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版《马原》 | 第四章——名词解释(2)

 龙书意 2023-11-17 发布于广东

这一章名词解释我整理的比较多,所以分为(1)(2)两部分发~第一部分昨天已经发了

图片

名词解释


图片

26.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过程中产生,是在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图片

27. 剩余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剩余价值和唯物史观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图片

28. 不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

图片

29. 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部分资本的价值是一个可变的量,因此叫作可变资本。

图片

30. 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的剩余价值。为了让工人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除了使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资本家还使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让他们在同样长的劳动时间内比以前耗费更多的脑力和体力,这和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通过提高劳动强度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样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图片

31. 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受到工作日时间长度的限制,也容易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因此,资本家在调整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上下功夫,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叫作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图片

32. 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图片

33.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其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图片

34. 相对过剩人口

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它不为资本价值增值所需要,形成“过剩”或“多余”的。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流动的过剩人口,第二种是潜伏的过剩人口,第三种是停滞的过剩人口。

图片

35. 资本技术构成

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因为生产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多;生产技术水平越低,每个劳动力所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就越少。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

图片

36. 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从价值形式上看,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

图片

37. 资本有机构成

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

图片

38. 资本积聚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的规模就越大,个别资本总额就越大。

图片

39. 资本集中

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资本集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仅仅以已经存在并执行职能的资本在组合上的变化为前提,它是原有各个资本之间的重新组合,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二是它的作用不受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或积累的绝对界限的限制因而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图片

40.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

图片

41. 资本周转

资本的周转是资本在运动中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影响资本周转快慢关键的因素有资本周转的时间和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图片

42.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划分为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可以区分为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社会生产可以划为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图片

43. 资本主义工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形式,资本家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血汗工资制度,其特点是利用“科学的劳动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

图片

44. 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是剩余时间观念上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增加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剩余价值和利润虽然来源相同,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在数量上也是相等的,但是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是不同的。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而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就被掩盖了。

图片

45.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又称“剥削率”。指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通常以m’表示。它表示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在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殖。而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旧价值的转移,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因此,计算剩余价值率,不应该把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拿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才能揭示工人所受的剥削程度。

图片

46. 平均利润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在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称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来看,实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

图片

47. 平均利润率

亦称“一般利润率”。即社会总资本的利润率。指资本家阶级每年生产的剩余价值同社会范围内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体现了职能资本家之间分配剩余价值的关系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由于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和资本有机构成不等,在不同生产部门中所造成的不等的利润率,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投入各个不同部门的资本的相对量。平均利润率的平均化是在不断变动中实现的。它作为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一种平均趋势,是通过平均化的运动而存在的。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图片

48. 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等于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商品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利润率平均化为前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和价值规律。从单个部门看,生产价格与价值在量上通常不一致。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剩余价值的总和与平均利润的总和相等从而生产价格总和与价值总和也相等。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也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挥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的规定也就不再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并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着生产价格这一中心上下摆动。

图片

49.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越发展,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图片

5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抽象的一般的可能性是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使得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