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一年有457万人确诊癌症!提醒:4种食物,再喜欢吃都要管住嘴

 奇妙本草 2023-11-16 发布于湖南
大家好,欢迎来到“奇妙本草”的科普小课堂。

60岁的李大爷,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上腹部间断疼痛,呈间断性,饭前和晚上明显,伴有腹胀,无恶心、呕吐,前往医院就诊后,
检查胃镜提示胃窦溃疡,取活检病理提示胃原位癌。

医生建议李大爷及时入院进行手术治疗,以免癌灶转移。由于发现及时,尚处于胃原位癌阶段,通过手术治疗后痊愈。


如今胃癌是我国的高发癌症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公布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我国在2020年癌症确诊人数就达到了457万例,其中胃癌新发病例约有48万,占10.8%,位列前三,可以说,我国是既是癌症大国,也是妥妥的“胃癌大国”。

目前胃癌的形成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癌前病变、环境、饮食等因素,可以说是内因与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胃癌是吃出来的癌症吗?

有人说,胃癌是吃出来的癌症,其实这句话也并不是毫无道理,特别是长期食用熏、烤、腌制的食品,会让致癌物亚硝酸盐,真菌毒素等进入体内,与胃黏膜直接接触,刺激胃黏膜细胞,诱发胃癌。

我国是美食大国,全国不同的地方也不同的美食,光菜系就有八个,还有其他地域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烹饪方法多样、复杂,相比起其他大部分国家,我国特别善用热烹饪的方式,一般饮食上都会提倡煮熟了吃,趁热吃等等。

这种饮食习惯当然没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生食中寄生虫、细菌感染导致疾病的风险,但是过度的热饮食也会增加患癌风险。

高温食物直接接触口腔和胃黏膜,会导致黏膜组织受热损伤,造成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和溃疡形成,慢性炎症形成后,会促进癌细胞的形成。


当然,饮食并不一定会造成癌症,但癌症却与饮食脱不开关系,特别是胃癌的形成,与饮食是息息相关的。

癌症的形成,说到底,主因是人体内正常的细胞,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基因发生改变,细胞生长不再受机体的控制,出现了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所以想要预防癌症,包括胃癌的发生,就要尽快减少或避免接触“致癌因素”,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吃或不吃以下几种可能含致癌物质的食物。

这4种食物,再喜欢吃都要管住嘴

1、霉变的食物

霉变的食物中有一种称为霉菌的真菌,会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营养,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潜能的化合物,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黄曲霉素,它属于一类致癌物,主要会诱发肝癌。

它们会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营养,在此过程中,有些霉菌会产生和分泌具有致癌潜能的化合物,如黄曲霉素,属于世卫组织评定的一级致癌物。

黄曲霉素进入人体后,会导致细胞错误的修复DNA,使肝脏细胞受损,发生肝细胞异常分化,出现癌细胞增生,诱发肝癌。

黄曲霉素可以在食物中积累并进入人体,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谷物,霉变的花生,一些发酵制品等食物中,日常一定要注意尽量避开。

2、烧烤

最常见的烧烤,包括鸡腿,鸡翅,香肠,羊肉,牛肉以及茄子、玉米、土豆等蔬菜。

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在高温下燃烧和分解,会产生大量烟雾,可以使致癌物多环芳烃进入食物,多环芳烃摄入体内后,会干扰细胞的DNA结构,促进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癌变。

虽然偶尔少量吃烧烤并不会直接引发癌症,但如果长期大量进食烧烤类的食物,很可能会使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增高。


3、隔夜食物

温度较高或储存不当时,食物会因为发酵形成酸性环境,其中的细菌会分泌亚硝酸还原酶,与食材中的氨基酸反应最终形成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成分在胃酸的作用下易转化为亚硝酸,并与食物中的胺类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类化合物,可使DNA出现断裂和突变,促进癌症的发生。

4、肉加工食品

为了提升保存时间,肉加工食品在制作时会添加大量的防腐剂,如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本身并不会直接致癌,但它却会在体内转化为苯甲酸,经细胞代谢后形成苯酚等代谢产物,并与DNA中的碱基发生化学反应,导致DNA链断裂、突变,诱发癌症。

总结:虽然不少食物本身并不会致癌,却会在油炸、烧烤等过程中,产生致癌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摄入,就可能会诱导细胞突变,激活致癌基因,最终引发癌症,所以,为了健康,我们也一定要注意管好嘴,多摄入新鲜、低加工的食物,减少高温加工和烟熏食品的摄入。


看后如觉得有用,欢迎点击左下角分享收藏,右下角点赞和在看,让更多的人受益,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