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古物‖ "宁朴毋华"——晚明最为重要的佛画家丁云鹏人物绘画雅赏

 积沙成塔0u3svg 2023-11-16 发布于天津

 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知识百科

  文物鉴赏 考古发现 收藏知识

   谈古论今 人文历史 探索发现 

图片

丁云鹏生于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卒年不详,明代书画家。字南羽,别字文举,号圣华,安徽休宁人。擅长道释人物、山水、花鸟画,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评其“道释人物,丁南羽有张(僧繇)、吴(道子)心印,神姿飒爽,笔力伟然”,并说董其昌也认为丁是“三百年来无比作手”。

图片

丁云鹏的早期绘人物画风格师法吴道子,白描师法李公麟,如笔于丝发间勾画,亦能传神兼具,非笔端有妙能者不能也。他的传世作品有《待朝图》、《松林客至图》轴、《煮茶图》轴等。他也是晚明最为重要的佛画家之一,与复兴佛教的高僧真可、德清,以及倡导绘画“南北宗论”的董其昌都有交往。

图片

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丁瓒,字点白,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又传为镇江(今江苏镇江)人。继承家学行医,行事与众不同,嗜收藏字画古物,也善书画。凡鼎彝、窑器、字画必倍价购之,行医时曾在五城黄洲家、吴田家,收藏官窑、白石以代金,其嗜僻可见一斑。这般家学影响,为丁云鹏少时的启蒙创造了难得的土壤,不仅为丁云鹏提供了良好的临摹范本,在家父的藏学累积上也对他日后的职业艺术道路影响颇深。母亲汪硕人笃信佛教,故而丁云鹏多作佛画也是受到母亲清晰的影响。

图片

丁云鹏的人物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丁云鹏在1577至1587年,也就是30岁到40岁之间的绘画属于他整体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画风以吴道子、李公麟、贯休为师法典范,绘画手法采用“铁线描”、“游丝描”的线条,延伸了李公麟的“白画”法的理念。以学习古人为主,力追前贤,用笔细腻,侧重于人物神情刻画,画面栩栩如生。画面气韵高雅超逸,陈继儒的《跋丁南羽画罗汉》中提到“独丁南羽白描,酷似李龙眠,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

图片

中期则以1588年所绘的《扫象图》为转折点,一直至1604年所绘的《释迦牟尼图》为终点,年龄界定在41岁至57岁。这一时期绘画风格已成熟,画面高古雅致,从线条的运用,设色、构图方面皆己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是丁云鹏精力旺盛,思想成熟,人物画创作的巅峰阶段。画面构图气势恢宏,设色古雅,人物与山水完美结合。明文征明的《衡山论画》中指出“画人物者不难於工緻而难於古雅,蓋画至人物辄欲穷似,则笔法不暇计也。”丁云鹏在早期不断的探索中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后期的画法中在寻求高古之法。

图片

及至1606年丁云鹏所绘的《立雪求道图》,其画风又一变,是他艺术发展的成熟期,这一时期,他开始以朴拙、夸张的绘画形式,“离形得似”、“抱朴守拙”的美学思想,来让其艺术表达达到实质意义上的创新与转变。笔墨上也开始方折粗笔的线条塑造,多用重墨、焦墨,画面不设色,粗笔积墨皴法,增强画面的黑白对比,用笔简练,装饰性强,类似版画的特点。。同时在人物形象,面部特征方面,出现较以往更加夸张怪异的特征。

图片

在晚明变形主义画家群中,丁云鹏正可谓先驱,是"宁朴毋华"画风的开辟者,他既注重师法古人,又求新求变善于创新,借古开今,画家的探索不仅是观念上的创新,没有受前人的束缚和同时期画派的影响,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学古人而变,还从徽州版画中学习融合出粗笔浓墨的笔法,为后人开辟新的道路。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