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与“道家”究竟有什么区别?

 子蔚ur88q7ksi7 2023-11-16 发布于广东
“孔孟老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而这四位圣人也分成了两组,孔子孟子代表“儒家”,老子庄子代表“道家”,所以儒家和道家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那么儒家和道家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在说具体区别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碰撞,那就是孔子拜见老子。历史上,孔子与老子的会面有四次,孔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老子就好像神龙,是我的老师。”

图片

孔子见老子
当然,这与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有很大关系,因此,他认为老子能够做自己的老师,也是正常的。但不能无视的是,孔子与老子的几次会面,在他们的沟通中都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重大分歧,而这些分歧就是儒家和道家在思想上的根本分歧。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哲学有什么用。哲学对于普通人的作用,相当于“三观加工厂”,没有学习哲学,那么自己的三观就是随着环境野蛮生长起来的。学了哲学之后,自己的三观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生长。所以,儒家和道家的根本分歧也带来了三观的根本分歧。
“人生观”就是如何看待自己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即哲学著名的三个灵魂拷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道家讲求的人生观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说,人没有必要为自己规划什么,不违背自然规律,顺其自然,自然能得到最好的结果。《道德经》第46章中有一句话: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这便是成语“知足常乐”的出处。从这个角度来说,道家是一种“出世”的哲学,他不主张人与自然去抗争,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道家中所强调的“天道”。以至于到了庄子时代,为了实现“知足常乐”,道家的核心变成了“养生”,纵使世事变化,我自安身立命,使道家进一步“出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道士,大多都在深山道观里离群索居的原因了。

图片

道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再来看儒家。儒家的人生观是“越努力,越幸运”,很明显儒家的“入世”意味溢于言表。孔子之所以创立儒家,是因为在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尊王”,而是纷纷自立为王,孔子认为这是“礼崩乐坏”。所以,孔子的理想是能够回到“三代”时期,即夏商周,那种大家都能够遵守礼制的时代。为了达到这个理想,人就要与现实的混乱做抗争,而《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种奋发图强精神的最佳阐述。而从《论语》的一些名句,诸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言必信,行必果”等也能充分看出儒家的“入世”思想。相对于道家的“顺其自然”,儒家更相信能够“人定胜天”。因此,儒家从诞生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和实用主义精神。

图片

儒家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孔子周游列国,向各个国家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以期改变现状。老子则独自骑牛,在函谷关勉强写下《道德经》作为通关报酬。二者的人生观立现,道家主张出世,儒家主张入世;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儒家主张人定胜天;道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儒家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人生观方面的差异,就成为了儒家和道家之间的根本差异,也是儒家和道家之间一系列差异的原始基础。
“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周遭世界的对错,是在人生观基础之上对美丑善恶的衡量标准。从本性方面,儒家和道家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这让儒家道家与相信“性恶论”的法家在世界观上有根本差异。但这不代表儒家和道家在世界观方面就是统一的。事实上,在世界观方面,儒家和道家也有显著区别。
道家的经典虽然叫做《道德经》,但这里面的“道德”和我们日常所习惯的道德概念是不同的。在《道德经》中,“道”与“德”是两个词汇。“道”指的是自然规律,这是不能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即便作出再大的努力和牺牲,也无法改变自然(这就是儒家和道家的人生观差异)。既然如此,人就只能顺应自然,而只要是充分顺应自然的行为,就是“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道德”指的是“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等善举。但按照《道德经》的标准,只有顺应自然的行为才是“德”,所以天要他死,你就任他去死,如果你救他,那你就是违背天意。所以道家对于美丑善恶的界定标准,是以是否顺应自然为基础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善恶标准。

图片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
儒家则不同。因为儒家相信天道酬勤,强调人定胜天,因此,儒家特别乐于制定一整套人间的道德体系,这就是所谓的“礼”。上面提到过,孔子就是为了恢复三代时期的礼,才创立的儒家,而这个“礼”就是在人为的道德标准上的一套行为规范。发展到汉武帝董仲舒时期,则进一步上升到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儒家认为,只有遵从“礼”才是有道德的,而为了遵从“礼”,则应该不断努力。如果自然规律是有利于“礼”的,则顺应之;如果自然规律是不利于“礼”的,则改变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就是一个诠释儒家这种世界观的典型例子。

图片

儒家相信“人定胜天”
“以德报怨”这句话,很多人都认为是孔子说的,其实恰恰相反。《道德经》第36章有一句话“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可以看到,老子主张的是“以德报怨”。但是老子并不是让你像基督教《马太福音》里说的“有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右脸也伸过来给他打”。老子的意思是,无论别人做什么,你自己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就好。
而孔子对于“以德报怨”也的确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在《论语·宪问》中有一句“以德报怨”,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后面还紧跟着一句“何以报德”。可见,从孔子的角度来说,他并不是主张以德报怨,而是反对以德报怨的。他的意思是,如果你以德报怨,那别人对你的德,你又如何回报呢?所以,儒家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然,孔子所说的“德”指的是世俗的善良,而老子的“德”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家和道家在世界观方面是有根本分歧的。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价值大小的标准。价值观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对生活的态度、人际交往的态度、工作的态度等等。对于儒家和道家来说,价值观的不同,影响的就是对“政治”的观点。
道家讲求“顺应自然”,也就是“大道无为”。转化到政治上来说,就是“无为而治”,这也是《道德经》反复阐述的一个核心观点。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做”,只要顺应自然规律就好。这其实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政治理念上的一种体现。曾经的汉文帝、汉景帝,就是通过践行“无为”的方式,认为人民自然会做出他们最好的选择,从而成功将汉朝从初期战乱百废待兴的局面中解脱出来,开辟“文景之治”,从而使汉朝成为“强汉”。

图片

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奉行“无为而治”
道家的“无为”,体现在价值观上,就是对“有为”的一种批判。道家认为,“有为”是一种出于私欲的行为,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地位、财富、声望,人才会去刻意地去做某些事情。所以,“有为”是不能为国家带来富强的,因为它的初衷就不是为公,而是为私。如何才算为公呢?那就是顺应规律,顺其自然,也就是遵从“天道”,这就是道家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从这个核心价值观出发,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因为“顺其自然”,走向极端就是“愚民”。在《道德经》中,时不时会强调不要让人民懂得太多知识,甚至出现鄙视知识的某些论调。因为,从顺应自然的角度来说,人为的获得知识,就不再是顺应自然,所以,民众的知识觉醒,就可能造成统治的障碍,这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当然是应该被驳斥的观点。
儒家的价值观则与道家相反。儒家是一个强调努力的学派,在政治上也主张发奋图强。因此,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都是儒家经典,而历来的学者名士也被称作“大儒”。儒家强调“君圣臣贤”,那么什么算是“圣”,什么算是“贤”,当然不是自然选择的,而是人为制定的标准。而为了达到“君圣臣贤”,儒家则要求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要研读经典,奉行古律,秉持礼仪,处处都透露着“入世”意味。

图片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有所作为”
“文景之治”的“无为”,让汉朝变成了强汉,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则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变成了官方意识形态。因为很显然,只有儒家的“入世”,才符合汉武帝南征北战的扩张性格。而董仲舒在儒家“入世”的基础上,结合了道家有关“天道”的理念,创立了“天人感应”学说,将皇帝作为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是人所不能违抗的,这就太有利于皇帝统治了。又入世,又有利于集权统治,儒家不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还能是谁呢?
到了宋朝,朱熹将儒家集大成,成为“程朱理学”,其体系之严密,规则之严谨,相当于将儒家发展到了极致。作为“君子”,该怎么起居,该怎么谈吐,该怎么衣着,该怎么社交,都被规定得明明白白。此时的儒家,已经与道家成为了意识形态上的两个极端。一边是在朝堂上衣冠楚楚地“正人君子”,一边则是山林中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
但程朱理学的价值观虽然看起来很“正能量”,实际上却很容易让人形成说一套做一套,只会要求别人却不要求自己,成为光说不练的伪君子。有些人就意识到,人为地规定了这么多规则,还要不要考虑自然规律呢?于是,就有人再一次将儒家和道家结合起来,并且融入了佛教的“禅学”,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即“心学”,这些人中最典型的就是王阳明。“心学”严格来说既不属于儒家,也不属于道家。只不过,从文化习惯上,将心学归于儒家学派,甚至归于理学之下,因为这些学派共同遵循的价值观都是“存天理,灭人欲”。

图片

朱熹的“理学”与王阳明“心学”
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对于儒家和道家的区别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
从核心理念来说,道家主张“出世”,儒家主张“入世”。
从人生观来说,道家主张“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儒家主张“越努力,越幸运”。
从世界观来说,道家主张“顺其自然”和“以德报怨”,儒家主张“人定胜天”和“善恶有报”。
从价值观来说,道家主张“无为”强调“知足常乐”,儒家主张“有为”强调“君圣臣贤”。
你觉得你更倾向哪一派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