物馆里……

什么时候,落后就要挨打啊!
 

 “智化寺京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经音乐家鉴定,智化寺京音乐,“最晚也和北宋的'鼓吹教坊’有关”。

至今,寺内传承500多年的古乐,仍然保留着唐宋遗风,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智化寺还是北京寺庙京音乐的发源地,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单纯的佛教音乐,更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

 
特别是,智化寺京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惟一按代传承的乐种,自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从宫庭传入智化寺,现传至第27代传人,从未间断。

 
据介绍,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都有现场演奏。

今天走错了路,错过了演奏时间,很是遗憾。
 
在寺内还听说,现在的几位传承人年纪渐长,身体状况欠佳,古乐传承需要口传心授,既要有音乐知识,又需要大量时间研习。
 
未来是否还有人继续,将古刹遗音传承下去,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从山门看,智化寺极为衰败,
寺周边也是再普通不过、
有些脏乱的胡同。
 
今日寺内游览,天气燥热,
几次坐在丁香和梨树下休息时,
耳边伴着时有时无的古乐,
看着眼前的古建和不远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心情很是复杂:

 
罪大恶极的宦官,
朝代兴衰更迭的历史,
美轮美奂和流失海外的建筑,
传承有序又历尽沧桑的古乐。


一句话,
吾辈当自强!
 
其他推送,你可能也想看:

女人,“三十而已”,如何“不惑”,我说了算!

莲与禅:最美的在身边,不在远方!

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后海只如初见!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但他爷爷王通更牛?

小时候看好的儿童影视剧,现在怎么就没有呢??

《清平乐》“背诵并默写”天团, 揭开“历史名场面”!

还是忍不住吐槽下,北京的“停课不停学”……

为何我们眼含泪水,因为平凡人们给我们最多感动!

如何在“苦逼”的生活中,假装“诗意”地活着?

9类30套童书推荐,什么书让孩子愿意读5遍?

如果只去东四胡同博物馆,那你就亏大了!

帝都遛娃2.0版,8对CP再也不愁没地儿去!


诗(词)人文史地系列,点这儿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