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源市——90年代——广东地名——旧书分享(连平县:​​隆街,忠信,​九连)

 昵称36403512 2023-11-15 发布于广东

南粤小伙伴们,关于自己的家乡知多少?小七通过旧书内容与你们分享:

隆街镇。
连平县辖镇。在县境南部。面积118.2平方公里。人口2.9万。相传清乾隆帝游江南时,途经铁水石(今隆街口200米处)河渡,乾隆询问此渡何名,船夫信口答曰“牛过渡”,乾隆不悦,即赐名“龙过渡”。因“龙”与“隆”同音,故名隆街。
建国后属长吉区。1958年置隆街公社,1959年秋属新丰县,19626月又归连平县。1984年春设区,1986年冬建镇。
处九连山中山谷地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低山、丘陵面积大。主种稻、花生、蒜头、甘薯等。有古石电站。中学1所。
镇区在县城西南24公里。面积0.3平方公里。人口2247。聚落呈块状,十字形街道,多砖瓦平房,新建砖混结构楼房。逢农历一、四、七为圩日,有白溪山、田源、崧岭和新丰等地群众上万人赶集,上市主要有三鸟、粮食以及竹制品。从龙公路经此。
百叟街。在连平县城西南29.8公里。属隆街镇。人口355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原称百口塘圩。传说清乾隆帝游江南曾到此,见迎驾的都是白发老叟,惊问其故,回禀:“皇上英明,安居乐业,得以长寿”。乾隆甚悦,乃赐名百叟。
街长方形,长150米,宽60米。路面为卵石砌成,两旁多为砖瓦木平房。百叟豉油驰名。从龙公路经此。
河角坪。在连平县城西南24.2公里。属隆街镇。因连平河在此平原区急转弯向西流去,故称。
主种旱作。有镇办茶果场,出产柑橘、茶叶,是县内最大的柑橘基地。

忠信镇。
连平县辖镇。在县境东南部、新丰江上游忠信河畔。面积86.3平方公里。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岭。忠信之名始于明初。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忠信巡司于此,属河源县,明末划归连平县。
建国后建镇,镇区以外区域属忠信区,1958年成立忠信公社。19606月连平、和平两县合并,19626月分设,复镇,属连平县辖。1968年又并入忠信公社,1976年恢复镇建制,后改区,1986年冬建忠信镇。
盛产稻、花生、蔬菜。是县内粮产区之一。特产蒜头,销东南亚各国,因过去在河源装船外销,故又被称“河源火蒜”。有中学2所。县氮肥厂、省703地质队和县蓄电池厂等设此。
黄岭。在连平县城东南29.3公里。忠信镇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1500因该地为黄土小山岭得名。
1958年连平、和平两县合并时,曾为县人民政府驻地。聚落块状,多砖混结构楼房。逢农历三、六、九为圩日,来自附近村镇及河源、和平交界的乡镇群众达万人赶集,交易农副产品和竹木制品。县医院忠信黄岭分院设此。高莞至忠信公路经此。
司前寨。在连平县城东南32.9公里。属忠信镇。人口1000多。清代始建。因寨西附近有司署旧址,故名。
寨呈圆形,四周筑围墙,正门上用颜体字书写“司前寨”。内设中厅、左厅,每厅又分前、中、上厅,厅与厅之间为住房,属砖瓦木结构,地面铺石灰,天井砌鹅卵石。瓦面为悬山式,檐梁多雕刻花、鸟、鱼、虫。现今部分塌毁,部分改建,但大部分保持原貌。种稻、花生、大豆、甘薯等。官渡至汕头公路经此。
径口。在连平县城东南29.3公里。属忠信镇。人口1666清初建村。地处山间河谷地带,形成夹径,故名。
聚落呈点状,多为石墙砖瓦木平房。种稻、花生、大豆、蔬菜。沉坑口处发现有新石器遗址。官渡至汕头公路经此。
柘陂。在连平县城东南34.8公里。属忠信镇。含11个自然村。人口2986明代建村。清末以来,当地盛产甘蔗,并在附近用石头、蔗叶砌成一座水陂,称蔗叶陂。1840年就有“蔗陂”印鉴。后换成木、石结构,易名柘陂。
聚落沿山麓呈点状,多砖瓦木平房。种稻、花生、大豆、甘薯等。官渡至汕头公路经此。

九连乡。
连平县辖乡。在县境东部。面积125.6平方公里。人口4836。乡人民政府驻担杆滩。因地处九连山之中,故名。
建国初属忠信区。1957年设九连乡,1958年属忠信公社。19645月成立九连林业公社,1984年设区,1986年冬建乡。
处九连山中山谷地区,多山,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4座。为县重点林区之一。产松、杉、杂树、毛竹、松香等,还有香菇、木耳、茶叶、笋干。九连蕉湖茶著名。有中学。革命老区。1945年冬游击队在此建立根据地,指挥机关设在担杆滩。
担杆滩。在连平县城东22.4公里。九连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0多。该地偏僻,交通不便,靠扁担挑运,故名。
1916年建村,后渐成小集市。聚落多砖瓦平房。为乡主要农贸集市,上市有猪、三鸟、茶叶、香菇、木耳等农副产品。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东江后支特委新闻台、联络台转移到此。九连地委主办的《粤赣报》社亦设此。九连公路可通县城及和平等地。
蕉湖。在连平县城东18.3公里。属九连乡。人口500清末建村。因该处地形四面高,中间低,形似湖状盆地,盆地中小溪两旁野蕉茂盛,故名。分上、下蕉湖。
聚落沿山坡呈点状,多为石墙砖瓦平房。村民有种茶习惯,“蕉湖茶”闻名。茶叶、木材、香菇为主要经济收入。有公路经此通县城。
饭箩墩。在连平县城东22公里。属九连乡。人口380清初建村。因该地有一个大圆土墩,形似盛饭竹箩,故名。
聚落呈点状,为砖瓦木平房。林业为主,产杉、松、苗竹、茶叶。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连和人民自卫队总部设此。有简易公路通县城。

以上为上世纪90年代河源市的概况,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有目共睹,未来也一定会迎“南”而上,“粤”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