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骶髂关节紊乱的产生与康复手段

 昵称65039517 2023-11-15 发布于江西
骶髂关节紊乱(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SJD)是外力的作用致骶髂关节的力学结构发生紊乱;常出现腰臀部痛、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活动受限为主的症状,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流行病学统计SJD在下腰痛病人中发病率占14.5%-22.5%,超过一半的妊娠期妇女患有该病,在中老年的发病率中,男、女占比接近,也可以出现于小儿。

病因与长期久坐、久站、姿势不良、怀孕、激素水平改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生活方式随之改变,SJD患者日益增多,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

图片

1   骨盆的示意图

一、骶髂关节稳定的重要性

骨盆是承载躯干向下肢传递应力的中间环节,其应力的中心区域主要集中于骶髂关节周围,这表明,骶髂关节结构稳定对于负载人体躯干,继而向下肢传导,以及接受下肢应力反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骶髂关节稳定是其本身乃至骨盆发挥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依靠其周围肌群,如竖脊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腹横肌、梨状肌、髂腰肌等共同协调维持。
Pel等利用模型研究发现,髋关节屈/伸肌收缩,能够使骶髂关节压力相较原先提升70%,腹横肌与骨盆周围的肌肉收缩效果更为显著,可使骶髂关节间的压力增强4倍,而剪切力均减少20%

在无损伤且有力的关节周围组织(韧带、肌肉筋膜)生理状态下,可以使骶髂关节压力增强,而剪切力减少,降低发生错位损伤的风险,有助于维持骶髂关节稳定。

参与骶髂关节稳定性的主要肌肉:

图片

图片

图片

2. 骶髂关节是人体最稳定的关节,髂骨和骶骨的关节面(耳状面)有凹陷和凸起互相咬合,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同时,也造成骶髂关节只有微小的活动范围。
骶骨相对于髂骨向前旋转称之为点头,骶骨相对于髂骨向后旋转称之为反点头

如同其他关节一样,骶骨和髂骨关节面之间的留有一定的空间,而纤维组织和滑囊正好位于二者之间,填塞着这部分空间,起到缓冲作用,同时也是承受上身压力、传递重力的重要部分。

3.此外,骶髂关节的稳定还依靠大量周围包裹的韧带加强,包括强韧的骶髂腹侧韧带、骶髂背侧韧带和骶髂骨间韧带,因此,骶髂关节只能做幅度很小的前后及上下运动。

由于承受人体重量,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在大多数时间,都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只有在人体卧床休息时该部位才会放松,因此当骶髂关节纤维组织或滑囊出现损伤时,骶髂关节的完整性以及稳定性难以仅靠剩余一方连接维持。

参与骶髂关节活动的相关韧带:

图片

二、骶髂关节紊乱特殊试验检查

以下试验若有3项及以上阳性,则很大程度上反映骶髂关节紊乱。

FABER试验(“4”字征)患者仰卧平躺,健侧下肢伸直,患侧下肢以“4”字形状,使脚踝置于伸直下肢的近膝关节处。检查者一手按压患侧膝关节,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同时下压。
若此时出现疼痛,则该试验阳性。

图片

②骨盆挤压试验:病人侧卧位,患侧朝上。检查者以双手叠加按压上侧突出的髂嵴上,并施加向下的压力。

若发生明确的疼痛,则该试验阳性。

图片

③骨盆分离试验:患者仰卧位,检查者将双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处,并向外施力推按髂骨翼。

若引起SJD疼痛者为阳性。

图片

④股骨剪切试验:患者仰卧,检查者轻轻屈曲、外旋、外展患者的股骨约45°,然后沿股骨长轴逐渐施加压力,将会对同侧骶髂关节产生由前向后的剪切力。

如果骶髂关节疼痛则为阳性。

图片

Gaenslen试验:患者仰卧病床上,健侧髋部和膝部被动屈曲,膝关节紧贴胸部,同时患侧下肢伸展并下垂于床沿外(下肢不能着地)。检查者固定住患者屈髋屈膝处,并对下垂下肢施加向下压力。

若患侧部位出现疼痛,则该试验阳性。

图片

三、骶髂关节紊乱的前后错位影像鉴别

左前错位型:髂嵴高度比健侧上升,髂后上嵴至后正线的距离增宽,闭孔纵径高度缩短(如下图)

图片

右后错位型:髂嵴高度比健侧下降,髂后上棘至后正线的距离变窄,闭孔纵径高度增长(如下图)

图片

四、骶髂关节紊乱前/后错位的复正

前错位的主要体征:髂后上棘平坦压痛,腰曲变直,大腿前侧酸痛不适,或膝盖酸痛;后错位的主要体征:髂后上棘隆起,环跳压痛,腰曲变大,坐低凳起身不便,用手扶压后稍舒适。

1. 前错位复正-单髋过屈复位法

患者仰卧位,助手将健侧下肢固定于伸直位,治疗师站立于患侧,面朝向患者,一手扶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按压于小腿上端靠近膝关节处,在屈髋屈膝的体位下,使患侧膝关节朝向健侧季肋,屈髋至最大角度时用力下压,瞬间发力但即发即收,以弹响声或手下有关节复位感为准,即手法操作完毕。

图片

2.后错位复正-髋关节后伸按压法

患者俯卧,以左侧后错位型为例,治疗师站立于左侧,右手托起该侧膝部,左手掌根同时按压于左髂后上嵴处,进行5-6次缓慢旋转提拉,治疗师将左侧大腿提拉至最大过伸位,左手同时用力下压髂后上棘处,两手向反方向用力,以弹响声或手下有关节复位感为准,即手法操作完毕。

五、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骶髂关节紊乱

第一阶段:强化腰骶部深层小肌肉力量训练为主。

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腰部抬离床面的高度以患者手掌能够刚好插入为准,双足底支撑于治疗床面,平静呼吸,吸气时将肚脐向下收缩到最大程度,同时收紧腰腹肌,保持5-10s,每组10个,每天3组。嘱患者训练时呼吸均匀,更有利于腰腹肌的训练。

图片

第二阶段:训练方法与技巧同前,但在第一阶段的方法上将训练难度提升,需让患者保持腰腹肌收缩的同时,抬起双下肢,维持5-10s,每组10个,每天3组。

图片

第三阶段:强化核心肌群的协调性与半静止训练。

首先在左侧卧的姿势下,使左臂保持屈曲状态以能够支撑头部于适当位置为宜,而左肩处于左肘之上,此时肩、髋、膝保持于一条直线,身体呈现直线状态,保持呼吸均匀。右侧采取同样训练方法。单侧单次持续收缩时间为60-90s,每天每侧3组。

图片

第四阶段:动态期,强化核心肌群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患者在四点跪位式下,调整躯干、骨盆至中立位,随后将一侧上肢以及另一侧下肢平行伸出,呼吸保持均匀,躯干部位保持稳定。保持5-10s,每组每侧10个,每天3组。

图片

上述四个阶段训练,由第一阶段开始,间隔2天进行下一阶段训练,每天的训练均由第一阶段开始至第四阶段。每个阶段的练习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锻炼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推荐每天训练30分钟1/天,连续训练15
治疗期间,要保持正确的生活及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等,避免跷二郎腿,及指导其正确弯腰姿势等。同时注意腰骶部保暖,避免空调、风扇直对腰骶部,穿平底鞋,避免穿高跟鞋等。
最后,也有研究认为,肌筋膜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时,以肌筋膜链中的后表链为主要的治疗部位,具体是通过寻找到肌筋膜理论中的激痛点--肌筋膜挛缩形成的结节条索,并运用拇指按压法灭活激痛点,从而消除或缓解筋膜的紧张与痉挛,调节肌筋膜张力。此外,蛙式复位法是近年临床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是将扳法和关节运动疗法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青,石晓云,王永泉.推拿整复联合针刺治疗产后骶髂关节紊乱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3,32(03):29-31.
[2]刘永超. 基于肌筋膜理论筋骨同治法治疗骶髂关节前错位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23.
[3]张坤木,李长辉,翁财等.基于中医整体观念的骶髂关节错位临床疗效评价探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06):2694-2697.
[4]陈孝和.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症(后错位型)的骨盆角度及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23.
[5]杨乐. 运动感知觉训练对骶髂关节紊乱患者的疗效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23.
[6]乔彩娜,吕振,黄秋晨等.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产后女性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3,38(03):178-183.
[7]郑伟康. “筋骨并举”推拿联合功法锻炼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的疗效观察[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